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新理念新探索

新课程新理念新探索

新课程新理念新探索——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表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当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之时,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一、注重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运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激励学生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善于运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1)“Guessing game”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竞猜活动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成分逐渐加大,例如,低年级可采用猜物并说明名称方式,如:教师拿出一张单词卡片,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根据动作猜出所学过的单词;高年级则应加大思维的力度,采用描述猜动物的方式,如:让学生根据“It has four legs. It lives on a farm .It is white.It eats grass.”等描述展开综合推理和想象等思维活动,或在教师提供狗、狮子、猪、等动物图片中选择正常答案。

(2)“Drawing”活动,让学生画画涂涂,动手,动脑,边画边说,画所学的知识,说说画什么,说说所用的颜色,把学过的多种知识结合起来,内容形式丰富又有趣,其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内部语言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巩固和深化了语言学习,也切实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3)“Rest time”活动,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当它们的精神集中到一定的时间后,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疲劳感,需要教师及时的调整。

这时可设计一个休息环节,由教师说学生做动作,如“Sleep--Ding Ling Ling--Wake up--Wash your face—Brush your teeth--Say ‘Hello,Good morning--Smile—eat….”说是休息,其实是巧妙的将学与休息结合在一起,即调整了学生的情绪,又复习了旧知识。

另外还可以采用英语歌曲,边唱边做动作的形式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

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1)出示事物,贴近学生生活如我教一节复习课,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pear,banana…..水果,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

上课了,我先出示幻灯,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的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在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2)幽默——课堂的“增鲜剂”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

但是对于女老师来说,这似乎比较难做到。

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比如在教“sweet,sour,yummy,yukky”这几个单词的时候,我就试着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

同时我这样描述:“有一天,我们班的小朋同学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他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小朋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water”;他一拿起来就喝,哇,so yukky,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很sour的醋。

这时,班里哄堂大笑,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词。

3、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在活动中开展竞赛新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面向二十一世纪,除了重视培养英语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可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如在单词接力赛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由每个组的第一同学说出一个学过的单词,后一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该词的最后一个字母,说出另一个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看哪一个组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出最多的单词。

例如:apple-egg-goat-eat- tea…….又如:在上课前把学生分成“flower”“mushroom”“grass”“butterfly”等组,根据他们上课的表现,分别在黑板上贴出这些实物的图片,学生看到自己组赢得的标志多了,自然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这样既能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一堂课结束,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上有“文化色彩”的英语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Halloween这一课时,教师可在万圣节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准备好面具、南瓜、蜡烛等,并渗透有关万圣节的语言及文化,然后教学生学唱有关歌曲,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

又如,在圣诞期间,适时向孩子们介绍圣诞文化,让孩子们欣赏轻松愉快的圣诞音乐,观看圣诞老人的生动表演。

然后,教师自己带上面具扮演圣诞老人,并利用一只有强烈圣诞气氛的大长袜,里面装潢了精心准备的教具,让大家摸一摸、猜一猜长袜里装的什么。

然后,像变戏法似的一件件拿出来,并在揭晓谜底的同时介绍新单词(教学名词或形容词)。

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了文化意识。

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1、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如在学习有关职业单词时,我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Teacher”做老师拿粉笔的动作,学“farmer”做农民种地动作,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并让学生进行问答:“Is he / she a driver /farmer /doctor / ……?”再如学习“Do you like peaches / oranges /….?等句型时,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水果头饰,创设了一幅“活生生”的果园图,让学生分别扮演李老师和果农。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角色,争着表演这一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2、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

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

3、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如: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能手”。

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布置学生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这一目的,他们书写标签、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

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

如“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What colour is red and blue?”,apple有哪几种颜色?高年级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 、dragonfly,探究ant、bee的生活习性等。

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

每次作业后,我都及时给予他们评价,哪怕是口头表扬或奖励“☆”四、语言环境化教学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 ! boy , How are you ?”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

教学方式的转变,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

所以更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 , I can do.”(教好英语我能行。

),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 , I can do.”(学好英语我能行。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