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项目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方案2013年7月22日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xxx 工程地域:建设单xx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建筑概况本项目位于昆明xxx,项目总用地面积亩,净用地面积亩,共栋建筑,其中住总建筑面积xx㎡(其中地上建筑面积xxxx㎡,地下建筑面积xxx㎡),设地下机动车停车位xxx个,非机动车停车位xxx 个。
二、网格化管理意义及目标1. 网格化管理意义1.1 为确保工程现场的安全和质量,完善工程的质量安全责任保障体系,落实安全质量责任,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特大型工程项目中推广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
1.2 工程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工程管理平台,将管理区域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格中工程、场地、人员的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协调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的工程动态管理的一种方式。
1.3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总承包统一管理基础上,将管理区域按施工阶段、施工内容等划分成单元网格。
通过制定强势管理措施,对各个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
通过对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提前识别以及制定控制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减少轻伤事故,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2.网格化管理目标3.2.1安全目标确保施工生产重大事故为“零”;通过DBJ08-903-200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认证;事故负伤率控制在0.15%以下;杜绝重大伤亡、火灾、交通、管线、设备、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三、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1. 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图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巡视5个人(2次/天)网格化管理人员2. 网格化管理领导机构(领导小组)2.1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说明:组长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副组长为总承包单位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组员为总承包单位及各个分包单位主要负责人。
2.2 人员组成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组员: xxx xxx2.3 职责:2.3.1 网格化管理中重大问题的议事、决策与综合协调。
2.3.2 定期(每周)听取工程网格化管理情况汇报,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领导支持。
3. 网格化管理工作机构(工作小组)3.1 工作小组组成人员说明:组长为总承包单位生产经理;副组长为各个分包单位的生产经理;组员为总承包单位及各个分包单位的安全员。
3.2 人员组成组长:xxx 副组长: xxx 组员:xxx xxx xxx3.3 职责:3.3.1 组长、副组长负责进行网格化管理的总体协调和运作。
3.3.2 定期组织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加强信息沟通,会议内容书面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3.3.2.1. 定期(每周一次)向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3.3.3 组员职责:3.3.3.1. 负责网格化管理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3.3.3.2. 落实各管理区域人员安排,明确岗位职责。
3.3.3.3. 负责制定网格化管理和运行规则,每月进行现场网格化管理成效检查,对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3.3.3.4. 负责网格化管理数据收集和管理,负责网格化管理队伍的相关培训和考核。
3.3.4 部分工作小组成员同时对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负责对单元网格的日常巡查,检查单元格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4. 网格化管理人员4.1.1 现场管理人员为总承包单位及各个分包单位的监护人员。
4.1.2 人员组成组长:xxx副组长: xxx 组员:xxx xxx 4.2 职责4.2.1 监护人员负责对单元网格的日常监督,做到单元格内有人施工时,必须到岗,且每天做好监护记录。
4.2.2 监护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且需在监护记录上留下痕迹,确保整改前后的情况得到封闭。
对处置结果以及不能处置的情况需及时上报工作小组。
四、网格化管理运转1. 当前施工进度:2. 施工现场分区情况3. 现阶段施工队伍4. 动态管理措施4.1 工程网格化管理必须贯穿于工程自开工至竣工的全过程。
4.2 随着工程的进展,幕墙、机电、装饰等各专业分包单位陆续进场,必须将分包单位及时纳入网格管理体系。
4.3 总包、分包各单位责任人员安排做到层层落实,明确岗位职责,实行条块管理。
5. 信息反馈及处置机制5.1 由总承包负责收集并汇总网格化运行情况。
5.2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做好网格化管理运行记录和档案,尤其对不良事发现、处置、销项进行过程记录,必要时保存影像资料。
5.3 建立良好的信息互动共享体系,对于现场能及时处置的,网格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置并记录在案;对于现场不能及时处置的,网格管理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由工作小组组织及时处置。
5.4 项目建立和实施安全保证体系,旨在通过提供体系所提供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的运行机制,基于策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能够有效地自我控制在建项目施工活动中可能对安全、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各种危害和环境因素,使本项目结构实现和系统地控制自身设立的安全绩效水准,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
