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老龄化及其影响汇总

中国老龄化及其影响汇总

中国老龄化及其影响王德文世界银行社会保护经济学家今天我给大家讲,主要还是讲:有一块讲中国从现在到今后的20年,或者我们看得更远一点50年,当然也有看得更远,比方100年。

这样一个人口的变化是什么样的一个趋势。

站在这个历史点上,它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样的,给大家呈现一个基本的情况或者事实。

第二块讲人口老龄化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主要还是跟今天的主题相关。

实际上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单纯是一块,今天可能主要讲的是以健康为主体的,我今天讲可能都是主要围绕着关于卫生健康这些方面,当然也适当地提一下与其他相关的层面,但重点是放在这一块。

第三块就讲如何应对老龄化,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或者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应该怎么样采取一系列的相关的措施。

实际上,第三块这一块,无论是上午的讲座还是下午的讲座,可能都会提到,有一些部分我会讲得比较简单。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首先我们看一看,中国在整个发展阶段上,人口老龄化是什么的一个特点。

大家可能经常都会看报纸,还是电视,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叫“未富先老”。

什么意思?就是说,中国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实际上还处在一个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情况,如果我们从全球来看,也就是总结所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这些国家来讲,大部分这些国家都已经是变成高收入的国家。

从国际上来讲,对于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是有两个指标,一个指标都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有一个指标大概是11%;另外一个就是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7%左右。

如果用这个指标来对中国的人口数据进行计算,实际上,我们在1999年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这个社会了。

因为那个时候这两个指标都符合,都已经超过国际上对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样一个定义。

但是,我们一方面也就是说看人口的结构,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另外一方面,我们从人均收入比较情况看,实际上中国还处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水平,它的收入,也就是说,1999年或者是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水平实际上还处在一个中低收入国家这样一个行列里面。

这是中国目前进入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特点。

如果我们再看,比方归纳一下发达国家他们走过人口老龄化的经历来看,比方说欧洲的发达国家、美国,他们从工业化开始一直到城市化再到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实际上也就是说,它一般从人口转型,从非常年轻的人口到人口非常老化的社会差不多花100多年以上。

可能东亚的一些国家相对来讲,比方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台湾,他们可能稍微要快一点,但即使这样跟大陆这一块来比,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人口老龄化的历程是非常快的。

实际上也就是说大概不到40年的时间里边,中国就进入到了一个老龄化社会,而且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是非常低的。

另外一点,你如果要看,从城乡地图来看,差别也非常大,所以这是中国的一个总体的情况。

如果我们在看未富先老,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富的时候人就已经变老了,这一点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第一个就是前面讲到时间非常短,不到40年就进入一个人口老龄化的社会。

还有一块,我们基数非常庞大,也就是说,根据最新的六普的资料来看,实际上我们的目前的人口,也就是60岁的人口快到1.7个亿。

1.7个亿什么概念?大概好几个英国,好几个法国,也就是说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人口基数是非常庞大。

另外,如果我们等一会儿后面的一些图表就会给你显示今后的步伐非常快,一般来讲,从发达国家来看,它即使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一般到高龄化社会的步伐相对还是比较慢。

对于中国来讲,实际上,今后这一块整体的人口变得老化,而且我们今后高龄化的现象也非常明显。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还有,中国跟其他的发达国家比,还有一个不一样的特点。

也就是说,我们在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包括今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的时候,我们还要经历这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

比方我们还要经历着城市化的问题,一般情况来看,所有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走过的历程来看,它走过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或者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但是,从中国情况来看,你就会发现非常明显。

我们的城市化是明显滞后于我们的工业化和我们的发展水平,这就意味着,等会儿后面也谈到,大量的人口在迁移的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今后实际上农村面临的挑战非常大,可能这也是今后的政策重点应该考虑的地方之一。

还有一块来讲,也就是说,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候,还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的转型问题。

中国,也就是说我们从过去的这一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的社会保障的这样的制度,包括我们的一系列的社会政策领域的这些相关政策,实际上它也就是在改革过程当中,所以这样的话使得我们面临着,一方面是我们人口本身自身在变化。

这种变化一般都是很难在短期内,基本上它是不可逆的一个过程,可能你要想它逆转的话,要花很长时间。

另外一个转型带来的挑战又非常复杂。

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都要对中国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都要高度重视,因为从其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际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比方说我们看一看周边的这些国家,像日本,实际上有一些人都是讲日本为什么它长期的经济,就是从九十年代以后,它的经济就变得非常低迷,其中有很大的一块程度上与它的人口变化,后面我们谈到它的人口红利的丧失是非常有关的,那么这一块的影响就非常大。

这就跟大家讲了一个基本的背景。

下面可能我会谈到,具体给大家看一看一些相关的证据来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它是什么样一个具体的情况。

