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摘要:加强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要树立政府与农村社会合作共治的理念,提高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协同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 unique, incomparable role on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social management. it can promote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maintain rural society stability,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rural community cooperative governance concept, improve a farmer participate in social competence,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make social coordination play a role. keywords: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作用。
胡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而这些社会组织大多集中在城市、乡镇以及条件优越的社区。
受二元体制的影响,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依然落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公共事业发展短板现象严重,社会组织建设薄弱,农村社会管理长期滞后。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1、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指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灵活应对千变万化的经济市场,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把分散的农户、企业、合作社连成统一体,增强了农户抗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个体想办而办不成的事。
如,我县食用菌培育基地、水稻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
板栗栽培基地等多家农业经济组织,积极探索企业支援、支部负责、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运作模式,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动力。
2、加强农村公益服务组织建设,保障农民民生权利。
农村公益服务供给不足直接导致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和农村社会
矛盾的尖锐。
当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现象严重。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强化政府责任,也迫切要求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生权利,是创新农村管理结构的重要主体,是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对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表达农民利益诉求,完善公共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引导、培育发展公益服务组织,让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个人和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面向农村做一些公益事业,开展扶贫、救灾、助学、助残、助医等活动,通过创办慈善医院、慈善超市、慈善学校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保障民生,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3、加强农村维稳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
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土地征用、外来人口增加、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而引发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
如何构筑第一道防线,加强村务管理的力度,营造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环境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建立农村维稳组织,让农民自己参与社会管理,具有广泛联系群众、紧密贴近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和优势。
有助于增进民众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一条矛盾“缓冲带”,减少对立,从而减少社会冲突,增强社会的和谐。
如:建立矛盾协调理事会,能及时、有效的排查调节矛盾纠纷,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安全服务队,能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促进村庄的安宁和谐,发挥安保作用;建立村民监督组织,能保证村务公开、透明,打消群众的疑虑等等。
4、加强农村文化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思想觉悟、法律道德水准和科技致富能力,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倡导养成爱科学,讲道德和遵纪守法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新风新貌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广大农民群众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已不再满足单纯的欣赏文化,而是要求主动参与各种文化形式的实践,在参与文化活动中陶冶身心,提高审美情趣,弘扬社会新风尚,树立新兴农民形象。
而农村文化组织担负着繁荣农村文化的历史任务,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以农村文化站、农村
图书室、农村文化广场、农村活动中心为重要场所,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术家、传播文化的爱好者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农村文化组织,举办“文化演出”、“技术大比拼”、“科技创新”、文体竞技等活动。
丰富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格局。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其中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提高农村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的不足。
但必须承认,中国的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还很不够,无论是数量还是运作能力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不仅要唤起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提高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还要转变政府观念,树立政府与农村社会合作共治的理念,加快转变
政府职能,构建政府与农村社会组织的新型伙伴关系,完善政策法规,为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制度保证,改革社会组织管
理体制,激活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八点意见中重申,要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创新社会管理一定要发挥社会协同的作用,要整合我们的社会资源,所谓社会资源就是我们的社会组织,我们城乡的居委会,还有我们村民自治组织,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都来参与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