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国库集中支付 (4)1.1业务描述 (5)1.1.1用款计划管理 (5)1.1.2支付管理 (5)1.2功能结构 (6)1.2.1用款计划管理 (6)1.2.1.1财政端计划管理 (6)1.2.1.2预算单位端计划管理 (8)1.2.2支付管理 (10)1.2.2.1普通支付管理 (10)1.2.2.2工资支付管理 (16)1.2.2.3政府采购支付管理 (18)1.2.2.4公务卡支付管理 (18)1.3数据规范化整合和数据流程改造 (19)1.3.1信息项整合和数据流程改造 (19)1.3.2基础数据整合和数据流程改造 (20)1.3.3业务数据整合和数据流程改造 (21)1.4支撑集中部署的整合和改造 (27)1.4.1统一门户管理 (27)1.4.2统一运维管理 (28)1.4.3单位端B/S改造 (29)1.5一体化改造功能需求与初步设计 (36)1.5.1技术标准 (36)1.5.1.1与应用支撑平台衔接 (36)1.5.1.2符合《数据规范》要求 (36)1.5.1.3数据库与数据量分析 (36)1.5.1.4系统架构 (38)1.5.1.5系统接口 (39)1.5.2基础数据改造设计 (40)1.5.2.1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改造 (40)1.5.2.2基础数据同步功能设计 (40)1.5.3额度控制改造设计 (42)1.5.4关键功能改造设计 (45)1.5.4.1可执行指标的接收改造设计 (45)1.5.4.2用款计划反馈的改造设计 (46)1.5.4.3直接支付反馈的改造设计 (47)1.5.4.4授权支付反馈的改造设计 (48)1.5.4.5实拨管理的改造设计 (50)1.5.4.6非税收入控制数的接收改造设计 (51)1.5.5数据交换改造设计 (52)1.5.6安全改造设计 (53)1.5.6.1身份认证改造 (53)1.5.6.2数据签名改造 (54)1.5.6.3日志记录 (54)1.5.6.4安全审计 (55)1.5.6.5统一事务提醒改造 (55)1.5.7改造功能一览表 (55)1国库集中支付按照福建省财政厅对本次项目整合接入财政部应用支撑平台、一体化建设以及全省集中部署的要求,国库支付子系统要从底层架构方面进行改造,改造的内容包括:1.完全的B/S/S架构改造。

由于现有国库支付系统采用了财政、代理银行、清算银行、预算单位分步部署的模式,大部分采用了B/S/S架构,但像预算单位等系统由于部署模式的关系,采用了独立的C/S架构,需要将预算单位的全部功能改造成B/S/S架构,以适应项目的整体要求。

2.增加全局区划码设置,区分集中部署时,多财政共用一个数据库带来的数据干扰问题。

区划码的增加包括基础数据与业务数据。

3.从底层改造工作流、权限、报表等支付系统基础组件。

例如需要将工作流从单一实例,改造成全局一个模板,多个实例的模式,适应集中部署时,各级财政对工作流的个性化需求。

最终工作流将呈现一级财政一套个性化工作流的模式。

4.整合系统底层,与财政部应用支撑平台衔接。

基础数据、公共要素,从平台取得;由业务系统负责维护的要素信息及时反馈到应用支撑平台;与平台的衔接、控制点,需调用平台的衔接接口,例如编制用款计划时取得单位可执行指标额度,用款计划录入时,扣减单位可执行指标额度等。

5.从底层改造支付系统的管理功能及业务功能,以适应集中部署的管理要求,管理权限需要分级管理,系统的配置、应用都需要按照区划进行区分。

业务功能的配置应用,也需要适应集中部署的要求,需要能够提供不同财政不同管理的配置要求。

6.历史数据迁移。

国库支付系统改造过程中,数据结构要有继承性,原系统产生的数据应能完整的迁移到新的架构下,迁移过程不能有信息的丢失。

7.重新设计支付系统的对外接口,将其作为财政的支付平台,在完成普通集中支付、实拨业务的同时,还要支持有其他管理需要的特殊支付业务的统一支付,例如公务卡支付,工资统发支付,政府采购支付等等,使支付系统成为国库资金支付的唯一出口。

8.完善原有国库支付系统功能,在功能、易用性、性能等方面加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新增业务类型的支持,包括对上下级财政一体化业务的补充等。

1.1业务描述国库集中支付子系统包括用款计划管理、支付管理两个子模块,其中支付管理包括普通支付管理、工资支付管理、政府采购支付管理、公务卡支付管理。

1.1.1用款计划管理用款计划管理主要功能是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和收入控制的信息,实现用款计划的编报、审核、下达、查询等操作,为财政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提供基础信息。

用款计划管理在预算指标管理产生可执行指标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单位分月短期资金需求计划,并为政府采购管理、工资统发管理、支付管理准备计划控制额度。

1.1.2支付管理普通支付管理是在用款计划批复生效后,根据实际资金支付需要,将资金从国库账户拨付到收款人的过程。

支付管理主要管理:主要包括直接支付管理、授权支付管理、实拨支付管理。

包括财政支付管理、预算单位支付管理、代理银行支付管理、清算银行支付管理。

工资统发支付管理仅包含工资统发业务的资金拨付环节,从平台接收已批复的工资发放明细数据,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关联工资指标自动产生用款计划和直接支付申请,通过支付系统进行资金拨付;同时,工资系统将工资发放数据传递给工资发放银行(代理银行),工资发放银行行依据《人员工资发放明细表》将工资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完成发放后打印发放人员工资条。

