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精华之浪漫主义

艺术精华之浪漫主义

经典艺术——浪漫主义09包装工程(1)班刘 嵩 A09160122指导老师:吴 韬课程:艺术修养与实践他是一位诗人,更是 一位画家,他的作品充满着 梦幻与神秘,富于浪漫情调,他是英国 浪漫主义艺术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就是布莱克。

目录一、浪漫主义艺术概论2(1)浪漫主义艺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2)(2)浪漫主义画派 (2)(3)浪漫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2)二、浪漫主义画家简介及作品赏析 (3)威廉〃布莱克 (3)戈雅 (5)籍里柯 (7)德拉克罗瓦 (8)吕德 (9)卡尔波 (10)透纳 (11)康斯太勃尔 (12)三、学习心得 (13)一、浪漫主义艺术概论(1)浪漫主义艺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画派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不只风靡于法国,也风靡全欧洲。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

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3)浪漫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

《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

《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

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

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

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

”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二、浪漫主义画家简介及作品赏析威廉·布莱克出身:1757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

由于个性过于独特,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氛拒绝入学,因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

11岁起就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了三年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其父有意让他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

14岁当雕版学徒,后于1779年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美术。

1782年结婚。

不久以后,布莱克印刷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Poetical Sketches。

作品赏析:《亚当和夏娃发现亚伯的尸体》《亚当和夏娃发现亚伯的尸体》,约1826年, 32X43CM,伦敦泰德画廊藏布莱克曾创作好几幅以亚伯之死为主题的画作,此画是最后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幅。

而且他还以此主题来处理名为《亚伯亡灵》的短诗剧,在诗剧中,被杀害的亚伯亡魂呐喊着立誓报复。

以屠杀弟弟该隐为主题,最适合表现在美术作品中,但相对于其他根据圣经记载作画的画家,布莱克以更大的想象力来构筑圣经中未记载的时间、描绘出正要埋葬尸体的该隐,被他父母亚当、夏娃发现他杀人,想要逃离现场的情景。

布莱克的诗剧《亚伯亡灵》也以相同的事件为主题,在节目单剧情介绍的开头写下一段话:“多岩石的土地。

夏娃昏倒在亚伯的尸体上,尸体僵直地横卧在墓穴旁边,亚当跪在夏娃身后,上帝耶和华站在上端。

”此处的画面并未描绘耶和华上帝,而是以血红的太阳暗示耶和华的怒意。

画中不只描绘了激烈的情感,也表现出绝佳意象,洗练的技法也是采用意象表现的理由之一。

这幅画是画在红木板上,以蛋彩及针笔来描绘,由于场景不同,为了呈现太阳燃烧炽热的光辉,所以特别用金粉来加以突显。

《撒旦煽动造反的天使》这幅以针笔及水彩绘制的作品,是为巴兹的诗作所绘制的十二幅插图之一,巴兹一直持续支援布莱克多年。

十二幅插图中,有九幅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其它三幅分别馆藏在不同的美术馆。

《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夏娃从原本的纯真无邪到反抗上帝旨意,过程。

诗中主要的主角撒旦(也以恶魔之背叛上帝的人,他的同伴也是被逐出天国亚当与夏娃反抗上帝。

此画的场面是撒旦被逐出天国之后,帝而召集天使们,“醒来吧!站起来!否则,就永远堕落沉沦下去吧!”戈雅弗朗西斯科〃戈雅戈雅是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

早期喜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道士雇主一直袒护他.曾著有裸体的玛哈,曾将皇后容貌的缺点画出来.作品赏析:《裸体的玛哈》在封建君主制的西班牙,笼罩着封建专制和黑暗的宗教裁判所的阴影,一切人性的艺术受到摧残,因此在西班牙的绘画中很少有像意大利那样开放的人体艺术。

委拉斯开兹的《镜前维纳斯》已是极为难得,而且还是借助于神话故事,而戈雅却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裸体玛哈,大胆地向禁欲主义挑战。

