中学教师健康状况
调查报告
中学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一.前言
“端端学府,天钟之胜,庄雅风韵,绮丽殊姿”,在时下这个流行“名牌效应”的时代,各大重点中学也在摩拳擦掌、不遗余力的争创“全省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质量,提高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所谓“名校出名师,名师创名校”,因此,人们往往就把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化为等号,一味的抓文凭、抓职称、抓教研。
殊不知,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人,不但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心,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作为重点中学,老师健康状况如何呢?为此,我们以百年名校——正定中学为例,经过对校内活跃在一线的二百多名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健康状况调查,对重点中学教师状况进行了测评。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资料统计、座谈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生活方面表现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努力使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科学性,发下试卷300份,收回有效卷252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校内教师身心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教师健康的不成熟建议,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二、教师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数据显示,每位重点中学的老师都是合格、称职、敬业、奉献的“伟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家庭都奉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
但令人忧心的是,教师的身心状况并不容乐观,种种数据表明,这一群爱岗敬业可歌可泣的春蚕与蜡烛正在透支自己的生命,用身心健康编织着太阳底下最美丽的花环。
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身体状况
表一教师常见七大类疾病情况统计(总人数252人)
病症
经常
(快)有时
(慢)
偶然没有
咽喉痛等呼吸道问
40.9% 51.5% 3% 4.6%
题
视力下降(快慢)54.5% 45.5% 0% 0%
神经性头痛25.7% 48.4% 13.6% 10.6%
肠胃不适25.7% 53% 12.1% 7.5%
精神差,记忆差19.3% 30.9% 30.6% 19.2
心血管10.4% 21.5% 22% 46.1%
颈椎、腰椎等关节
30.6% 34.8% 25.2% 9.4%
疼痛
调查问卷列举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视力、神经等七类身体疾病,教师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选择,结果发现,接受调查的教师共252名,其中,每位老师都不同程度患有身体疾病,即患有1种以上身体疾病的高达100%,充分说明,老师身体状况堪忧,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
另外,还有不少教师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骨关节疾病,视力,记忆力,心血管。
(二)教师心理状况
表二教师心理自测整体评价(总人数252人)
健康人数健康比例亚健康人数亚健康比例有心理疾病疾病比例
53人19.6% 175人69.6% 26人10.8%
调查问卷列举了教师对工作、对人生、对自己的认可程度等9个因子,每个因子又分不同程度让教师进行选择,结果同样堪忧。
在“你自己觉得你的心理健康吗?”这个问题中,只有53位老师自认为“健康”,值得忧虑的是有26位老师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
随着教龄的增加,老师脾
气、秉性甚至都有所改变,易怒易躁,从而影响到做事的主动性,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的又会影响到对自我的认知,出现对自己的盲目否定、不自信,几道测试题中,选择“有时”的占到半数以上,“经常”的占到12.1%——21.2% ,更有甚者,有大约7.5%的老师影响到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感到不满、无聊,甚至失望,而且队伍可能随时会壮大,因为大约有51%的人群“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三、影响教师健康的原因分析
面对学校教师的身心状况,我们设置20道测试问题,分别从性别、年龄、家庭、职位、爱好、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尽量全面的探究可能出现的原因,争取调查的真实可靠,为以后的教育工作提出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案。
原因分析如下:
躁、郁闷等情绪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等病;教师经常站立、伏案工作是导致骨关节疾病的主要原因,腰肌和颈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会造成慢性腰肌劳损和颈椎疾病,会演变为颈椎退化性关节炎或肩周炎;站着讲课的时间比较多,腿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静脉曲张。
3、参与体育锻炼较少:问卷中选择经常锻炼的人寥寥无几,只占到12.1%,甚至上班的方式都与锻炼无关,选择电动车和汽车的人占到28.7%,而步行的只占到13.6%,要知道,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住在校内的家属楼,短短百余米,大家都拒绝步行,一方面体现出时间紧迫精力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大家锻炼意识薄弱。
即便是参与锻炼也是被迫而为,有8人是因为体弱多病,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了才去锻炼,45.4%的人因为缺乏闲暇时间拒绝锻炼,16.6%的人因为工作重、身心疲劳已远离了锻炼。
由于工作累而不想锻炼,由于缺乏锻炼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走入了怪圈。
4、教师工作压力: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几乎是把望子成龙的热望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多数是挑三拣四、吹毛求疵,同时,学校也将升学压力、舆论压力转给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甚至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在“你的压力主要来源
于哪一方面?”调查中,基本上每一条“势均力敌”,而且有近一半的老师选择两项以上,充分说明,教师这一行是个高压力工作,且压力来于内外各个方面,教师减压迫在眉睫。
其实,客观来说,教师付出的努力,往往很难和教育效果形成正比。
面对学校和家长的紧逼,面对学生的不配合,教师们只能处于两难之中,进退维谷,草木皆兵,心理压抑,郁结不出,进而反映到身心健康上,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
5、保健意识不强: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原本需要善待自己的身体,饮食起居规律,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参与正常社交来缓压,身体出现问题应及时就医,可从调查中显示,约74.3%老师饮食不够合理,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有病都不能坚持就医,在调查中,只有8人也就是3%的老师会坚持治疗到痊愈,81.8%的老师曾带病上课三次以上,别忘了,其余的十几人中还有几位是刚刚上岗不到一周的大学生。
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数字,这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数字,正中老师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据了解,教师们很少参与其它社会活动,稍微有点儿时间绝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睡觉,可能你感到可笑,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教师真的太辛苦!每天封闭于自己的小世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最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6、缺乏释放渠道:大禹治水,讲求疏导,其实排压解困何尝不需要疏导,合适的释放渠道是必须的。
而在“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一题中有9%选择“运动健身或文艺活动”,有42.4%选择“看书读报”等静态活动,选择其它的有21.2%,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24.2%老师选择“没有”。
除此之外,对于“为什么不参加体育活动”这个问题而言,“工作重、身心疲劳”16.6% ,“没有时间”占到45.4%,也就是说,即便有心参与锻炼,最终真的实现的也是少之又少。
我们都知道,人
生处于泥泞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缓解情绪、释放压力,教师是一个高压力的工作,急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如果没有,只会将痛苦积压,直到超出自己的承受力,进而影响的就是自己的身心健康。
7、家庭负担重:教师在学校里往往独当一面,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骨干,而在家中又是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脱开关系。
从调查情况分析,占83.3%的已婚教师身体状况不如16.7%的未婚教师,一方面是年龄影响,一方面是家庭事务拖累,特别是孩子还处于0—6周和6—18周,前者更多的需要生活照应,而后者也急需学习辅导。
老师们忙完工作忙家务,基本是中午晚上连轴转。
如果说,肉体上的劳累还能够承受的话,精神上的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家人是否理解并支持你的工作”的调查中,有46.9%选择非常支持,在这里对家属的理解表示感谢,有40.9%选择“一般”同时又有12.1%表示有意见,这里,并不是批评家人不够通情达理,而是教师的工作太忙,家人需要付出的太多,家属的心情我们一样理解。
但从调查结果看,家人支持的老师,身体状况也要明显优于后者,可见,一个教师的工作有时奉献的不是她(她)自己,而是一个家庭。
向老师致敬!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1. 动员全社会呵护教师身心健康。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社会和学校都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压力,那么,二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爱教师的健康。
相对于收入的多少,教师更在乎社会的理解、别人的尊重。
因此,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师观,完善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2. 规范学校管理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学校是教师的舞台,因此,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学校环境对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经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以人为本,以诚相待,公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