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零”指的是主体工程进展程度,在主体工程中的地下工程部分完成,该进行主体地上工程部分的时候,也就是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
【推荐】常见的放样方法
1 直线的放样
根据精度要求不同:可以分为目估法和放线法(经纬仪)两种
放线法:内插和外插。
2 水平角的放样
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角顶位置,按设计给定的水平角值,把该角的另一个方向在实地标定出来。
3 距离的放样
就是在实地上从某已知点开始,按给定的广向,量出设计所要的水平距离定出终点。
1)钢尺放样
2)测距仪放样
4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法放样
极坐标放样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的连线作为极轴,以其中一点作为极坐标建立极坐标系,根据放样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点到极点的距离(极距)及该放样点与极点连线方向和极轴间的夹角(极角),它们就是我们所要的放样数据。
直角坐标法:在设有互相垂直的主轴线或方格网时,这种方法比较准
确、简便。
它是极坐标法的一个特例。
5 交会法放样
1)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是根据放样点和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元素(即交会角度与方向)然后在现场按其放样元素将放样点标定在地面上和一种点位放样方法。
适用于放样点能同时通视2~3个已知控制点,但该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如桥墩中心点)。
6 高程放样
BM为水准点,其高程为Hbm,待放样点P的设计高程为Hp,其步骤如下:
1)将水准仪置于BM至P点的中间位置附近,后视BM点得读数a,视线高Hi=Hbm+a;
2)根据仪器高及P点设计高程,计算前视读数b=Hi-Hp;
3)将水准尺置于P点木桩一侧,上下移动至读取应有的前视读数b,没尺底画一横线,即为设计标高的位置。
第10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①施工测量的目的、特点、精度及组织原则;②施工控制测量,即建筑基线、方格网等的放样方法;③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④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的放样方法;⑤圆曲线及其放样方法。
§10.1 施工测量概述
地形图的测量工作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出控制点至周围各地形特征点(简称测点)的距离、角度、高差以及测点与测点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等数据,并按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测点缩绘到图纸上,绘制成图。
施工测量也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但却是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的设计尺寸,计算出各部分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或方位角)、高差等数据,将建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这项工作又称“放样”。
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与测图工作所用的方法一致,所用测量仪器基本相同。
为了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施工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组织原则。
由于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与测图工作不完全一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测图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0.1.1 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施工测量的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施工。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从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到建筑物构件的安装等工序,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才能使建筑物、构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其主要内容有:
①建立施工控制网。
②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③检查、验收。
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④变形观测。
随着施工的进展,测定建筑物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形资料,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10.1.2 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测量与一般测图工作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①目的不同。
简单地说,测图工作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到图纸上,而施工测量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放样到实地。
②精度要求不同。
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
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低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钢结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测量精度;
装配式建筑物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非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
此外,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工程的细部放样精度要求往往高于整体放样精度。
③施工测量工序与工程施工的工序密切相关,某项工序还没有开工,就不能进行该项目的施工测量。
测量人员要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熟悉图纸上的标定数据,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变动情况,使施工测量工作能够与工程施工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