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分析

2012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分析

2012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分析精选已有 2036 次阅读2014-2-24 07:08|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2012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分析杨奕虹1,2 万小影2 武夷山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2.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8)(发表于《情报杂志》2014年第1期)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2年批准的9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统计,总结出博导队伍和博士生队伍的性别差异、开放办学的效果、基金支持对于优博论文诞生的重要性等。

希望能通过揭示百篇优博论文“致谢”中的隐性内容,总结规律,供博士培养单位参考,同时发掘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新用途。

关键词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分析;内容分析法分类号:G643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71373252 项目名称: 论文零被引的时间演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武夷山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Acknowledgments in National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s 2012Yang Yihong 1,2 Wan Xiaoying 2 Wu Yishan 1(1.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2. Beijing Infosoft Co., Ltd, Beijing, 100038, China)Abstracts:This article provide s a detailed multi-angle analysis on the content of the Acknowledgments in the ninety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pproved in 2012 by the State Counsel's Academic Degree Committee. The analysis reveals a lot of useful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doctorate 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the effects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grams and the impo rt ance of fund ing support to the birth of excellentdoctora l dissertations. It is hope d that through reveal ing the hidden con t ent in the Acknowledgedly of these dissertations we can identify some patter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organizations authorized to grant Ph D degrees and explore new applications of our doctora l dissertations database.Keywords: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alysis of the Acknowledgedly;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引言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以下简记为“GB7713—87”)明文规定,“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1]由此可见,致谢语篇是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致谢语篇的作用来看,致谢是学术语篇中作者向曾经给予学术和情感帮助的人们和机构表达谢意的重要且唯一的渠道[2]。

每个研究生都应该重视这部分。

“记住和感谢在我们的求学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是一个最起码的修养。

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学会感恩。

”[3]同时,致谢语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感谢清单,而且具有展示功能,向世人展示作者谦虚、诚实和感恩的品质。

这样的展示有助于提高作者在学术和人品上的可信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和睦友好的学术氛围。

[4]尽管致谢如此重要,但是我国学术界并非都给予了它应有的重视。

例如,在我国2009年某学科41种中文核心科技期刊发表的2182篇科技论文中,有“致谢”内容的论文有120篇,仅占5%[5];有学者在2005年统计了985高校的4426篇博士论文,其中4069篇博士论文有“致谢”内容,也就是说博士论文有致谢内容的比例为92%。

[6]由此看出,在我国,学位论文中有“致谢”内容的比例远远高于期刊学术论文。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学位论文“致谢”部分的现状,本文选取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2年批准的9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作为分析样本,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这些博士论文的“致谢”内容进行分析统计。

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以揭示公开信息的隐性内容为主要特征的方法[8]。

我们希望,通过揭示百篇优博论文“致谢”中的隐性内容,总结规律,供博士培养单位参考,同时发掘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新用途。

通过对上述90篇学位论文全文进行翻阅,确定90篇论文中有87篇论文有“致谢”内容,占96.7%,也就是说,仍有3.3%的优秀博士论文作者没有提供“致谢”内容。

尽管GB7713—87出台20多年了,但并非所有学位颁发单位都严格执行了该标准。

以下就以87篇论文为样本,从多个角度进行“致谢”内容分析。

1、“致谢”相关要素的统计分析1.1、“致谢”名称及所在论文位置的统计目前,致谢内容并非都在“致谢”小节内,有少数论文将致谢内容放在“后记”内。

另外,“致谢”所在的位置有在论文正文之后与之前的区别。

通过统计,得到表1。

表1 “致谢”名称及所在论文位置统计统计项篇数百分率%用“致谢”一词8193.10用“后记”一词6 6.90用“致谢”一词,并在文后7788.51用“致谢”一词,并在文前4 4.60GB7713—87规定:“在正文后有致谢”内容,所以,用“致谢”一词并在论文正文后的论文属于标准格式。

从表1可以看出,“致谢”用词和所在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论文数仅占88.51%。

1.2、作者性别统计根据作者在“致谢”中的自称:“儿子”或者“感谢妻子”等词语,可以判断作者的性别,对于个别无法判断作者性别的论文,则通过网络检索来确定作者的性别。

87篇优博论文作者中,有79位为男博士,占90.8%,8位女博士,占9.2%。

为了将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女性作者与1999-2011年做比较,我们把2012年没有“致谢”内容的另外3篇论文作者的性别进行了网上查询或电话询问,确定2012年优秀博士论文女性作者的数量为9位。

由于我们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女性作者特征状况计量分析》[9]文章研究过程中,已有1999-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女博士的数量,因此很容易得到1999-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女博士比例统计表,见表2。

表2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女博士比例统计表从表2可以看出,从2011年开始,优博论文作者女博士比例开始有下降趋势,到2012年度,该比例已降至除99年以外的最低比例。

2012年比例比2011年比例已经低6.49个百分点。

在2013年的优博论文中,女博士比例是否会继续下降?有待观察。

1.3、“致谢”字数及占总论文字数的百分比87篇论文的“致谢”,字数最多的一篇是3010字,字数最少的是128字,平均字数是857字。

男博士的“致谢”平均为862字,女博士的“致谢”平均为810字,比男博士的“致谢”少50字左右。

依据教育部1997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0], 按学科门类统计“致谢”字数,得到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除“法学”(只有1篇)外,“历史学”的平均“致谢”字数最高,为1600字;“医学”的平均“致谢”字数最低,为572字;“人文社科类”各学科论文“致谢”的平均字数均高于平均值,“理工农医类”的论文,只有“理学”类“致谢”平均字数高于平均值。

表3 按学科门类的“致谢”字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学科门类篇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是否高于平均值法学1301030103010Y历史学2208011201600Y哲学1125812581258Y 文学213308401085Y 经济学417505181047Y 管理学211908881039Y 教育学2980861921Y 理学211978130874Y 农学61152420831N 工学372220128766N 医学9748374572N 总计8730101288571.4、“致谢”内容中呈列姓名人数统计87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在“致谢”中一一呈列了感谢对象的姓名。

87篇论文共呈列2912人的姓名,平均每篇论文呈列人数为33人。

呈列人数超过百人的论文有两篇,分别呈列125人和111人;呈列姓名少于10人的论文为9篇,其中有两篇仅呈列1人。

这两篇作者均为男博士。

男博士致谢平均呈列人数为33人,女博士平均呈列人数为37人,比男博士呈列人数多4人。

前文提到,女博士的平均致谢字数比男博士少50字,但呈列致谢人数比男博士多,可见女博士更愿意采用呈列姓名的方式表达谢意。

2、致谢个人的分类统计2004年,Hyland. K 发表的一篇论文[11]开创了对学位论文“致谢”部分加以研究的先河。

Hyland提出了“学位论文致谢模型”。

他认为,学位论文致谢包含三个语步,即反思语步(Reflecting Move),致谢语步(Thanking Move)和宣示语步(Announcing Move), 呈现出以致谢语步为主体、反思语部和宣示语步为选择项的三层结构。

在“致谢语步(Thanking Move)”中,他将致谢分为三部分:感谢学术支持、感谢提供资源、感谢精神支持。

本文参考Hyland的做法对三类感谢分别进行分析,并将提供各类支持的个人分为“老师”、“同学”、“家人”三大类进行统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