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交通安全事故对比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机动车辆保有里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道路交通事故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公害之一。
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高达120 万, 受伤者多达5000 万, 即每天有3000 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
在我国,交通事故同样令人担忧,据统计,仅2010年一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
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
由此可见,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建设的今天,对比分析中外交通安全的状况,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对于我国的交通发展建设和交通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交通安全;事故;研究;对比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机动车辆保有里的增加,我国交通事故发生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
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
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
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 8.8%, 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 2.85%、和7.66%.是历年之最。
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公路交通受人、车、路、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通事故,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应对交通事故的政策与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
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
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宽容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安全、快速和舒适。
我国正处于发展建设时期, 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对比国外交通安全的状况对于我国的交通发展建设和交通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
为进行更好的对比分析, 需要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
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于全面衡量和评价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二、国交通安全分析2.1 中国道路交通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十分迅速,到2003年底,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80.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7万公里,与1995年的115.70万公里和0.21万公里相比分别增长56.42% 和l3.14倍。
2.2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
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
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促进了人们旺盛的社会交通需求,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
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
1985年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至4万余人。
1988-1990年期间稍有回落,1991年后事故死亡人数又持续上升。
1995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突破7万人,达71494人。
此后连续4年超过7万人。
1999年,事故死亡人数超过8万人。
2000年超过9万人,达9.2万人之多。
2001年,全国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造成10.6万人死亡,伤54.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
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平均每5分钟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2002年,全国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交通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有明显回落,从2003年的66.7万起下降到2009年的23.8万起,死亡人数从10.4万人下降到6.8万人,万车死亡率从10.8下降到3.6,10万人口死亡率由8.1降至5.1。
统计道路交通事故的指标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其中绝对指标包括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四项指标。
相对指标主要指交通事故率,一般按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和运行事故率三种方法进行计算。
我们选取其中的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十万人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四项指标,利用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中国道路交通的数据来具体分析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
表1 1998年-2008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指标图1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指标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等指标在2003年之前急速增长,在2003年之后开始明显回落。
图2 中国道路交通相对指标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万车死亡率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多逐年下降,而十万人死亡率则呈现先增后减得态势,但是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下图为31个国家1998年的万车死亡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的平均值是5.3人/万辆车,而我国1998年的万车死亡率是17.8,高于平均水平,更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日本的16倍。
而且,其他国家的万车死亡率是相对汽车保有量计算的,若按汽车保有量计算,我国的万车死亡率为58.5,是发达国家的30倍左右。
图1 世界主要国家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以上数据说明:①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仍居世界第一位;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事故率还处于较高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倍;③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全生产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左右,交通安全在全全生产管理中应受到特别关注。
2.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交通安全的研究程度深、管理水平高,我国与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3.1我国公路基础设施与国外的差距我国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1)公路通车里程少,通达深度不够。
到200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40.3万km,按每百平方公里计算的公路密度为14.61km,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大约相当于发展国巴西、印度的1/2和1/5。
我国高速公路为1.63万km,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表2为我国与部分国家的公路发展状况比较情况。
表2 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公路发展状况对比(2)高等级公路数量少。
2000年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1.63万km,居世界第三位,但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中仅占1.16%,而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则占有很大的比例,到2000年底这部分公路占通车总长度的85.5%。
特别是占我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保障安全行车和抗灾能力弱。
2.3.2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与国外的差距在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中,安全水平较低的摩托车所占比例最高;为55.7%,汽车所占比例次之,为25.6%;而机械性能差、安全水平低的农用车所占比例几乎接近汽车,为18.7%(均为1999年数据)。
我国机动车辆的构成及性能与世界总体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对比情况见表3。
表3 我国与世界机动车拥有量的构成(1999年)注:本表的中国农用车拥有量中含轮胎式拖拉机和除摩托车外的其他机动车。
在我国的汽车构成中,除载客、载货汽车外的其他专用汽车、特种汽车所占比例很低,1999年两者合计仅占机动车和汽车总数的0.63%和2.46%,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专用汽车非常普及。
2.4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类统计,可以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道路交通中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接近9096的死亡人数是因人的原因造成的;在人的因素中由于机动车驾驶员的原因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说明综合素质低、操作技能水平差是驾驶员肇事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驾驶员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根本所在。
非驾驶员肇事的危险性是职业驾驶员的2.5倍,非职业驾驶员肇事的危险性是职业驾驶员的1.5倍。
这说明通过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操作技能,可以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发生在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的事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59%,而这些主要道路仅占全国道路总里程的14.5%。
这说明道路条件的改善、等级的提高不会必然带来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要提高道路交通总体安全水平,还必须相应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与硬件设施的进步相适应。
约65%的事故发生在城市郊区、县级公路上,而且郊区、县级公路的事故比城市道路死亡率高。
路段事故远高于交叉路口事故,路段死亡人数占88%。
我国道路监管的主要力量是投入到城市交通秩序和安全管理中,但我国一半以上的事故是发生在郊区、县公路和路段上,这些道路分布的广泛性决定了其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能再是增加管理人员的传统办法,应寻求工程和技术的途径予以解决,提高管理手段的技术含量。
接近50%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
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死亡人员是机动车驾驶员,说明混合交通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加强对公民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十分重要和迫切。
制动问题是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机动车引发的死亡事故中2/3是由于制动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
我国机动车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安全检测,其中制动性能是主要检测项目,应加强机动车安全检测的管理,堵住管理漏洞,杜绝有安全隐患的车辆上路行驶。
按事故责任者的行业进行划分,个体和农业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9.5%和16,1%,个体运输户在特大恶性事故中也占有相当大比例;公路运输行业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5%,低于营运性驾驶员和营运车辆所占比例。
这说明加强个体运输户安全管理是提高公路运输行业安全水平的关键。
三、国外交通安全分析3.1 国外的道路安全现状同时发达国家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西方等国家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各自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交通安全状况严重恶化的时期,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以及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使道路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