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技术结课论文

新能源汽车技术结课论文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报告
姓名:代伟学号: 20104302 专业:电气教师:胡明辉
上课时间: 20 年月至20 年月
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经济的发展,汽车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越来越普遍。

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严重,现代城市空气秽浊不堪,主要就是汽车尾气污染。

而大量的汽车也造成了城市交通严重堵塞,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噪声污染也跟汽车息息相关。

本文阐述新能源汽车与环境的关系
正文:
一、传统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1.汽车的污染源
汽车从生产到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汽油、柴油或其他汽车燃料涉及到的原油开采、原油运输、油品加工,成品油运输等过程,如钢铁、塑料、玻璃、橡胶等在开采、制造过程;汽车生产过程中,如零部件制造加工、汽车组装、汽车表面涂装等过程;汽车在使用过程以及报废汽车处理及回收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等。

汽车在生产、使用、回收过程中都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因此汽车的污染和治理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和谐发展的瓶颈。

2.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其主要的污染源,对大气造成污染。

汽车的尾气排放物中成分非常复杂,有100种以上,其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铅、苯及一些悬浮颗粒物(包括碳粒等)。

据调查,广州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占22%、工业污染源占20. 4%、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占 19. 2%,汽车尾气被市民评为“最不可忍受的污染物”;深圳市的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已占70% ,每年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达20多万吨,并且还在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北京现有各类汽车300多万辆,其中私人汽车达130万,汽车尾气在大气污染中CO、NO x的污染分担率已分别达80%和40%。

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经常会有胸闷、嗓子干痒、头晕痛等感觉,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

3.汽车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汽车在生产工程、使用工程中所用的材料、燃料以及报废汽车处理及回收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废渣粒,在污染大气和土壤的同时,经过形成雨水渗透土壤流到河流小溪中,有害物质对水造成污染。

被污染的水对土壤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往往会破坏土壤原有的结构、性能,使农作物直接或间接受到危害。

国标要求灌溉水的铅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应小于0.1mg/ L。

其最高允许量不得超过10mg./L 否则抑制植物生长。

当污灌水中铅的浓度为50ppm左右时,对水稻产生毒害作用。

作物可以通过根吸收土壤或灌溉水中的铅,并主要积累在根部,然后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

二、新能源汽车对环境影响的改善:
1.针对第一点,由于现代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主要发展为混合动力的电动车为主,也有太阳能汽车。

虽然速度不及传统汽车。

但是由于能原来源不是油。

对能源压力有巨大的缓解,在大力倡导环保的前提下,汽车生产过程必定要求环保。

在生产到装配过程将更加的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2.而对于第一点,由于动力来源的根本不同,就不在存在尾气中大量的CO、NO和CO2气体,现在非常热的温室效应问题,空气将更加新鲜。

而且新年能源汽车速度慢的问题也不是完全是缺点,一定的速度上限,极大的保证了教师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容错率。

交通事故也将进一步减小。

而新能源汽车有噪声小的特点,也减少了城市汽车噪声污染的问题。

3.由于现在技术原因限制,新能源汽车只是在动力方面极大的改善了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汽车本身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不能更好的解决。

所以不光要从能源上解决汽车问题,还要从材料零部件各方面入手,需要几代科学人员的不断努力。

但是随之而来的成本问题,也是值得协调的一点。

三、新能源汽车对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是使用新型清洁型能源作为动力,来代替通常使用的高污染类可燃油质,以汽车和柴油为主。

按照燃料的来源划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分为四类:一是基于传统石油和电池作为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二是基于太阳能作为驱动的太阳能
汽车;三是基于提炼出来的氢作为驱动的氢燃料汽车;四是纯电动汽车。

针对中国市场是否应该新能源汽车,需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总人口约13亿人口,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

虽然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但是就东部而言,汽车市场发展广阔。

由于近几年家用汽车的数量是明显增加,所以面临的问题是交通堵塞。

同时作为发达的城市,其工业化进程非常快,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因此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从人口因素来讲,东部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可能性。

2.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2007年我国人均GDP1300美元左右,而上海,浙江,等沿海和北京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

而且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国民消费结构已由衣食为主转位以住行消费位主。

据统计,2005年我国乘用车辆达到400万辆,同比增长21.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将有更大的部分用于轿车方面。

虽然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相对稳定,拉动内需是当前的政策,同时在内需组成中,轿车消费在未来几年内是其重要的部分。

3.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在我国已发布的相关政策中均提到要鼓励混合动力技术。

2004年5月,发改委发布的《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6年3月,财政部针对4月1日实施的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

2007年11月,发改委正式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目的是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

4.技术因素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紧张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
石油价格上涨,牵动了全球经济神经。

1998年原油价格还是10
美元一桶,2003年稳定在25美元左右一桶。

但到了2004年原油价格不断上扬,国际油价每桶在90美元以上徘徊,逼近标志性的100美元大关。

2007年10月底,国际油价上涨了56%,2008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3月油价升到每桶110美元, 5月底到130美元,到了7月4号,上升到150美元大关。

在能源消耗型增长模式下,中国能源安全已经告急!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的预测,至2020年,中国机动车要消耗2.56亿吨石油,占中国用油的86%。

如果使用新能源的汽车替代一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将开拓一个全新的大市场。

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2.国际金融危机迫使汽车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的灾难开始传染到危机重重的汽车行业。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汽车行业的危机也开始从北美传染向欧洲汽车市场。

销售数据显示,北美市场所有的汽车公司9月份的销量量平均下滑26.6%,创下了50年来的最惊人纪录。

福特汽车、丰田汽车公司以及本田汽车分别公布9月份销量下降35%、32%和24%。

而通用汽车通过进行雇员优惠促销将其销售降幅控制在16%。

金融危机把灾难带给了每一家汽车巨头。

更糟糕的是,以中国市场为首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未来开始变得模糊。

原以为可以免疫的新兴市场从今年4月份开始集体步入低迷,4月份到9月份,中国车市连续五个月环比下滑。

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汽车业,甚至影响到了中国市场,但这是一次产业调整的良机。

目前很多国家以政府注资的方式挽救汽车巨头,面对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萎缩,很多公司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才是惟一的出路。

3.环境污染问题
现代人们离不开都市生活,但是又十分挂念乡村空气的清新和宁静,但是在汽车横行的现代都市中,这些又是可望不可求的,于是人们迫切的盼望政府改善城市环境。

国家政策也十分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挥,现在就是企业科研人员不停努力,研发出经济实惠的新型电动车,让广大的消费者提前接受。

参考文献:
【1】丁华,严学华。

新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铸造设备研究》3/ 2001【2】卢广锋。

21世纪汽车与环境保护。

《山东农机》2001年第2期
【3】李军。

浅析准“绿色”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与环境保护。

【4】吴玲。

汽车与环境保护。

《机械研究与应用》第11卷第2期
【5】葛蕴珊。

汽车排放与环境保护。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