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 54学时2.课程性质;专业课3.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适用对象:本专科。
4.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
5.首选教材:《商业银行经营学》,戴国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选教材:《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杨正才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6.考核形式: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
课程性质与特点《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是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课。
它以微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理论为基础,涉及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公司财务学等课程知识,紧跟国际银行业经营惯例,服务于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发展,系统地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以及管理技术。
具有理论起点高、多学科连接、社会联系广、实务应用性强的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和最新业务,熟悉银行业国际惯例以及当前的各种金融法规、政策、制度办法,关注经济金融改革的焦点问题,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的教学要求。
教学理念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注意吸收先进教学成果,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公正务实的教学效果,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要注意本课程的性质特点,把握住教学重点,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应放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术上,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创新服务和管理新趋势。
教学方法应注意与相关课程知识建立链接,抽象内容生动具体化,枯燥内容启发兴趣化;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跟踪国内外动态和焦点问题,鼓励学生讨论辩论;教师应备好教案,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平时记录与结业成绩相联系。
以案例教学为主,发展多种实践课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4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4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4第四章现金资产管理 4第五章贷款业务管理8第六章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2第七章信托与租赁 2第八章表外业务 4第九章其他中间业务 4第十章国际业务0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6第十二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4第十三章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 4第十四章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小结 2总课时54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教学目的:导论是整个课程教学的纲领。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商业银行的功能、商业银行制度以及经营目标,熟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制度,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教学难点: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及银行的监管问题教学建议:建议教师从商业银行的性质引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加以展开,从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来了解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竞争,所以必须完善监管体系改善内控机制,一般了解商业银行的类型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有必要向学生交待整个课程内容体系。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二、商业银行的产生三、商业银行的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一、商业银行的功能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一、商业银行的创立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一、安全性目标二、流动性目标三、盈利性目标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一、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二、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三、银行监管加强,内控机制改善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教学目的: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常规管理手段,是本课教学重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银行面临的未来风险越大,资产增长越快,则银行所需的资本量就越多。
一般了解银行资本金的构成,重点掌握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以及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熟悉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
教学重点: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银行资本管理与对策。
教学难点:银行的并购决策与管理教学建议:在着重了解《巴塞尔协议》中有关国际银行业的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现状,了解我国银行业和国际标准的差距并加以完善。
提供案例进行教学。
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一、股本:普通股优先股二、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三、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四、其他来源:储备金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测定指标测定方法三、银行资本的定义四、表内资产风险权数及测定五、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六、《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一、分子对策二、分母对策第四节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一、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二、银行并购的决策三、银行并购的管理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教学目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要业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一般了解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重点掌握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熟悉商业银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经营管理。
教学重点:银行负债的作用,存款工具的创新以及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
教学难点:存款成本管理和银行存款的营销与定价。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授课时以商业银行负债构成为主线,了解传统的存款业务和创新业务以及存款的营销与定价,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经营管理。
组织学生往银行访问观摩。
第一节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一、银行负债的概念二、银行负债的作用三、银行负债的构成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一、传统的存款业务二、存款工具创新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一、积极经营,努力提高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二、存款成本管理三、银行存款的营销与定价四、存款规模控制第四节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一、短期借款的特征与意义二、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三、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重点第五节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商业银行长期借款的意义二、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三、发行金融债券的经营管理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教学任务: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现金资产的构成,熟悉资产头寸的计算与预测,要求熟悉现金资产的管理方法,包括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同业存款的管理。
教学重点:现金资产的构成,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
教学难点:资金头寸的预测,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同业存款余额需要量的测算。
第一节现金资产的构成一、现金资产的构成:二、现金资产的作用第二节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一、资金头寸及其构成二、资金头寸的预测第三节现金资产的管理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二、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三、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四、同业存款的管理第五章贷款业务教学任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而重要的资产业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贷款种类与政策程序,熟悉贷款定价方法,熟悉几种重要贷款业务的要点,掌握信用分析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熟悉当前贷款管理制度。
教学重点:贷款政策,贷款定价方法,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以及贷款管理制度。
教学难点:贷款定价方法,信用分析技术,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教学建议:提供一家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以及信用分析的全套资料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前往银行访问观摩。
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一、贷款种类二、贷款政策三、贷款程序第二节贷款定价一、贷款定价的原则二、贷款价格的构成三、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四、贷款定价方法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一、信用贷款二、担保贷款三、票据贴现四、消费者贷款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一、信用分析二、信用分析技术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一、审贷岗位设置二、贷款责任制度三、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第六章银行证券投资业务教学目的:证券投资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功能和类别,熟悉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管理,熟悉银行证券投资的方式及具体策略,了解银行证券投资的避税组合方法。
教学重点: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与主要类别,银行证券投资的策略。
教学难点: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分析,银行证券投资的避税组合。
教学建议:集中围绕商业银行作为投资者进行分析,利用投资实验室教学。
第一节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和主要类别一、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二、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类别第二节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一、投资风险的测量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别三、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第三节银行证券投资业务一、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方式二、两种业务方式的区别第四节银行证券投资的策略一、流动性准备方法二、梯形期限策略三、杠铃结构方法四、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第五节银行证券投资的避税组合一、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意义二、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原则与方法第七章信托与租赁教学目的:租赁与信托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租赁和其他信用形式的区别,熟悉银行租赁业务的种类,了解租赁合同的内容和租金的计算方法,熟悉银行信托业务的种类,能充分认识目前我国开展信托和租赁业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租赁业务和信托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租赁及其业务,信托业务的规范化发展。
教学难点:租金的计算,信托业务实例。
第一节租赁的基本概念一、租赁的历史发展二、现代租赁的概念和意义三、租赁和其他信用形式的比较四、银行开展租赁业务的意义第二节银行租赁业务的种类一、经营性租赁二、融资性租赁三、杠杆租赁第三节租赁合同与租金一、租赁合同二、租金第四节信托业务一、银行信托业务的含义二、银行信托业务的种类三、我国商业银行信托业务的规范化发展第八章银行表外业务教学任务:表外业务是当今欧美商业银行的强势业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表外业务的含义、特点,了解表外业务发展原因,熟悉表外业务的内容和工具,对表外业务风险、表外业务管理要有高度认识。
教学重点:中国开展表外业务分析,表外业务风险,表外业务管理。
教学难点: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互换业务、期货与期权等业务。
教学建议:可以美国商业银行资料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第一节表外业务的发展一、表外业务的含义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三、表外业务发展原因四、中国开展表外业务分析第二节担保业务一、备用信用证二、商业信用证第三节票据发行便利一、票据发行便利及其产生的原因二、票据发行便利的种类三、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的形成四、票据发行便利的程序五、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远期利率协议一、远期利率协议及其产生的原因二、远期利率协议的特点三、远期利率协议的类型四、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程序五、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六、中国开展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的探讨第五节互换业务一、互换业务及其产生的原因二、互换的特点三、银行互换交易的类型四、互换交易程序五、互换的定价六、中国开展互换业务的探讨第六节期货与期权一、金融期货二、金融期权第七节其他表外业务一、贷款承诺二、贷款出售第八节表外业务的管理一、表外业务的特点二、表外业务的风险三、表外业务的管理第九章其他中间业务教学目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赚取服务收益的重要手段,银行在这一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