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测量降水量》教案

3.4测量降水量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汇报)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板书)
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

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

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雨量器,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

这是集水漏斗,它的下边没有测量试管,没法直接读数,收集的雨水流到塑料桶里,我们可以量一量里面水的高度就知道降水量了。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

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请看大屏幕。

(读一读)(多媒体:制作材料和工具)
2、组长请举手,记住,你们的任务是:边听边清点桌上的材料,其他同学一起读给组长听听。

3、师: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

(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4、师: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制作步骤),仔细观察,第一步做什么?(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单位?)接着看,第二步做什么?(真能干,你直接说出了第三步,之前还需要一件事。

)第三步就是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

5、师:制作前,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有话要告诉你们哦,仔细听:(多媒体:制作注意事项)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记时开始!
6、分组实验。

7、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们对照小精灵的话,一项一项的检查。

他们获得了成功,我们用掌声来祝贺他们!现在,请你们也这样检查,比比哪组又快又好。

)反馈情况。

(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师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瓶子,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瓶子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

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

很好,做完实验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这是实验课的常规。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瞧,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

)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

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

这就是我们的小组合作,我这个组长进行分工。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听听小精灵的意见吧!(多媒体:注意事项)
(五)学生分组实验。

1、过渡语:小精灵知道的真多!同学们,请像我们这样合作:人工降雨。

音乐停止,实验结束,开始。

(分组实验)(一天时间到,还原器材,填写记录表。


2、师:谁来汇报你们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测量的是一号这一天的降水量……下一组,二号的降水量……)同学们,这降水量变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图”。

3、师:找到日期,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当天的降水量。

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

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4、(多媒体)这就是《雨量等级表》,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5、检查《雨量等级表》的学习情况,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判断柱形图里降水量的等级。

(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
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多媒体:课外提示)3、结束语:同学们,老师也该和大家说再见了,祝你们健康、快乐!值日生,请下课!【教学板书】
测量降水量
测量
雨量器降水量
4.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完善天气日历的记录。

3.对天气现象的观测产生浓厚兴趣。

4.知道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会通过测量降水量指标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对降水量进行测量,熟记降水量的六个等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材料:直筒塑料杯或玻璃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和喷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好多种天气,其中下雨、下雪都是天气现象,那么下雨天时,我们怎么知道雨下的大小呢?
2.学生自由回答:雨滴的大小,下雨的时间长短等。

3.教师介绍气象学家使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

(强调下雨下雪都是降水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种降水形式。

4.教师导入本课课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降水量。

5.板书:测量降水量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制作简易雨量器。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步骤和方法。

(2)教师提问:根据上面的步骤,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3)展示教学课件总结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注意事项。

(4)学生参照教学课件用准备好的材料分组制作简易雨量器。

(5)将各组制作的简易雨量器进行评比,谁做的最好、最标准。

2.模拟降雨,练习使用简易雨量器。

(1)教师演示测量过程,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并填入记录表格,知道气象学家测量降雨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情况。

(3)学生完成随堂学第4题,总结回顾测量降水量需要注意的事项。

3.比较确定降水等级。

(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降雨量等级标准。

(2)学生比较本小组测量降水量与等级表上的数值,判断本小组模拟的是哪个等级的降雨。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2)学生根据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展示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如何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完善天气日历的记录,在下雨天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容易将降水和降雨混淆,要强调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制作雨量器时,器材的选择必须上下口径一致,学生一般没有这种玻璃杯,可以用近似圆柱的饮料瓶代替,下部如果不平整可以先加入适当的水使其平整,将“0”刻度线提高。

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杯子的口径对降水量的测量没有影响。

降雨量的六个等级学生一般很难记住,需要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记忆,在课堂中也应强调毫米和毫升的区别,以免学生混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