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指示和中共中央“德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二点谈到英语课程要以德育为核心,丰富德育内涵,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我们知道教书育人,就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者。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也要紧密结合学科教材,挖掘学科德育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素质教育。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鼓励学生学会自立、自强
我们经常会在报纸上读到一些“奇怪现象”。
10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
大一的学生在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里迷了路,不知道如何回家,在某就业指导中心,年过花甲的老人四处奔波,代24岁的子女求职。
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很多孩子缺乏自理自立能力。
作为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应该放开手脚,注重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当家做主,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但学校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理习惯和独立精神。
同样作为教
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机会进行疏导,有条件可以锻炼孩子交往,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
在孩子的成长中,自主自立能力是最重要的,它是孩子成长中的最基本的素质。
在统编教材九年级(上)有一篇文章
A Newspaper
Boy,是关于小男孩Billy的故事。
小Billy是一名学生,每天清晨早早起来,先挨家挨户送报,然后再上学,风雨无阻。
此外把送报赚来的钱还积攒起来,以备将来上大学所用。
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立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几个问题,例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Billy?让同学们讨论,并积极引导同学学习Billy的独立精神。
(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尽管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鄙弃刻苦学习。
作为学生——祖国的栋梁之材,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是要提倡的。
教师可以结合统编教材九年级中的“The
Fastest Boy in the World”这篇文章,通过Wesley
Chen的事迹,让同学们知道,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同样在学习上,要有Wesley的精神。
就像英语有句谚语“NO
PAIN,NO
GAIN”。
还有发明家爱迪生,他以顽强的毅力、惊人的勤奋,一共领得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发明专利权。
爱因斯坦也这样说过:“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三)培养学生面对挫折
当前许多学生不会正确对待逆境和失败。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个性发展不稳定,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时,往往束手无策,悲观失望,
产生挫折感,处理不好会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合适的机会,创设情景,正确引导他们面对挫折困难时,教会他们要平衡自己的心理,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
在统编教材八年级中第一课是“Thomas
Edison”。
教师可以以课后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找一找汤姆斯?爱迪生的事迹。
同学们通过找资料,了解到爱迪生搞科学实验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遭电打、烧毁衣服,他的脸部被硝酸烧过……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
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人的一生之中难免有些挫折,面对困难,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百折不回。
只有敢想、敢干、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怕挫折的人,才能事业有成,才是真正的强者。
(四)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助人为乐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而今长大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不会谦让,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
而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
如何在课堂中贯彻尊老爱幼的传统呢,下面以统编教材中“What s the matter”为题材,除了教授学生掌握如问路、提供帮助等基本目标,
更主要是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过程达到目的:(1)通过表演对话。
(2)以“我”做好事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3)在本组内作个调查,调查每人在本月里做了几件好事,作出口头报告。
报告形式如下:In
my group,there are boys andgirls. In this month,boys didgood
deeds and girls didgood deeds. We can say boys/girls does more
good deeds than the
girls/boys.……这样,通过这些优美动人的尊老爱幼的故事,一方面培养了学
生口语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的熏陶。
(五)培养学生爱国的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抓住这一核心,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重点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
二是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三是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要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国民素质,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复兴早日实现。
教师要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演讲比赛等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例如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到来,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学生迎世博英语大奖赛,通过活动,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少年兴,民族兴;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会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它更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更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在统编教材九年级(下)第一课“Everybody must help to fight
pollution”就是讲述环保话题。
这时不妨给孩子上一节生动的教育课,让他
们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包括一些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垃圾的污染与环境,垃圾处理中的科学……还可以进行知识测验,例如:
世界上处理垃圾的方法等。
通过让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从而关注环境保护,进而提高和加深了学生的对保护环境的实质性的认识,增强了环境的意识,做一名真正的环境小卫士。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进行“让地球不要生病”的英语小报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整洁美观的环境。
另外结合牛津英语8B Chapter Six中Water Talk,向学生介绍关于水的知识。
让学生知道不良的用水习惯也是造成水危机的祸根之一。
只要每个人都注意一下用水习惯,不但可以省下一笔可观的水费,而且也为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课堂是德育教学的主战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这是最普遍的一条德育渠道。
教师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英语学科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科学人生观教学,把教学生做人放在第一位,在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