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家自己做感统训练

在家自己做感统训练

1.平衡木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

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

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2.羊角球游戏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

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3.身体滚动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4.接球游戏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

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

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5.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

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这对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6.抓痒游戏让宝宝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根据宝宝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

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如手、臂、腿、背部等、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可用刷子、海绵等刺激,摩擦手、脚、全身。

7.篮中寻宝准备一个水果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爸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

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8.箱中摸宝准备一个空纸箱,上面开一小口口的大小以能容宝宝的小手及内装的各种玩具进出为宜、,内装各种质地不同玩具或物体,如沙包、玻璃球、小动物玩具等等。

爸妈讲1种玩具或物品的名称,让宝宝手伸进去抓取出来,并能准确报出名称。

9.按摩足底把沙子、碎石子、毛毯、树叶等不同质地的东西铺在地上,让宝宝光着脚从上面来回走,使宝宝感受各种不同的触觉刺激。

另外,每晚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后,爸妈用大拇指按压宝宝脚掌心,每只脚各按压100次,不仅可训练触觉,还是一种保健按摩法,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疾病。

10.小飞机飞起来爸爸或妈妈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通过腋窝握住宝宝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宝宝的腹部。

宝宝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

这时,爸爸或妈妈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并说:“小飞机起飞了!”也可以大人站在宝宝背后,双手拉着宝宝的双手,左脚抬高时身体向右边倾,左右脚轮流替换。

11.骑棉被马将棉被捆成一个圆桶状,让宝宝如同骑马一样骑在上面,左右摇晃时两臂伸直,或上下弹跳,因为有棉被垫着,所以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让宝宝尽情跳动,也可以用大枕头或大的靠背垫代替棉被。

12.四肢运动让宝宝平躺,大人分别抓住宝宝两腿、两手,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各4个节拍;再抓住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左手同样运动,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宝宝身体协调有很大帮助。

13.空中晃摇在床上铺有软垫或较厚的棉被,爸爸或妈妈一人通过腋窝抓住宝宝的肩膀,一人抓住双脚,晃动几下后,将宝宝轻轻丢向床铺,丢出时宝宝与床铺的距离不能超过10公分,也可让宝宝躺在棉被上,大人手分别抓住棉被4个角两边摇晃几下后,将它丢向床铺。

可反复5~8次。

14.摇小船大人双脚并拢双腿分开同宝宝面对面坐在地上或床上,让宝宝坐在大人脚上,和宝宝手拉手,胳膊伸直,大人的身体前后摇摆带动宝宝一起摇摆,并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身体,就像小船在水中起伏摆动前行,可做20~40次不等。

15.水中游戏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皮肤的神经,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协调,所以水的游戏是感觉统合活动中用处最大的。

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让宝宝边在水中玩,边用柔软的刷子刷身体,有助于触觉苏醒。

16.和皮球亲密接触宝宝躺着,将小皮球紧贴宝宝的皮肤从胸部滚到腹部、腿部再回到头部,滚动时要时而用力时而放松,给宝宝不同的感觉,也可以让宝宝坐在皮球上面弹动,让屁股感觉球的弹性。

17.爬山洞将硬纸板架在矮凳子或箱子上面,和家里的高椅子、桌子,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宝宝俯卧或仰躺着由硬纸板或桌椅下面钻出来。

训练宝宝身体的灵活度,健全本体感觉。

根据室温及气候特点,每天选择两个左右的项目,训练宝宝1小时,只要爸妈有毅力和有耐心。

1~2个月就会看到效果18.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庭功能失调问题主要表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门墙游戏方法1,充分爬行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

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

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2,摇晃游戏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

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3,飞机游戏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

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4,摇摆毛巾游戏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触觉过分敏感问题主要表现:偏食、挑食,不爱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退缩,不敢表现;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惹人。

1,洗澡游戏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font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

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4,抓痒游戏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

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5,毛巾卷游戏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6,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

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7,垫上游戏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对运动企划、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

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8,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本体感失调问题主要表现: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游戏方法1,从小抓起,多多活动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

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

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等2,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

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坚持下去,对注意力、手眼协调以及将来学习能力很有好处3,多多表达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渐学会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进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4,适当地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培养意志力、责任心、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要求,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不能因为觉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够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有利时机,包办代替只会导致孩子笨拙、懒惰、意志力差、缺乏自信以及没有责任心。

家长应耐心地教会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总之,儿童早期要多抚摸、多摇抱,尽量母乳喂养,多和孩子说话,多逗笑,增加语言信息刺激,4岁之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裹嘴、咬毛巾被,只要保持清洁,唇部运动有利于语言的发展4岁之后,随着注意力开始逐渐指向外界,上述问题会自行缓解。

要让孩子有机会哭,练习声带发音。

这些无疑都对语言的发育有利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问题,参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重点明确、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然后进行训练。

统合训练一般都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坚持去做,才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当然,我们更希望感觉统合成为一种观念,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面,因为它会给喜爱它的人们带来成长和希望、健康和快乐在家可以做的感统项目1. 与别人玩接球游戏;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 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 能2步1级上楼梯;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

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

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 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头5-10次;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