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目前,各商业银行竞相向市场推出了各具特色
的理财产品。

本文在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银行理财产品下半年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银行理财;股权投资;创业板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自2004 年初露锋芒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
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

2008 年,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境内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仍然创下历史新高。

2008 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 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23055 亿元。

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 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

无疑,银行理财产
品已稳居理财市场的第一位,规模超过其他类别理财产品的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率先反弹,相关市场相继回暖,
银行理财市场也火热起来,2009 年一季度,各银行共发行理财
产品985 款,与2008 年一季度持平,其中家银
3 月份全国43 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55 款,比2月增长三成,理
财产品
的发行呈现出回暖态势。

2009年4月份,银行间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452 款,数量与3 月份基本一致,平均委托管理期限189 天。

从期限结构看,短期产品依旧占据市场主流,全月共有301 款半年以内产品上市,占总数的七成。

收益率方面,产品平均期望收益率2.42%,高于基准利率44 个基点。

从迄今为止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特点来看,绝大多数产
品都是看涨理财资金的最终投资方向。

这些投资方向,按照中国社
会科学院理财产品中心的分类,已经涵盖了信用、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保险、混合等非常广泛的投资领域。

、2009 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1继续扩大境外投资。

随着沪深股指的不断上行,整
个市场积聚的系统性风险也在逐步加大,资产的分散配置是投资者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
现有的渠道实现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比如银行QD n产品。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仍具有贬值空间。

因此,在资产全球化配置过程中应注重对非美元资产进行投
资,购买的资产尽量避免以美元计价。

鉴于欧元、英镑对美元的升
值幅度均比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更快,以欧元、英镑计价的资
产值得特别关注。

2参与股权投资。

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大量
新股上市和企业并购重组,股权投资已经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兴热点。

因此,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将是银行理财产品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

今年3月31日,证监会发布了《首次公
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从而正式揭开了投资创业板的序幕。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股权投资理财产品的推出,也为当前的投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与方式。

由于这类产品设计条款与收益方式的不同,其风险属性也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应该关注产品的条款,特别是风险控制措施。

3关注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的表现。

虽然目前银行理
财产品市场仍是以债券、票据为主,但受股市持续回暖以及
IPO 重启的影响,银行已开始相继推出有关“打新”的理财产品,根据IPO 重启新规,机构大资金申购中签的优势不再,同时在新股发行定价制度上对上市爆炒进行了限制,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打新股理财,这次启动的IPO 环境与往年不同,以后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会变得相对尴尬,投资者应降低打新股产品收益预期。

比如在2007 年,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成为当时少见的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20%以上。

受新规影响,今年打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应该不如从前。

但考虑到目前股市的火热行情以及资金面的充裕情况,预期在一级、二级市场的价差仍然会存在,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将超过同期的存款利率,投资者可予以关注。

、发展理财业务的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目前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商业银行从以方面着手来进一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1提升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来源可以包括
利率、汇率、波动率、指数、商品价格、选择权等多方面,此外,期限长短,也就是产品本身的流动性也可以成为收益溢价的基础。

必须将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组合、搭配、调整,并根据各种风险因素在市场中的定价,合理确定产品的定价水平,准确地向客户揭示风险,预报收益。

这是银行经营能力和信誉的集中体现。

2纳入零售业务整体品牌战略。

树立理财产品的品牌
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纳入银行零售业务整体品牌战略,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设计。

在理财产品的宣传包装上,要形成系列齐全、门类清晰、简洁明快、便于目标客户识别和认知的品牌,顺应银行服务个性化、情感化、人文化的发展趋势,突出银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服务品质的不断提高中,以品牌培养客户忠诚度,带动银行的品牌传播和影响力。

3加强专业人才的储备。

目前,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
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缺口日趋明显,国内银行普遍缺乏熟悉产品模型和产品定价系统的金融工程师。

对此,银行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

理财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自己的金融工程师队伍和定价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