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利奶粉优势分析

伊利奶粉优势分析

伊利奶粉优势分析奶源优势:绿色乳业伊利奶粉作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也已经逐步走向世界,伊利能够有如此的成就也是跟其优质的奶源密不可分的。

伊利集团通过对上游稀缺资源的掌控而倾力打造了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新疆天山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牢牢掌握了中国最优质的奶源。

但在掌握奶源基地的同时,伊利还必须考虑如何将优质鲜奶“运出去”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伊利积极推动了“奶源中转枢纽”的布局。

奶源中转枢纽既是对优质奶源基地布局的配合,也是对伊利“全国性市场布局”的完善与补充。

同期,伊利先后在天津、阜新等地着手建设“奶源中转枢纽”。

打通了黄金奶源与乳品产销渠道之间的通路后,伊利牢牢掌控的北方优势奶源储备,得以顺利南扩东进、更快地输送和辐射到全国地区,率先成为国内真正有能力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实现了产能布局与产品结构的双重升级。

据悉,在50余年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伊利集团始终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和奶粉,伊利极其重视奶源战略,除了加强对产业链上的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外,以奶源基础环节为重中之重,伊利还在细节上更是极致入微,对奶牛进行统一管理喂养的同时,饲料也由牧场统一种植,如此的深耕细作最终实现了产品与产能的全面升级,为伊利的奶源制胜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伊利一直倡导“绿色产业链”的发展理念,为其打造和谐奶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的三大黄金奶源带全部控制在伊利手中。

伊利的动向表明:以产业链为核心,追求“低碳”、“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打造中国新乳业,已经成为中国乳业发展的风向标。

国内著名商业评论家田茂勇表示:“作为先行者,伊利不仅在发展中夯实了自身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将整个行业发展引入正轨。

由此可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战略部署能力,对企业的要求更高,并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制作环节伊利专家认为高品质的好奶需具备三个元素:“优质的奶源、先进的制造工艺、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通路。

得天独厚的内蒙古大草原使伊利的奶源基地建设一直令国内同行羡慕。

曾首创“公司+农户”、“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

随着消费者对牛奶品质要求的日益提升,伊利集团又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奶站+个体牧场+养殖小区+牧场园区”的奶源基地建设新模式,这是因为以前奶牛的本身所有权是归农牧民的,分散饲养的,旧有的手工挤压方式会造成一定的牛奶污染。

这样我们建立了很多园区,奶牛的管理是分散饲养、集中挤奶。

在园区里面有自动化机器的挤奶设备,牧民喂养完牛以后,该挤奶的时候,就到我们的园区里面直接挤奶了,挤完奶以后马上开始降温,把温度降下来,再用专用的奶车送到工厂。

整个环节当中我们不仅控制了微生物指标,也杜绝了包括掺假的问题,从而有效确保奶粉的高品质。

随着中国最先进的奶粉生产线在伊利建成投产,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无菌生产的“绿色通道””。

行业状况乳业是农业中最具现代性,多功能性的产业,是一个需要高度协调的产业。

国外的发展经验显示,农业产业化最主要表现为畜牧业的产业化,而畜牧业的产业化有突出的表现为乳业的产业化。

在农业产业化中,乳业产业化最具有代表性。

1.国际乳业状况发达国家把乳业的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发达的乳业,2000年世界乳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平均比重约为20%,中国只有3%。

欧美及大洋洲各国乳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乳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牛奶的生产、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发达国家。

牛奶作为食品和食品加工业原料,对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牛奶产量的一多半产自于欧美发达国家,从人均占有量看,世界各地区差异较大,人均产量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2000年人均牛奶占有量为3 180kg),其次为澳大利亚(584kg)、北美洲(312kg)和欧洲(284kg),最低的地区是亚洲,人均产量只有25kg。

近年来,亚洲国家奶业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近年来也把发展乳业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其中印度奶业发展尤为迅速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牛奶生产大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达到100公斤。

中国也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

随着乳业的发展,乳业生产逐渐从增加奶牛头数转变到提高奶牛质量。

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实行减少奶牛饲养头数,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以保持奶产量的稳步增长战略。

发展中国家由于乳业生产力水平低,多年来乳业以粗放经营为主,奶产量的增长依靠的是奶牛头数的增加。

亚洲乳业大国如印度和中国已逐渐重视乳业的集约化经营,在奶牛头数增加的同时,强调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随着乳制品工业的发展,乳制品一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荷兰,现有22家乳品厂中13家是产、加、销一体化合作社,其中包括供应本国80%牛奶及其制品的三家最大的加工厂。

除此之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奶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中,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程度也非常高。

2.国内乳业状况从地理位置上看,世界主要奶牛养殖基地集中在北纬45度之间,南纬45度之间。

在这个纬度之间,由于其天然的气候优势,草原资源丰富,适合奶牛的饲养。

北纬45度,有奶牛养殖集中的欧洲、加拿大。

南纬45度,有新西兰、澳大利亚,都是奶牛养殖大国。

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都处于北纬45度之间,都是我国的乳业优势区域产业带。

我国乳制品生产增长迅速,自1999年以来,我国牛奶增长幅度逐年上升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加大进口量进行补充。