没有纳入工资统发的单位在预算执行系统中录入普通的授权支付凭证,支付到个人工资收款账户,预算执行系统需要提供工资数据导入与复制本单位上月工资授权支付凭证的的功能,以提高发放效率。

公务卡支付管理通过数据交换组件实现与银联系统的实时衔接,财政系统预先维护公务卡账户等基本信息。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公务卡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

推行公务卡制度,必须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以公务卡及电子转账支付系统为媒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逐步实现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最大程度地减少单位现金支付结算,强化财政动态监控,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政府采购支付管理仅包含政府采购业务中的支付管理部分。

进行政府采购支付管理的前提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已经批复、政府采购合同已生效。

相关人员导入已生效的政府采购合同信息,作为单位录入政府采购支付申请、支付中心审核政府采购支付申请的依据。

预算单位在填写政府采购直接支付申请时,需要录入或选择录入政府采购合同号与采购摘要信息。

后续审核流程同普通的直接支付用款申请管理流程。

1.2功能结构1.2.1用款计划管理按项目要求改造后的用款计划管理系统分为系统设置、计划管理、计划对账和报表查询四大功能模块,在功能上覆盖原有系统的同时,在功能性、灵活性、易用性等方面有所加强。

其中系统设置完成计划相关的业务规则(如自动下达规则)的设置;计划管理模块完成用款计划录入、审核等工作;计划对账完成与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清算银行的对账功能;报表查询完成计划数据的各种汇总口径、处理状态等方面的查询统计工作。

1.2.1.1财政端计划管理财政端软件包括财政代编用款计划、科室计划审核、计划下达、授权额度打印、更新下达授权额度、下达清算授权额度,授权额度文件导出、计划冻结和解冻、计划年终结转和注销功能。

财政计划管理功能1.2.1.2预算单位端计划管理单位端软件包括正常计划输入、调整计划输入、单位计划审核、部门计划审核、计划的查询功能。

预算单位计划管理功能1.2.2支付管理1.2.2.1普通支付管理普通支付管理系统分为系统管理、支付管理、代理银行回单登记、清算银行回单登记、支付对账、报表查询系统六大功能模块。

其中系统管理模块完成基础信息设置,系统规则、业务流程配置等;支付管理模块完成直接支付申请代编、审核,支付凭证生成;代理银行回单登记完成支付凭证回单登记、授权支付日报登记等功能;清算银行回单登记完成支付划款清算回单登记、退款清算回单登记等功能;支付对账完成与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清算银行的对账功能;报表查询完成支付数据的各种汇总口径、处理状态查询统计工作。

集中支付典型用例如下:集中支付基本用例图集中支付扩展用例图1预算单位集中支付预算单位支付管理功能2财政集中支付财政支付管理功能3实拨管理提供通用拨款单功能,对不同类型的拨款单,允许系统管理员按类型根据业务需要来定义:✓拨款通知单内容:付款账户、预算单位、收款账户和金额是必须具备;功能分类、经济分类、预算项目等相关要素根据需要来启用;✓指标核销规则: 可以选择是自动核销指标、手工补指标或自动补指标;✓审核流程:利用工作流引擎来设置不同审核流程;✓打印格式:拨款单的打印格式能够自由定义;实拨管理按照业务流程分为实拨支付管理、实拨退款管理两大功能模块。

其中实拨支付管理完成拨款单录入、拨款单审核、拨款凭证生成等功能;实拨退款管理完成实拨退款单录入、实拨退款单审核、实拨退款凭证生成等功能。

主要功能描述:实拨管理功能列表1.2.2.2工资支付管理1.2.2.3政府采购支付管理1.2.2.4公务卡支付管理1.3数据规范化整合和数据流程改造1.3.1信息项整合和数据流程改造预算执行系统在接入平台之前都有完整的信息项管理和应用逻辑,包括信息项的维护(增加、删除和修改等)和信息项(功能设置、单据录入、查询条件等),这些功能是业务系统功能框架的基石,为了确保各个系统使用的信息项的统一,需要由平台统一维护一套信息项,通过同步机制实现所有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对于基础分为两类:1、值集固定、多个系统共用的基础数据。

主要包括:预算单位、预算来源、资金性质、支付方式、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等,这些基础数据主要特点是数据量较小或值集年中基本不变化。

采用由平台统一设置和维护,预算执行系统从平台及时同步。

2、预算执行系统内部使用基础数据。

典型的包括:计划调整类型、支付调整类型、支付摘要等。

这些信息项只在预算执行系统内部使用,与其他业务系统无关。

为确保表层稳定,这些信息项依然由预算执行系统维护,暂不维护到平台中,但在交易单据中,这部分信息通过备注类型(Text)写入平台,确保平台数据完整。

下面通过表格形式将预算执行系统需要“从平台同步”和“同步到平台”的信息项列举如下:1.3.2基础数据整合和数据流程改造通过本次项目建设,需要将原来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自行维护的基础数据统一整合到基础信息库系统中,一方面是将各业务系统共用的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维护和更新,取消信息孤岛,使各个业务系统使用的基础数据都是统一规范和标准的,避免因基础数据不一致导致的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口径不一致,另一方面减少多个业务系统维护相同基础数据的冗余工作,减少基础数据分别维护,重复录入等重复工作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