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解答题):碳和碳的化合物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解答题):碳和碳的化合物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解答题):碳和碳的化合物一、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1.(2020•宁波模拟)小科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并验证有关气体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1)实验开始时,应先(选填“通气体”或“加热”)。

(2)小红同学认为进入C中气体是CO2、CO、H2O,但上述A~E装置不能验证小红同学的观点,装置正确的连接是A→B→。

(3)小兰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B和C的连接,小明同学认为不需要,理由是。

2.(2019•无锡)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填序号)。

a.CO2能溶于水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3.(2018•金牛区校级模拟)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1)装置A中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2)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D 烧杯中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B 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处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某同学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此现象可同时得到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

(4)图3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4.(2017•苏州)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制CO2:.连接好装置后,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填字母,下同),后若导管口有气泡,放手后导管内上升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A.用手捂住试管B.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3)实验室收集CO2可用的方法是(填字母)。

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

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查阅资料:I.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填字母)。

A.浓硫酸B.NaOH溶液C.澄清石灰水D.CuSO4溶液②装置丙的作用是。

5.(2019秋•龙湖区校级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1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束后要等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目的是;(2)图2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天平平衡的的原因;(3)图3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实验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答一点即可);(4)图4为电解水装置,判断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图中A点表示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2019•河北模拟)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束后发现结果比实际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2)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烧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

(3)小红按C图进行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7.(2019秋•清江浦区校级月考)下图是初中化学中验证物质性质的几个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如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有:。

(2)如图B所示,其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②、③不变红,①和④都变红且④比①先变红。

据此现象推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反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3)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原因是。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氧气体积分数(%)30406070带火星的木条不变稍亮复燃复燃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D所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通过计算,该集气瓶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推测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填“能”或“否”)。

8.(2019•松江区一模)把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如图)。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中观察到:A中有红色固体出现,。

实验结束时将单孔塞拔出,停止加热,冷却时发现有少部分红色固体遇空气又变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倒出上述试管中的固体,其中一定有,可能有木炭。

(2)为了探究上述固体中是否含木炭,甲乙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操作实验装置依据结论甲同学把倒出的固体放入如图装置,先通一会一氧化碳,后加热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含有木炭乙同学把倒出固体称量为m1克,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至室温,称量固体为m2克。

固体中含有木炭上述方案中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9.(2017•枣庄)实验室常用甲酸(H2CO2)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O2H2O+CO↑,再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O+CuO Cu+C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1)装置G中①的名称是,装置B的作用是(2)装置E是用来检验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该装置(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写出D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应连接装置F和G,导管接口的顺序为a→→→e(4)反应过程中,装置C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沸腾”状态(一氧化碳气流冲击所致),这样有利于,烧瓶内固体物质的颜色变化(5)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氧化铜是否反应完全的实验.10.(2017•庄浪县三模)为了通过实验探讨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水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①纸花变红,②纸花不变色,③纸花不变色,④.(2)实验①表明.(3)若该同学设计时取消了第3步操作,实验结论科学吗?.(4)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论.(5)实验④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酯化又变成了紫色,说明碳酸,其反应方程式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1.(2020•宁波模拟)小科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并验证有关气体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气体(选填“通气体”或“加热”)。

(2)小红同学认为进入C中气体是CO2、CO、H2O,但上述A~E装置不能验证小红同学的观点,装置正确的连接是A→B→D→C→E。

(3)小兰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B和C的连接,小明同学认为不需要,理由是在停止加热前一直在通气体,不会导致溶液倒吸。

【考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分析回答;(2)根据CO2、CO、H2O的性质和检验方法分析回答;(3)根据F装置的特点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于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实验开始时,先通CO,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2)小红同学认为C 中气体是CO2、CO、H2O,但上述A~E 装置不能验证小红同学的观点。

在验证水时,应放在通入溶液之前,水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所以装置正确的连接是:A→B→D→C→E。

(3)小兰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先断开 B 和 C 的连接,小明同学认为不需要,理由是在停止加热前一直在通气体,不能导致溶液倒吸。

故答为:(1)通气体;(2)D→C→E;(3)在停止加热前一直在通气体,不会导致溶液倒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2.(2019•无锡)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D(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