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分析方法
就业:新增就业、失业率等
国际收支:外资、外汇储备、汇率
经济结构:产业、区域、城乡、收入等
分析短期宏观经济,主要看:GDP、工业、能源 (电力)、投资、零售额、出口、进口、企业利 润、CPI、PPI、M1、M2、新增贷款。
5、我国经济发展的决策机制
党代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展改革会议
2、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因素分解及其涵义 时间序列的四要素。采用月度或季度数据来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每
个经济指标的月度或季度时间序列来说,包含着四种变动要素:长期 趋势要素(Trend)、循环要素(Cycle)、季节变动要素(Seasonal)和不 规则要素(Irregular)。 长期趋势要素代表经济时间序列长期的趋势特性。 循环要素是以数年为周期的一种周期性变动,它可能是一种景气变动, 经济变动或其他周期变动。 季节变动要素是每年重复出现的循环变动,以12个月或四个季度为周 期的周期性影响,是由温度、降雨、月份,节假日等引起的。 不规则要素,其变动无规则可循,这类因素是由偶然发生的事故引起 的,如:故障、罢工、意外事故、地震、水灾、恶劣气候、战争、法 令更改、测定误差等。 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往往遮盖或混淆了经济发展中的客观变化, 给研究和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和判断目前经济处于什么状态带来困难, 在经济分析之前,将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剔除其中的季节变动要 素和不规则要素。
4、短期经济分析
支出法GDP: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 (1)投资:15%-25% (2) 消费:实际零售额增长10-12%左右 (3)进出口:保持一定顺差 生产法:一、二、三产业总量和结构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左右 收入法: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投资价格、工业品出厂价 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资产价格如住房价格和股市价格
二、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借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把握 经济发展的规律,客观、全面研究经济运 行,科学进行经济决策。
1、既要看总量,也要看结构
总量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
结构分析。各主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 要素投入结构 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
3、经济指标时间序பைடு நூலகம்数据因素分解的基本方法
加法模型 加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T+C+S+I 式中T、C、S和I均表现为绝对量。 乘法模型 乘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T×C × S × I 式中T表现为绝对量,C、S和I均表现为相对量。
国内分析。
宏观和微观。
4、既要看现状,也要看趋势
现状分析。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趋势分析。
增量分析和边际变化分析 环比分析,趋势往往领先同比1-2个季度。 景气分析(先行指标分析)
5、既要做短期分析,也要做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月度、季度、年度经济形势分析
趋势分析。依据长期趋势看短期情况
经济周期变化分析(基钦、朱格拉、库兹涅茨、 康德拉维奇)
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工业化、城镇化
6、既要做定性分析,也要做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理论分析、价值判断、历史比较
定量分析。量化和验证 借助量化的方法和工具
三、主要经济预测监测分析方法
专家调查法: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经济景气方法 回归分析法方法 计量经济模型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 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 组合预测
全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税制改革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为利率、货币供应量(M1,M2)。政策
工具为,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基准利率、信贷规模控制、窗口指导 产业政策(选择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 业。贸易、财税、信贷、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手段。 行政手段:价格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等 法律手段:市场准入,环保、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产品 质量标准
为3%左右,失业率5%左右。
2、经济结构优化是重要调控目标(中长期七大结构和社会 发展问题)
三农问题: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土地制度等 地区差距问题 产业结构问题 需求结构问题:2009年消费率48.6%,投资率47.5%。 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资源、环境、科技发展落后 收入分配结构问题 经济主体结构问题:国有、集体、私有、个体经济 社会发展问题: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社会安
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分析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基本框架
1、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短期)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经济目标。 物价和国际收支为稳定指标、经济和就业为增长
指标。就业和物价合成为痛苦指数。 实际经济增长围绕潜在经济增长波动,目前,我
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10%左右。 中国的四大经济指标组合:经济8-11%左右,CPI
四、经济景气方法的简要介绍
1、基本思想和历史 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不同经济指标变
化的时间差,将经济指标分为先行、一致、滞后指标,在 此基础上构造先行、一致、滞后指数,用于监测、分析、 判断经济景气的状况。 1909年,美国统计学家珀森斯(Persons)利用统计方法 (移动平均、最小二乘法)观测美国宏观经济,共12个指 标。1917年,珀森斯哈佛大学的哈佛指数。 1920年,NBER指数,NBER成为判断经济周期的权威机构。 1946年,伯恩斯和米切尔《测量经济周期》 BBER,Conference Board, OECD
2、既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
宏观分析。
总量、结构、财政、金融
微观分析。
企业行为。销售、利润、库存、订单、企业家 信息(11项PMI指数)
居民行为。收入、消费、储蓄、信心(消费者 信心指数)
3、既要看国内,也要看国际
国际分析。
主要国家经济和政策 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 国际商品市场和价格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汇率、利率、股市、资本流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