据统计,2003年我国良种和改良种奶牛年末存栏893.2万头,比1999年增长了102%,奶类总产量1848.6万吨(其中牛奶1746.3万吨),比上年增长34%。

在乳品加工方面,2003年全国乳制品产量140.45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2%。

人均乳品占有量上升到14.4千克。

在国内生产大幅增长的同时,从国外进口的乳制品数量也大幅增长,2003年1-5月,乳品进口金额为17399万美元,同比增长58.8%。

乳品进口数量153152吨,同比增长了42.6%。

进口额最大的是各种固态乳及奶油,占进口总金额的67.3%,其次为乳清及改性乳清,占进口总额的25.1%。

在消费需求上,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奶制品的消费仍集中在大中城市,增幅保持在20%-30%,并逐步向小城市及乡镇扩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1-11月,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折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品、酸奶和奶粉)为2.09公斤,推算全年乳品消费量为25.3公斤,年均增长18.8%。

从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趋势看,我国乳品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距。

目前,世界人均乳制品的消费量是105千克,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达220千克,亚洲地区人均消费量为40千克,而我国目前大中城市人均消费量仅有25.3千克左右,虽然在稳步增长,但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根据乳业专家预测,今后5-10年,我国乳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奶牛存栏和原料奶产量将继续增加,布局将向优势区域集中(主要是内蒙、黑龙江、华北北部)。

加工企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化程度和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乳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将会加大。

市场优势:2007年底,伊利集团荣登了十大受消费者信赖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品牌”之一。

获此殊荣的伊利,此时在全国奶粉市场已经占据了稳定的优势。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奶粉行业2007上半年的数据调查显示,伊利在全国奶粉市场的综合占有率稳居第一,其市场覆盖面和销售额等各项关键指标均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

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最新数据也显示,伊利在婴幼儿奶粉与成人奶粉均取得强劲的增长,分别达到行业平均增长的 5.5倍与26倍。

长期以来,中外奶粉企业一直有较为明显的市场间隔,高端市场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占据。

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100名的乳品企业已经有20多家进入中国,进口品牌的产值已占我国乳品市场的1/3。

面对,国际品牌的垄断,伊利作为民族乳品企业的代表进军奶粉市场,开发高端产品,扛起了与外资奶粉品牌竞争、较量的大旗,为中国乳业的发展披荆斩棘。

2005年,伊利就已打破国际品牌在国内奶粉市场的垄断局面而成为国内市场上的第一品牌。

近两年来伊利集团的中高档婴幼儿奶粉更是始终保持着140%的增长。

至2006年,伊利中高档奶粉已经基本完成了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品战略结构升级,牢牢占据了国内主流市场,品质形象获得市场充分认可。

伊利一直不遗余力的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不断为国人提供最适合的产品。

以婴幼儿配方为例。

为了生产出可以抗衡国际品牌,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婴幼儿奶粉,伊利一直专注于母乳营养科学的研究,自2004年8月份开始,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7个省级城市采集母乳,并与南昌大学、中国疾控中心营卫所、荷兰LIPID NUTRITION 公司合作,对母乳的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矿物质、维生素等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汇总,截止2006年12月份,历时两年半,研究全部完成,目的是通过中国母乳成分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适合中国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

在成功开发伊利婴幼儿奶粉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基础上,伊利研发人员再接再厉,在2007年又进行了产品的全线升级,在原先推出的“A+B”营养系统上,添加了增强记忆、有助脑部发育的胆碱,同时加入有助于吸收及免疫的活性双歧益生菌与复合益生元,使益智营养得到有效吸收,为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提供双重动力。

正是伊利人强大的科研创新实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使得伊利这一民族品牌成功占据了奶粉市场的优势。

2009年,伊利奶粉业务产销两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上半年伊利奶粉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1.20亿元,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伊利婴儿奶粉以13%的市场份额、成人奶粉以21%的市场份额全面领跑中国奶粉市场。

2010年,伊利集团的奶粉业务将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的态势,实现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全面提升。

2008年底,随着“三鹿奶粉”的倒闭,国内奶粉市场出现的20%的市场空间,伊利集团的产品有效的占据了这一市场空间,提升了市场份额。

伊利集团的多款高端奶粉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深获消费者青睐。

2009年一季度伊利的奶粉产品销量就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同比增长达113%,并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

目前,伊利婴儿奶粉以13%的市场份额、成人奶粉以21%的市场份额全面领跑中国奶粉市场。

近两年来伊利集团的中高档婴幼儿奶粉更是始终保持着140%的增长。

进入2010年,乳业市场全面回暖。

原料奶的涨价加剧了乳企之间的竞争。

特别是中外品牌齐聚,高中低档产品齐全,市场潜力巨大的奶粉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