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生活有困难的人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

现今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论文从对社会保障的认识着手,论述了陕西省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出了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以不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思路成功经验
一、引言
如何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成果。

如William Beveridge(1942)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也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建立“社会权利”新制度,包括失业及无生活能力之公民权、退休金、教育及健康保障等理念。

他提出了构建福利国家的思想,根据报告的建议,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我国比较明确地提出社会保障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初步框架体系。

城镇社会保障不断成熟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开始起步并在近年取得较大进展。

在国内关于社会保障研究也有很多成果,比较鲜明的观点有:成思危(2008)认为社保资金要考虑保值、增值问题,这些资金投入到股市上是可行的,不过考虑到风险问题,社保资金投资股市时,不能采取各自操作的办法,要有一个设计合理的基金来运作。

胡晓义(2009)指出社保基金在当前处于缩水和贬值状态,针对此问题他分析了有诸如人口老龄化发展、社保费率高、基金缺口过大等原因,同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尹蔚民(2010)指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重点指出存在4个薄弱环节并给出解决措施。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陕西省社会保障体系建社的背景
陕西省从2011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

截至7月底,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已达886.5万,其中缴费人数746.2万,领取养老金人数达140.3万。

除西安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基础养老标准未统一外,其他市区城乡居民均实行统一基础养老金标准,最低的市为55元,最高的为120元。

经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并经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从2009年12月起,陕西省45个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县将启动试
点工作,全省680万农民将被纳入新农保制度的覆盖范围,109万人将享受每月最低55元的基础养老金。

其中陕西省首批列入国家级试点的县(市、区)有11个,首批列入省级试点的县(市、区)有34个。

早在2006年,陕西省就对建立新型农保制度进行调研,2007年上半年,宝鸡市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市,先后在太白、麟游两个县和其余10个县的50个村启动了试点工作。

当年参保人数就达到10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3万多人。

宝鸡市新农保的成功试点,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和肯定。

陕西省政府在积累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继续深化社会保障改革以惠及人民。

三、陕西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
陕西省政府2011年5月份出台《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意见》,决定从7月1日起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行城乡居民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计划到2012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届时陕西将有2242万城乡居民享受到这一政策。

其中,农村应参保1619万人,享受养老金370万人,城镇应参保185万人,享受养老金68万人。

为了不折不扣地落实这项惠民政策,全省11个市区根据《实施意见》,均制定了新的实施办法。

将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在参保缴费中,各试点县(市、区)的个人缴费享受每人每年30元至50元的财政补贴,其中省级财政承担50%,市县财政承担50%。

为了让农民看得清楚、算得明白,其个人按年缴费(入口)标准设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由农民自主选择。

四、陕西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1)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助相结合。

农民交的钱在自己的个人账户,交的钱越多政府补贴越多,60岁后领的养老金也越多,参保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县年平均农民纯收入5%-30%之间自主选择缴费额度,充分考虑了农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各县(区)农民经济收入差别,使“新农保”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年满60岁后,每月按“财政补助60元养老金+个人账户金额”领取,其中,60元财政补助由县级财政承担15元,市级财政承担45元。

(2)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只参保不缴费,直接享受政府60元的养老补贴。

同时,为了“捆绑”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其家庭成员如配偶、儿子、儿媳、上门女婿及其配偶,只要符合参保条件的则必须参保缴费,被简称为“捆绑缴费”。

(3)将劳动年龄段(18岁—59岁)和退出劳动年龄段人员(60岁以上)统筹考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由市、县财政全额补贴。

从制度设计上使18周岁以上的所有农民都有资格和权利参保并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了农村居民的全覆盖。

五、结束语
论文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存问题的研究,总结可以运用的经验和方法,并运用实例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取得的一些成效。

总之,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不变的中心。

虽然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我国人民的福利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并且向着前进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应急研究[M].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2]胡晓义.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60年[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