这个图表实际上它就会显示,也就是说,我们横的坐标轴就是人均GDP水平,这个人均GDP水平实际是按照购买力平价,就是把所有的国家放在一块儿比,比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购买力平价来把它进行调整,使它调到这个可比的基础上。

按照道理,一个正常的情况来看,因为中国在模拟的、拟合的一条红线上面,实际上意味着我的老龄化水平和我的收入水平是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

但是你明显地看到,中国是在高于它的拟合的这条线,这也就是我们曾经所讲的你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以后,实际上跟你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

换一句话讲,老龄化速度快于你经济发展的水平,这就意味着说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如果看一看,过去50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老龄化的变化情况来看,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它的速度是在加快的。

在上一个世纪,也就是说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时候,实际上那个时候因为刚刚新中国成立,所以人口生育是一个高峰,那个时候人口是比较年轻,它处在老龄化水平下降的这样趋势,但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也就是差不多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就是70末80年代初,实际上中国也开始引入到人口,也就是计划生育这样一个政策。

所以你明显地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在1999年,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我们也就基本上踏入到一个老龄化的这样一个社会。

等一会儿后面的图表会进一步显示,这个趋势在进一步地加速。

人口老龄化这里边,实际上主要表现出来,它是一个人口里面结构这种变化,这种变化里边,实际上也很直观,因为我们讲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60岁以上的人或者是65岁以上的人,它的比例在不断地提高。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今后的劳动年龄人口,就是从16岁到64岁这个人口比例在不断下降。

也就是说,现在跟后面的一些预测,就是我们做过的一些预测,实际上基本上大概劳动年龄人口到2013年的时候,基本上都达到顶峰。

今后我们的劳动力,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它的一个总量大概在8亿多以后绝对数量就开始逐渐地下降。

在这里边,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我们后面谈到生育力下降的,它这一块儿童的比例在迅速地下降。

这里边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大家长期以来都会看到这个情况,什么原因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那么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方面就是预计寿命在不断地延长。

从这个图,也就是它提供的数据来看,都是来自于人口普查的数据,但是从1953年到2010年,可以明显地看到,我们的人口预期寿命也在迅速地提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另外一点改革开放以后,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后,因为我们健康的各方面的保障也在不断地改善,预期寿命在不断地延长,预期寿命延长既是好事,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另外一方面它也带来了问题。

就是说,你这个人活得越来越长以后,某种意义来讲个他有潜在的对社会的服务和资源的需求,这里边可能是一个方面的因素。

实际上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计划进一步提高一年,也就是说预期寿命再延长一年。

“十一五”期间是延长了一年,“十二五”期间如果再延长一年个我们的预期寿命会进一步提高。

这点提高以后,实际上如果同亚洲国家相比,中国实际上预期寿命已经是比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是走在前列的了,这样一个情况。

另外一方面,因为预期寿命在不断地延长,也就是说,很多老年人可以生活得更长。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我们的生育水平在不断的下降,生育水平的下降实际上主要是这个图表显示叫综合生育率,它是什么一个含义呢?就是说它是计算,比方说综合生育率是讲一个妇女一生生几个孩子。

那么这个人口学家他是可以做出这样的测算的,比方说从1990年的时候我们的综合生育率大概是在2.4左右,到2000年的时候已经降到,实际上这里面有两条线,上面一条线实际上是说调整后的,下面那条线是一个调查的。

什么意思呢?他是说调查的综合生育率或者讲生育率就直接成数据上,就是说我从调查的数据上每一位妇女一生大概生几个小孩的数量。

明显地看到,在2000年的时候,直接来自于五普的数据就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大概在1.2左右,非常低。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非常低的情况,而后上面一个是调整后的一个综合生育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两个情况,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说因为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以后,大多数人她把她结婚的年龄推迟了,还有一块把结婚年龄推迟的同时,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因为她不愿意结婚。

另外一点,在结婚年龄的同时,有很多人把她的生育的时间也推迟了,还有一块这个现象非常明显,是表现在农民工身上,你比方说看农村这一块,她过去一般生孩子是比较早的,但随着女性到城市打工以后,她结婚的年龄在推迟,然后生育年龄也在推迟,城市的女性也是一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也就是说这些因素他应该考虑进去,所以进一步进行调整,调整以后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进行调整以后到2007年的时候,我们的生育率大概也在1.6左右。

现在实际上根据最新的六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情况来看,实际上经过测算以后,我们的生育率大概应在 1.5左右什么意思?如果从人口的角度来看它有一个叫人口的更替水平,有那么一个概念,更替水平是什么含义?就是说我保持我整个人口数量不增加,也不减少,我的生育率,就是每一个妇女一生要生多少个小孩,一个小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