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
走进美国家庭,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亲很少
强求孩子的言行,甚至不强求孩子称呼他们爸妈,孩子们像伙伴似
的直呼长辈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
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
他们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所以应蹲下来。
他们在日
常生活中给孩子充分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
予认可和赞许。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他们会笑嘻嘻的,很高兴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
上的技巧和知识。
在美国,孩子7-8个月就可坐着特制的桌子自己
抓饭吃。
他们不担心孩子弄脏了衣服。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美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
在孩子处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
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
自己去完成,比如两岁孩子洗澡时,妈妈只帮孩子放好水,脱下衣服,然后孩子自己爬进澡盆,在水里玩一会就自己抹香皂,洗干净
后再自己爬出澡盆。
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
因此,美国社会上的一个清洁工人、一个跑堂的,也可能是正在接
受高等教育的一分子。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美国小学在课堂上对孩子从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
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
怎样去思考问题,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
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
*认识社会
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
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
通过日常的培养,孩子走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
了孩子应付外界环境的自信心,使其遇事不致惊慌失措。
另外,家
长还会教孩子一些在马路上行走的常识。
*认识药品及了解用药常识
家庭中通常都存有一定数量的药品备急,父母会把一些常用药品拿出来教孩子辨认,使其逐渐了解药品名称、用途及用法,这样既
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又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另外在带孩子去
医院看病的时候,还顺便教孩子认识医院,以便解除孩子对医生的
恐惧感,学会配合治病,或在发生意外时能自己到医院求助。
*认识常用小工具及安全使用方法
父母不会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接触工具,他们的做法是帮助孩子了解安全地使用工具。
在使用这些工具时,父母会顺便告诉孩子
这些工具的名称及安全使用的方法。
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安全
的小工具,诸如餐刀、不带尖的剪刀、小型的锤子钳子等。
让孩子
边玩边学,既熟悉了各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
展了孩子的动作技巧。
*避免被坏人伤害
父母教孩子避免被坏人伤害的主要方式是告诉他们一定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到陌生人家中去,也不请陌生人到自己家里来。
女孩则不要让父母以外的人抚摸自己的身体,碰到存心不良的人纠
缠时,要赶快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去告诉警察,还可大声呼救或跑到附近居民家。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