6. 安全管理措施6.1 以安全生产作为标准化管理重点,严格执行《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及有关各项措施,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普通脚手架安全技术规定》、《施工现场防火规定》、《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电气管理规定》等有关各项规定,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2 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由项目经理进行书面交底。
3. 各管理区域每月进行一次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检查、自评,考评情况报工作小组。
4. 工作小组对现场监护工作进行监督,第一次发现问题警告,第二次经济处罚,第三次人员调整。
5. 领导小组对工作小组的组长与副组长进行综合考评。
六、网格化管理安全措施1.1 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1.1.1 安装前对现场进行踏勘,按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安装施工方案。
选择合理的施工位置和安装机械,应确保施工电梯与周边设施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1.1.2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安装人员进入现场应穿戴安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时,必须在自身位置上寻找适当的地方,系好安全带,挂好保险钩。
1.1.3 指挥者必须熟悉安装作业方案,遵守安装工艺及操作规程,使用明确的指挥信号进行指挥。
1.2 编制专项方案。
1.2.1 作业前,根据方案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记录在案。
1.3 应急预案1.3.1 根据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前期策划,制订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明确相关负责人,一旦事故发生,严格按照《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进行事故处理,控制和缓减事故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1.3.2应急预案一览表序号预案名称01 道路管线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02 火灾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03 触电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04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05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06 突发性停电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07 公司安全事故救援预案1.4. 安全设施管理1.4.1 各类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作业前对一线工人详细交底。
1.4.2 各类安全用品进场时,必须严格组织验收,确保符合要求。
1.4.3 建立楼层监护体系,落实防火、防盗、产品保护、制止违章等监护职责。
1.4.4 教育工人规范使用“安全三宝”,施工现场加强监督管理。
1.4.5 临边位置设置防护栏杆,施工过程中严禁擅自拆除、破坏围护栏杆。
若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防护栏杆,必须通知安全部门进行监护,并及时恢复。
1.5. 施工机械管理1.5.1 严格执行机械设备保养规程、安全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进场应履行好验收制度。
认真做好机械验收合格挂牌制度,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若涉及须进行检测的,在验收前必须通过专业检测单位的检测。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使用。
1.5.2 严格执行“三定”(定机、定人、定岗位)制度,施工电梯、升降机等大型设备应实行人机固定,建立机长负责的专业机组。
1.5.3 严格执行条例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
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应贯穿于操作的前、中、后各个过程。
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或运转中进行维修。
1.6 中小机具:1.6.1 木工平刨、电焊机等机械须搭设操作棚。
木工平刨作业棚应及时清除木屑,在作业棚放置好消防器具。
1.6.2 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木工平刨、砂浆机、手持电动工具须有单独的接地,安装漏电保护器。
2. 施工用电管理2.1 电气线路和设备检查、保养、维修、安装、拆除,必须由专业电工并持有效操作证件者上岗操作与监护,操作时配备相应的劳防用品。
2.2 现场用电必须做到“装得安全,修理及时,用得正确、拆得彻底”,严禁乱拉乱接。
2.3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临变、分配电箱、开关箱及一切电气线路与设备进行检查。
2.4 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2.4.1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2.4.2 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
严禁设备带“病”运转;2.4.3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2.4.4 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2.4.5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以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2.5 动力、照明线路分路设置。
2.6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30m,设置在干燥、通风、易于维修处,露天电箱应设固定防雨蓬。
2.7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2 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采用两级漏电保护。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
漏电保护器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校核。
3. 消防管理3.1 建立健全消防制度管理, 施工现场应设防火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三级防火责任制。
3.2 施工现场消防器材、水源合理布置,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放置在通道等醒目部位,重点部位每25m2配备一只。
消防器材做到定期检查、保养(调换、加液)。
3.3 氧气、乙炔瓶、油漆涂料等危险品仓库管理制度健全,落实专人管理。
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与易燃易爆品的距离不得小于 30m;使用时,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小于 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