作品中着意表现了人性美和人体美。

画家画了两幅同样的构图的玛哈像,一幅是全裸体,另一幅则为着衣像。

画中的这位夫人十分美貌动人,尤其是她那温馨丰腴的肉体更诱发画家的创作冲动,画裸体因世俗所不容,画家同时又画了一幅着衣像以掩人耳目。

据说后来画裸体的风声走漏,富商立刻寻找画家决斗,当这位鲁莽的商人提剑冲进画室时,看到的却是着衣的夫人躺在那里,这使盛怒的商人十分尴尬而去。

画家画裸体玛哈以全开放的造型,使玛哈的肉体和精神完全袒露无余。

她双手枕于脑后,身体微侧,右腿微拥着左腿略显羞涩之态,整个身体仰卧在绿色的土耳其长榻上,身上起伏富有流动的曲线变化,尤其是隆起的丰乳和突出的臀部,使身体的曲线变化形成节奏感;垫在身下的柔软的枕垫不规则的形态和褶纹变化与单纯的肉体形成对比变化。

画中人注视着这个现实世界,隐含着难以捉摸的诱人的微笑。

这幅画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审美效果:它既吸引人,又使人想躲避;她很美令人留恋向往,但是她大胆无忌地袒露胸怀,又使人望而生畏,人性的真诚和世俗忌讳的矛盾使这幅画神秘而迷人。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19世纪初,拿破仑入侵西班牙,这使戈雅无比愤怒,他成了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用画笔当刀枪参加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这时期他创作了表现这一民族斗争的画作。

在1808年到1814年间,西班牙人起义反抗拿破仑的侵略。

马克思这样写道,虽然西班牙国家是死亡了,西班牙社会还是富有生气的,而且它的每一部分都充满着抵抗的力量。

人民的起义斗争鼓舞了戈雅,他创作了《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1808年,拿破仑军队入侵西班牙。

1808年5月2日,西班牙人民举行起义,受到法军的镇压。

戈雅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并站在人民起义一边,用自己的画笔热情歌颂了西班牙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是一幅描绘法军镇压起义者暴行的悲剧性作品,一幅英雄主义悲壮激昂的画面。

起义者面对死亡,宁死不屈,法军却不敢正视起义者,内心怯弱,正义和非正义形成强烈对比。

画家将要被杀害的起义战士置于画面上方的视觉中心,突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右边是一位僧侣,在就义前,正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位农民,看上去有着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神情坚定地望着夜空,无惧无畏;画家着意描绘一位愤怒之极、高举双手的市民,义正词严痛斥敌人暴行,这是人类英雄的伟大形象。

画家以马德里的夜景作为画面刑场的背景,意在表现黑暗笼罩着西班牙。

画面聚光于起义者形象,而将法军置于暗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又在地面置一灯笼,使一部分光由下向上放射,造成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

籍里柯简介: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

籍里柯生于法国鲁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韦尔内学画。

1810年入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

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

1814年展出《受伤的重骑兵》。

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

作品赏析:《梅杜萨之筏》,被看成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作,标志着浪漫主义画派的真正形成。

这幅画引起了美术界和舆论界的热烈论战,它所反映的是法国巡洋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海岸触礁沉没的事件。

1816年7月,载有400余人的梅杜萨号,因政府任用对航海一窍不通的贵族为船长而触礁,船长和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被撇下的乘客、水手在临时搭制的木筏上飘流13天,获救时仅10余人。

取自现实生活题材的这幅作品,表现了画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暴露了无能的法国政府的过失,从而使它具有强烈的政治引喻意义。

作品中前倾与后倾的两个三角形,光和影的强烈对照,把情景表现得怵目惊心,充满了悲剧性的力量;加之翻滚的海浪和云雾,整幅画与新古典主义画派静止、肃穆的风格迥然有异。

它的出现,使得被新古典主义束缚的法国绘画耳目为之一新。

德拉克罗瓦简介: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阿尔代什省,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尼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的画作对後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作品赏析:《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

1830年7月在法国巴黎爆发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运动,画家被人民在汹涌澎湃的街垒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行为所感动。

当年就创作了这幅有如战斗进行曲的名作,用浪漫主义手法,从而再现了巴黎巷战的激烈景象。

画面的主题是一个象征法西兰西共和国的自由女神,高擎起三色国旗召唤着人民,从自由神那里吸取力量,从而使全国上下举刀持枪紧紧跟随,踏着烈士的血迹奋勇前进,表现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