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教学设计:
§28.1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人:和金平
编号: 48号
§28.1 锐角三角函数(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正弦函数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2、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直角三角形其他边长的方法;
3、经历锐角正弦的意义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弦(sinA )概念,掌握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教学难点: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PPT 演示)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遇到了一座山,这座山有多高呢?这可难住了唐僧。

大徒弟孙悟空目测山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度,然后从地面飞到山顶,路程是1000米。

你能帮孙悟空计算出山的高度吗?
1000米
B A
C 情境探究: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 中,∠C =90°,∠A =30°,AB =1000m ,求BC 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可得BC = AB =500m ,也就是说,这座山的高度是500m
思考1: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孙悟空从山底部飞到山顶1500米,那么山的高度是多少?
可得B ’C = AB ’ =750m 仍有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
''1,'2
A B C AB ∠ ==的对边斜边1
2
12
B C A 30°A C B 45°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
在Rt△ABC 中,∠C =90°,由于∠A =45°,所以 Rt△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
BC=
,由勾股定理得: A 因此 C B
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等于45°时,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
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
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2,是个固定值; 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也是一个固定值. 2、【探究】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任意画Rt△ABC 和Rt△A’B’C ,使得∠C =∠C ’=90°,∠A =∠A’= , 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由于∠C =∠C ’=90°, ∠A =∠A ’=
所以Rt△ABC ∽ Rt△A’B’C’
【为了更直观地验证这一结论,教师几何画板演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不变;当锐角A 的度数增大时,不管三∠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变大。


【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体会锐角A 的度数的变化与∠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图形叙述正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定义: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 B
A C
指出:“si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强调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值是边的比值,没有单位,并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边”和“斜边”】单独写出符号sin 是没有意义的。

当∠A =30°时, 当∠A=45°时,
a 2222222AB AC BC BC a =+==a
22
αAB BC ''''B A C B α,''''
BC AB B C A B ∴=1sin 302=
AB BC 当∠A=60°时, 3、概念强化训练:
判断对错:
(1) 如图 (1)sinA= ( ) B
10m (2)sinB= ( ) 6m (3)sinA=0.6m
( ) A C (4)SinB=0.8 ( ) B
【强调:sinA 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无单位】
(2) 如图,sinA= ( )
【强调:正弦函数的前提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A C
(3)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 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 B
C.不变
D.不能确定
(4)如图, 则 sinA=______ 300
A C
三、合作交流,自主展示:
例1、已知:在Rt △ABC 中,∠C=90°,AC=3,BC=4,求sinA 和sinB 的值.
解:(1)在Rt △ABC 中,∠C=90°,AC=3,BC=4,由勾股定理得:
∴4sin 5
BC A AB ==, 3 4
(2)在Rt△ABC 中,
∴ 【例1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正弦概念,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会求正弦,经过反复强化,使全
体学生都达到目标,更加突出重点】
[巩固练习]教材P77练习题
例2、已知:在△ABC 中,∠C=90°,sinA=
23
, BC=3,求A B 、AC 的值. 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寻求解题方法..
[变式训练]
变式:已知:在△ABC 中,∠C=90°,sinA=23
,求sinB 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例2和以及变式教学,使学生会用方程思想和设参数法解题,进一步明确锐角的正弦值只与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有关,而与它们的长度没有关系】 四、巩固练习
5sin 13
BC A AB ==12sin 13AC B AB ==4sin 5AC B AB ==
53α1、小试牛刀
(1)在Rt △ABC 中,∠C=90°,a=1,c=4,则sinA 的( ).
A .
(2)若sin (65°-∠A)= , 则∠A= (3)如图:在Rt △ABC 中,∠C=90°,AB=10,sinB= ,BC 的长是 . (4)如图,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点, 点P 的坐标为(3,4),则 sin = Y
A
P(3,4)
C B O X
第3题图 第4题图
2、举一反三
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若弦BC=8,求sin ∠ADC 的值。

D
A B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正弦的定义: A sin BC a A AB c
∠===的对边斜边,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的.
2. sin30° = sin45°= sin60°=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课本习题28.1第1、2题
2、选做题:课后探究:当0°<∠A <90°时,sinA 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为什么? 并运用你的结论化简: 【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这个问题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得结论:0<sinA <1
(∠A 为锐角)】 另: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发生怎样的变化?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七、教学反思:
锐角三角函数首先是放在直角三角形中研究的,显示的是边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值是边与边之间的比值,锐角三角函数沟通了边与角之间的联系,它是解直角三角形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sin α2
(sin 1)α-
本节课重、难点在于比值的理解,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地:(1)突破角的任意性(有特殊到一般),(2)突破直角三角形大小(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的任意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固定的30度(45度、60度、一般任意锐角)的角,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特殊值入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从作图,找边、角,计算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学生非常活跃,大部分人都能积极动脑积极参与,整节课都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那些积极动脑,热情参与的同学,都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