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文献13050 篇。并将全部检索结果进行了计量可视化分析。
总体趋势分析
关键词共现网络
机构分布
基金分布
学科分布
文献来源分布
三、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主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 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 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 利用。
建档制度。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
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 传播。
一、非遗保护的数字化时代
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3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布,强 调了加强传统工艺的挖掘、记录和整理。
2017 年 4 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 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引导数字文化产 业发展方向,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鼓励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和泰特圣艾富思美术
馆联合创办的展示英国传统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及利物浦地方 音乐的在线数据库,为人们研究、了解、欣赏英国音乐提供了 集成化资源获取路径。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际经验 •

日本
日本是亚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者,1950 年日本创立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际经验 •

法国
在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中,法国国家图书
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利卡”(Gallica)是其实施的 代表性的数字化项目。2010 年,法国文化部宣布“文化、科学
和教育内容数字化”在 2010 年第四季度正式启动,这项总预
• (二)我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现状 •
2006 年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监督和直接推动
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心、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纷纷建立,积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保护 体系,并初步建立了涵括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 专题数据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
一、非遗保护的数字化时代
201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三条规定: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 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 2017 年 1 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 (二兴起,高校、科研院所开
始建立相关的研究中心或科研基地,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
化保护的理论研究、实践推广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例如,天 津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数据的数字化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产数据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中心在推动民间剪纸艺术数字化展示方面作了大量的开创 性工作。
史、广告、宗教、民间文学等 100 多个主题资料库的免费浏览
与检索。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际经验 •

英国
英国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相关的公共文化
组织与协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积极性很高。著 名的英国泰特在线网(/)是由泰特英国美术
旨就是要“通过因特网提供免费、公开获取的书面与口头文字、 音频记录、静态和动态影像、印刷品、地图、乐谱等记载美国
印象(American Experience )的各种资源。2000 年以来,美
国国会图书馆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的力度,并 取得了更加瞩目的成绩,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 900 万份历史 文件的数字化建设任务,并能够提供美国黑人历史、妇女运动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 (二)我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现状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http:///main.jsp) 开通于 2006 年 6月
9 号,其宗旨是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中 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 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观念和理论共识,充分调动和 利用全社会的学术、经济、舆论资源及社会公众的参与,以促 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和健康开展。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 近年来,来自民俗学、人类学、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 学者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问题从不同学科背景展开了广泛的研 究。主要包括非遗数字化伦理研究、非遗数字化技术研究、图
书馆、档案馆与非遗数字化研究,非遗数字化的文化视野等,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为主题关键词,共搜索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严 轮
一、非遗保护的数字化时代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
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
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 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 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2010 年,文化部启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 化保护工程”。
算达 7亿 5000 万欧元的文化数字化工程属于法国“投资未来” 的文化数字化规划,旨在维护法国历史文化记忆的数字化生存 与发展,主要涉及图书出版、音乐、电影、音像、摄影、图片、
电子游戏等文化产业领域。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际经验 •

美国
被冠以美国全国性虚拟图书馆的“美国记忆”工程,其宗
了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部综合性大法———《文化财保护法》。 在这部法律中,它将文化财分为有形文化财(如建筑、绘画、
雕刻、工艺品、书法作品等)和无形文化财(如戏剧、音乐、
工艺技术等)。近年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也积极将馆藏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形成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 库。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