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流行性腹泻课件

猪流行性腹泻课件


五、临床症状
பைடு நூலகம்、临床症状
经口人工感染的潜伏期,新生仔猪为15~30小时, 肥育猪为2天,自然感染可能稍长些。
该病的主要临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伴随呕吐。 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TGE相似,但 程度较轻,传播稍慢。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 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 高1~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尤其是繁 殖种猪。
二、病原
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IEM)试验表明,猪流行 性腹泻病毒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猪血 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 (NCDCV)、犬冠状病毒(CCV)、猫传染性腹膜炎
冠状病毒(FIPV)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中和试验 和ELISA等都证明PEDV和TGEV在抗原性上不同, 无共同抗原。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存在不同的PED血 清型,所有分离的PEDV毒株属于同一个血清型。
哺乳仔猪严重。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 3.本病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我国从12月份至次
年2月份为本病的高发期。 4.本病在猪体内可产生短时间(几个月)的免疫记忆。它
常常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一周内相继发病, 2~3周后临诊症状可缓解。
四、发病机理
四、发病机理
病毒经口鼻感染后进入小肠,主要在小肠 绒毛上皮细胞内增殖,首先造成细胞器的损伤, 继而出现细胞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上 皮细胞损伤严重,直至脱落,形成绒毛萎缩, 以致吸收表面积减少,引起营养物质吸收显著 障碍,导致严重腹泻。所引起的腹泻都是渗出 性腹泻,严重的腹泻引起脱水,以致病猪衰竭 而死亡。
五、临床症状
临诊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 小,临诊症状越重。
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而死 亡,病死率可达50%。
断奶猪和肥育猪以及母猪常呈现沉郁和厌食临诊 症状,持续腹泻4~7 天,逐渐恢复正常。
成年猪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等临诊症状,如 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和护理得当,猪很少发生死亡。
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 的动物,都可作为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消化道。PED可单一发生或与TGEV混 合感染,最近有PEDV与猪圆环病毒(PCV)混合感染 的报道。
三、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
易感。 2.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以
二、病原
本病毒不能凝集人、兔、猪、鼠、犬、马、 羊、牛的红细胞。对外界抵抗力弱,对乙醚、 氯仿敏感,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灭。病毒 在60℃ 30min可失去感染力,但在50℃条件下 相对稳定。病毒在4℃,pH 5.0~9.0或在37℃, pH 6.5~7.5时稳定。
三、流行病学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多经发病猪的
七、诊断
七、诊断
本病在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 方面均与TGE无明显差异,只是PED死亡率较 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
诊断方法有免疫电镜、免疫荧光、间接血 凝试验、ELISA、RT-PCR、中和试验等。
八、防制
八、防制
1. 治疗:
(1)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 猪干扰素可以降低体重损失, 与单克隆抗体配合使用发现可以保护仔 猪。 (3)治疗小猪可利用葡萄糖、甘氨酸 及电解质溶液。
二、病原
由于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小牛血清会抑制PEDV与细 胞受体的结合,故该病毒的细胞培养很长一段时间 内未获得成功。1982年长春兽医大学从吉林省分离 到的毒株在胎猪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内培养获得成 功。1988年瑞典学者和1991年我国李树根等都报道
在Vero传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胰酶可适应传代 细胞培养,随后PEDV可转入PK和ST细胞中增 殖,并可产生明显的CPE。
八、防制
(4)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 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手段。该病由于发病日龄 小、发病急、病死率高,依靠自身的主动免疫 往往来不及,因此现行的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大 多是通过给母猪预防注射,依靠初乳中的特异 性抗体给仔猪提供良好的保护。
在易发生TGEV和PEDV混合感染的地区,可 选用TGE-PED二联弱毒苗免疫。
一、概念及背景
1971年首次在英国发现PED,主要引起架子猪和育肥猪 群急性腹泻,当时被称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
1977年首次报道可侵害哺乳仔猪的类似TGE的急性腹泻, 并分离到引起该病的病毒,被命名为CV777。
1982年将该病统一命名为“猪流行性腹泻(PED)”。 中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本病发生的报 道,并分离到病毒。
五、临床症状
1. 急性型猪瘟 由HCV强毒引起,表现呆滞,行动缓慢,
站立一旁,弓背怕冷,低头垂尾。食欲减少, 进而停食。体温升高至41℃,有的可达42℃以 上,高热稽留。体温上升的同时白细胞数减少, 约为9000/mm3,甚至低至3000/mm3。
六、病理变化
六、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膨胀,充满淡黄 色液体,肠壁变薄,个别小肠黏膜有出 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变 短,重症者绒毛萎缩,甚至消失。胃经 常是空的,或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 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
猪流行性腹泻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
一、概念及背景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理 五、临诊症状 六、病理变化 七、诊断 八、防制 九、思考题
一、概念及背景
一、概念及背景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 各种年龄猪均易感。本病的流行特点、 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与猪传染性胃肠 炎十分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 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二、病原
二、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为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 (Coronavirus)的成员。病毒形态略呈 球形,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 呈皇冠状。 病毒核酸为线性单股正链 RNA,具有侵染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