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损伤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损伤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伤和开放性损伤。皮肤尚保持完整者,称闭合性损伤;凡有皮肤破损者,称开放性损伤。
二、伤口修复过程及影响因素
【伤口修复过程】
1.修复过程 损伤的修复分为纤维蛋白充填、细胞增生、组织塑 形三个阶段。组织的修复功能是伤口愈合的基础。修复是创伤病 理过程的最后阶段。人体各组织细胞的增生能力不同,如表皮、 黏膜、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增生能力较强,而骨骼肌、脂肪等则较 弱,因此,不同组织伤后修复结果不同。理想的修复是由完全与 创伤组织相同性质的细胞来修复其原来的结构和功能,但大多数 修复不能达到原有的形态,只能以纤维细胞增生替代形成瘢痕愈 合,达到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3)挤压伤:肢体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较长时间受重物挤压所致的损伤。伤处广泛 软组织破坏、出血和坏死。解压后受伤部位迅速肿胀、麻木、运动功能障碍、皮下瘀斑 ,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称为挤压综合征,常危及生命。
(4)爆震伤:爆炸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形成的高压及高速气流对胸、腹部等脏器造成
挫伤 冲击伤
(2)B超:体腔内有无积液,肝、脾、肾、胰腺等脏器有无损伤。
(3)CT:检查颅脑、肝、脾、肾、胰等器官有无损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穿刺试验和导管检查 胸穿、腹穿有利于了解有无内脏破裂,导尿检查有助于了解
有无尿道、膀胱损伤。
4.内镜检查 直接观察有无内腔脏器损伤。
【治疗原则】
对各种类型的创伤,妥善的现场救护是挽救生命的保证。因此 对损伤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抢救生命,防止感染,尽快修 复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能力。
1.闭合性损伤 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开放性伤口。多由钝性暴力 引起。
(1)挫伤:为钝器或钝性暴力引起。轻者局部疼痛、肿胀、皮肤青紫;重者皮下筋 膜、肌纤维断裂,形成血肿。胸、腹部挫伤严重时常合并内脏损伤。
(2)扭伤:外力作用使关节异常扭转超过正常的活动范围,致关节囊、肌腱、皮下 组织等组织撕裂。关节部位的皮肤青紫、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常见于踝关节。
【损伤的分类】
1.按致伤原因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评估伤后的病理变化。如烧伤、冻伤、锐器
切割伤、钝器打击伤、挤压伤、火器伤、爆震伤和核放射伤等。
2.按受伤部位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判断损伤可能涉及的软组织、骨骼或脏器。
可分为颅脑损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四肢损伤等。
3.按皮肤完整性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有利于了解损伤部位有无污染。可分为闭合性损
扭伤 挤压伤
2.开放性创伤 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有伤口和出血,深部组织与 外界相通。常见的有:
(1)擦伤:粗糙物擦过皮肤造成表层的损伤,有擦痕、点状出血、渗液,有轻度炎
症反应,是最轻的创伤。
(2)刺伤:由尖锐的致伤物穿入组织所致。伤口小而深,可有异物存留,易并发感
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
。由于出血及损伤组织分解产物的吸收,体温可升高,一般不超
过38℃,称为吸收热,如并发感染,体温可更高。脉搏、呼吸、
血压均可改变,尿量常减少。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红细胞比容可提示贫血,尿常规提示泌尿系损伤;血电解质
、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体液失衡和血氧情况。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各部位有无骨折,胸、腹伤或异物存留。
2.伤口愈合类型
(1)I期愈合:指损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得到恢复。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 感染、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2)II期愈合:瘢痕性愈合,只恢复损伤组织的结构,功能缺欠。见于组织缺损大、有 感染、创面对合不良或无法整齐对合者。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1.局部因素 包括伤口有感染、异物存留或失活组织过多,局部血运障碍、制动不良及 局部处理不当等。
一、病因与分类
【致伤因素】
1.机械性损伤 指暴力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如锐器切割、重力挤压、钝器打击、
枪弹伤等,是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又称为创伤。
2.物理性损伤 指由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激光、声波等造成的损伤。
3.化学性损伤 如强酸、强碱、黄磷、毒气等造成的损伤。
4.生物性损伤 指毒蛇、犬、猫、昆虫等咬抓或螫伤,可带入毒素和致病微生物。
1.急救 原则是抢救生命,重点检查,包扎伤口,固定,搬运。 2.全身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3)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防治感染。 (4)加强支持疗法。 (5)镇静止痛,对症护理。 3.局部治疗
(3)切割伤:是由锐利器具造成的损伤。伤口边缘较整齐,深浅不一,可伤及深部
组织。
(4)裂伤:由钝器打击造成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裂开,创缘不整齐,周围组织破坏较
严重,易发生组织坏死和感染。
擦伤 切割伤 刺伤 裂伤
(5)撕脱伤:由暴力卷拉或撕扯导致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肌腱等组织的剥脱。损伤较重,出血多,易感染。
(6)火器伤:由弹片、枪弹或意外的爆炸事故所致,可为贯 通伤或盲管伤,伤口沾染较严重,常有异物存留。
【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常有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开放性创伤
可有伤口和出血,如合并重要的神经、血管、内脏损伤,各具有
其相应的临床表现。
2.全身表现 轻者无明显全身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创伤性休克
第八章 损伤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损伤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等因素均可引起损伤。不同致伤 因素可引起程度不一的损伤。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掌握损伤的有关知 识,有助于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患者。
损伤是外界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按致伤因素,大致分 为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损伤。有一种致伤因素同时引发多部位或脏器的损 伤,被称为多发伤。由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同一个体所致的损伤 ,则称为复合伤。
2.全身性因素 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影响和药物作用等。
第二节 创伤患者的护理
创伤是指由机械性致伤因子引起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 和功能障碍。多见于交通或工伤事故、自然灾害和战伤等,可导致皮肤、软组织破损、 出血、脏器破裂、骨折等。
【分类】
根据受伤部位皮肤和黏膜是否完整,可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两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