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澳大利亚”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
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几个形象的标题,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就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看,课堂需消化的知识容量大,新课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较多,所以如澳大利亚的城市、工业部门等只作简单介绍,而将重点放在独有动物的形成、探究其养羊业的分布以及矿产品的分布上,其目的是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弄懂。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并简单分析说明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通过阅读有关地图,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通过观察澳大利亚丰富而古老的动物物种特征,了解其进化缓慢的原因。
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学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经济等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澳大利亚利用资源与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经济。
(三)重点难点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难点: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学法和教法分析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采用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学习课件。
为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来获取地理知识。
(一)说教法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填写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二)说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填:填写知识机构提纲,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三、教学程序设计:①“袋鼠之乡”:主要内容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这个内容是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上与其他国家最大的差别。
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片入手,让学生对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为了较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此问题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利用大陆漂移的内容探究此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或教案),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逐步探究,从而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主要介绍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具体程序如下:首先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成就,简介其牧业的发展历史,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养羊业的分布,引导学生借助地图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分别探究了解澳大利亚地形、气候特征对农牧业分布特点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自然条件与农牧业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从而对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③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地形和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容易得出结论:即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
然后简单介绍澳大利亚的三大著名城市。
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设计了 2 个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图查找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了解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即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
在完成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通过以上设计的活动 ,希望引起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探究兴趣,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澳大利亚教学实践案例秦楼中心初中杨淑莲澳大利亚教学实践案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内容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惟一占有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区域极具完整性,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历史相对较短,经济发展脉络、文化交融过程都比较清晰。
教材归纳了五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不是初次学习国家地理,在此前的分国教学中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图表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②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③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看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图片,提高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
②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③读图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通过讨论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2.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2).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3.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地理新课标的宗旨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怎样才能把新的课程理念在地理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营建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因为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为创设问题情境服务,因此课前我认真备课,并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生实际,从录像、网络上收集和澳大利亚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教学课件。
本课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通过师生探讨,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的经济支柱。
通过学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景观照片丰富教材,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二、〖课例展示〗一、特有的动物媒体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直接导入,快速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观察国徽上的动物,澳大利亚人在国徽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
通过多媒体欣赏,激发求知欲,将学生带进学习情境,在视觉上对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有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解以后,才能做出评论。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
二、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展示大洋洲地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及阅读书上内容,说出大洋洲面积、世界排名、人口数,并计算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
然后通过与英国的国旗对比,得出结论: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通用英语的国家。
再引导学生读澳大利亚地图说出其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
在了解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后,让学生分析、解决“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这个难点问题。
这是一个用上册学过的板块构造学说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内容。
①首先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