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目的:提高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能力。

方法:结合大纲,采用集中授课、分组练习、实战考核等方法。

效果:基层官兵熟练掌握战伤的救护要
领。

【关键词】基层部队官兵战伤救护实操教学思路及方法
战伤救护是指战时对伤员实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急救技术的
总称。

它是军事训练大纲共同科目,几年来 ,我们紧紧围绕军事训练大纲,反复
实践 ,不断探讨适合训练特点的战伤救护技术 ,对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的教学方
法进行了分析、总结,较好地提高了教学能力和训练效果,现报告如
下。

1教学方法
1.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战伤救护基本理论,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心肺复苏等六项专业技能。

1.2教学进度培训时间2周,采取“合-分-合”教学方式,细划为三个阶段。


一阶段:集中讲授战伤救护技能的公共理论课程,2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高技术常规武器性能、核化生特殊武器伤的救护特点、卫勤救护组织程序等。

第二阶段:分班、小组模拟训练,12课时,利用示教室配置的仿真模拟患者,以及
以官兵互为模拟伤员的方式进行战伤救护操作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实战考核训练,时间1周。

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结合现代战争常
规武器致伤时,伤员的伤情、伤部、伤势,
在模拟实战的战术背景下,综合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五大战伤救
治及心肺复苏术,预设各类情况,并把伤员统一编号,进行现场抽签后,立即进行
急救与处置。

1.2.1预设四肢出血,共2名伤员。

救治方法:各类止血法。

1号伤员为左前臂出血,需屈肘加压止血法止血,由施救者采用单人背法撤离。

2号伤员为右大腿大
动脉出血,需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止血, 由施救者采用匍匐背驮搬运法搬运到相对
安全区,然后再用背法背到救护所。

3号伤员为右前臂出血,需绞棒止血法止血,由施救者帮助撤离。

1.2.2预设头、面部软组织创伤,共3名伤员。

救治方法:三角巾包扎法。

4
号伤员为头枕部软组织创伤出血,需航空帽式包扎法保护创面,然后由施救者采
用侧姿搬运法搬运到相对安全区;5号伤员为左耳创伤,需三角巾单耳包扎法保
护伤耳,由施救者帮助撤离;6号伤员为左下颌部软组织创伤, 需三角巾行下颌部
包扎法保护创面,由施救者帮助撤离。

1.2.3预设胸、腹部软组织创伤,共3名伤员。

救治方法:软组织创伤三角巾
包扎法,7号伤员为右胸部创伤,需三角巾单燕尾式包扎法保护创面,由施救者
帮助撤离;8号伤员为双侧胸部大面积软组织创伤,需三角巾双燕尾式包扎法保
护创面,由施救者采用椅托式搬运法撤离;9号伤员为腹部腹壁软组织创伤, 需三
角巾腹部兜式包扎法保护创面,由施救者采用拉车式搬运法撤离。

1.2.4预设眼、手、足软组织创伤,共3名伤员。

救治方法:软组织创伤绷带
包扎法。

10号伤员为双眼损伤,需绷带包扎保护伤眼;11号伤员为左手示指损伤,需绷带八字包扎法保护左示指;12号伤员为右足背大面积创伤,需露趾间绷
带包扎法保护创面。

3名伤员均由施救者帮助撤离。

1.2.5预设骨折,共3名伤员。

救治方法:骨折夹板固定法。

13号伤员为右上
臂骨折,需夹板固定并悬吊;14号伤员为左前臂骨折,需夹板固定并悬吊;15
号伤员为左小腿骨折,需夹板固定制动。

3名伤员均由施救者搀扶撤离。

1.2.6预设骨折合并出血,共3名伤员。

救治方法:三角巾骨折固定法。

16号伤员为锁骨骨折,需2名施救人员用三角巾协同固定骨折处,由施救者搀扶撤离;17号伤员为右股骨骨折,需三角巾健肢固定法固定骨折处,由担架组搬运至预定
地点后送。

1.2.7心肺复苏术,利用模拟人演示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是:A,呼吸道通畅,解除伤员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B,建立人工通气,采取口对口或口对管进行人工呼吸;C,建立人工循环,对心脏停搏者,应立即进行胸
外心脏按压。

2 教学体会与思考
2.1 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武装力量,随时都有可能在处置突发事
件或捕歼任务中受伤,所以要求每位官兵要熟练掌握战伤救护技术,并能及时有
效实施战伤救护,这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2.2 战场阵亡人员中,有70%是由于战场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伤口感染、呼
吸功能障碍、窒息、休克、水电解质失调等)造成的“二次死亡”,只有30%是直接死亡的。

这充分说明及时实施有效战伤救护对保存战场有生力量、获取作战胜利的
极端重要性。

战伤抢救实例调查证明,应用先进医疗技术和正确救护方法及时实施
战场救护,战伤二次死亡人数将会大大降低。

2.3 加强训练,努力提高救治速度与救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到了预
期效果。

因此,必须要坚持大量反复练习,采取课堂练习与课余练习相结合,练
习与竞赛相结合,个人体会与集体讲评相结合等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力争
做到救治迅速、效果好。

2.4 树立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 力争让每一名负伤人员都能够得到快速及时的
救治。

救治速度是前提,救治质量则是挽救伤员生命的保证,以提高救治效果为
出发点,要避免重复动作,做到救护一个,成功一个。

2.5加快教学装备更新,促进急救器材发展,是未来战场救护趋势,特别是将多种功能, 多元组合的小型、简便、快速化的新式装备器材,应用于教学训练,使
新兵掌握装备器材的操作技术, 必将大大提高战伤救护保障能力。

通讯作者向英,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预防系卫勤教研室,高级实验师,地址
西安市,邮编:7100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