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大学毛概10-11学年第一学期三论试卷A(专)

广州大学毛概10-11学年第一学期三论试卷A(专)

广州大学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试卷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学院_____系_____专业_____班级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在下面括号内)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1、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

A、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B、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C、发展生产的路线D、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 )。

A、科技教育问题B、资源环境问题C、资金技术管理问题D、农业农村农民问题8、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9、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

A、坚持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道路B、坚持从农业经济跳越工业化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的道路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D、坚持推进和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10、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召开的。

A、1978年8月18日B、1978年12月18日C、1979年8月18日D、1979年12月18日1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又快又好发展B、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C、有领导有步骤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1977年2月,“两报一刊”社论中所提出的“两个凡是”,是指()。

A、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B、凡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我们就要照办;凡是毛主席批评过的,我们就不能去做C、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D、凡是党的号召,我们都坚决响应;凡是党的教导,我们都认真执行13、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

A、陈云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1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A、促进人的自由发展B、实现社会公正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消灭剥削现象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16、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的形式是()。

A 、发展对外贸易B、引进先进技术C、积极利用外资D、发展国际旅游业17、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初级阶段的国情18、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这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1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0、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构成。

A、精神文明B、古代文明C、现代文明D、道德文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答案填在下面括号内)1()2()3()4()5()6( ) 7()8()9()10()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游击战术D、党的建设2、毛泽东思想是()。

A、毛泽东个人的观点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D、二者有时是矛盾的E、二者是统一的4、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为人民服务D、批评与自我批评5、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B、赎买C、限制D、改造E、没收6、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D、社会主义的基本点7、在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A、全面的B、不全面的C、发展很不平衡的D、低水平的8、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多层次B、多渠道C、全方位D、宽领域9、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A、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B、保证人民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正误,对正确观点打√,对错误观点打×,并将答案填在下面括号内)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解放思想就是敢于否定一切。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4、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5、“共同富裕”并不消除收入差距。

6、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7、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8、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同等富裕。

9、“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

”10、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四、简答题(回答问题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2、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意义。

4、党中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1、材料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的比较效益差。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

……第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总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矛盾。

……——摘自《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人民网。

材料二: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写下了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思想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

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材料: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中国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严峻的现实使邓小平对“文革”这样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优越性”打出了沉重的问号。

1977年12月在会见外宾时说:“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1978年3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

”“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

“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赴西欧访问,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还搞得手忙脚乱。

代表团成员之一、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后来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