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剧院、电影院、体育馆)建筑类型,不适用于
(展览馆)。
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展览馆)。
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展览
馆、陈列馆)建筑类型
2.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均衡)手法。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来体现的。
建筑立面中的(台阶)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可
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建筑功能)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采光)的要求。
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
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5.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防火安全、地区日照条件)的要求确定。
6.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 550 )mm 左右。
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900)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宽最小为( 700 )mm。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900mm )。
为便于开启,门扇的宽度通常在(1000mm)以内。
门的宽度(1200-1800mm )时,一般采用双扇门。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
宜小于(2.0m),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影剧院中观众厅的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mm)mm。
公共建筑的走道净宽一般不应小于两股人流通行时所需的宽度,因此,走道的
净宽一般不应小于(1100mm)mm。
7.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的。
8.建筑外部形象包括(体型)及(立面)两个部分。
9.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寓)属于居住建筑。
10.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 3个)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过程分为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
图设计两个阶段,一般的工程多采用两阶段设计。
对于大型民用建筑工程或技
术复杂的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1.下列建筑物的交通部分称为建筑物中的交通枢纽。
(门厅、过厅)
12.在建筑设计阶段中,初步设计阶段是(依据)
13.日照间距是前后排建筑物相对外墙之间的距离,它是依据(冬至日正午的太阳能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窗台高度)来计算的。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1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以房屋长边向
阳,朝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14.确定房间面积应主要考虑(使用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特点,室内家具数量
及布置方式等)因素。
确定房间平面形状应综合考虑(使用性质要求与活动特
点,采光、通风、音响等,结构、构造、施工等技术经济合理性要求)。
15.平面组合设计中,不同功能要求的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主要(主次
关系、内外关系、分隔与联、使用顺序)四种关系。
平面组合形式有(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和混合式等。
建筑平面组合主要应满足建筑物的合理的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合理的结构体
系要求;满足结构和设备管线布置要求;以及与建筑形象、环境有机结合。
按功能要求进行建筑平面组合设计,首先应进行建筑功能分析,采用功能
分析的方法,形成功能分析图。
然后围绕功能分析图,对构成建筑的各部分进
行分析。
这些分析包括:建筑物的主次分析;内外关系分析;联系与分隔;顺
序与流线分析。
在进行平面组合时,如何处理建筑各部分之间的主次关系、内外关系以及
联系与分隔?答:主要使用部分应布置在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好的位置上,
次要部分可布置在朝向较差的位置;对外联系密切的部分应布置在靠近主要出
入口且位置明显、出入方便的部位,对内联系的部分应尽量布置在比较隐蔽的
位置上;对使用中联系密切的部分应靠近布置,对没有联系又要避免干扰的部
分应尽可能地隔离布置,对既有联系又要避免干扰的部分应有适当的分隔。
基地环境对平面组合有哪些影响?答:在地势平坦、地形有利的条件下,
建筑布局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有多种布局形式;在地势起伏变化、地形比
较特殊的条件下,平面组合必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
但是,如果能够巧
妙地利用地形条件,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里,而目还可以赋予设计方案以鲜
明的特色。
建筑平面组合要注意的方面(影响因素)使用功能、结构类型、设备管线、
建筑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