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典型承揽合同的判定及定作人过失的责任承担(可编辑)

非典型承揽合同的判定及定作人过失的责任承担(可编辑)

非典型承揽合同的判定及定作人过失的责任承担(可编辑) 精选资料非典型承揽合同的判定及定作人过失的责任承担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李超

案情

甲为个体业主准备开办一家美容院。

在美容院装修完成后雇请无高处作业资质的乙为其提供保洁服务。

口头约定:乙负责美容院房间内的清洁整理并擦拭一至三楼门窗玻璃劳务费为元两天内完工。

乙在擦拭三楼窗户时未采取防护措施不慎坠落楼下导致颅脑损伤多部位骨折为治疗花费万元。

乙诉至法院要求甲承担用人者责任请求判令甲向其赔付医疗费用万元。

解析

本案涉及两个争议问题:一是乙向甲提供劳务的合同究竟是雇佣合同还是承揽合同?这直接影响着甲所承担的是用人者责任还是定作人责任二是如果确认为承揽合同定作人甲的过失如何判定又如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非典型承揽合同的认定问题

承揽合同系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特定的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取得报酬的合同。

就种类而言承揽合同主要包括加工合同、定作合同、修理合同、

复制合同、测试合同、检验合同等。

典型的承揽合同一般是对有体物的制作和变更例如房屋的维修、服装的定制还可以是无体之精神的创作例如电脑软件设计、广告设计、美术作品创作这些是借有体物予以形体化的体现。

特殊场合下承揽合同中承揽人所提供的仅仅是劳务的实施虽然仍然要求此种劳务须具有完成特定结果的特性但实务上做合同类型上的区分却颇有难度这种形态的承揽合同姑且称之为“非典型承揽合同”。

这里所谓的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分更多的是出于对承揽合同认定难易程度上的考量。

(一)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区分

在区别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具体处理上首先是看当事人是否有约定。

判断合同性质主要是审查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而不是单纯看合同名称现实中并不排除有雇主为了规避承担雇佣合同责任而以“承揽”命名合同的情形。

在实务中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有时不易区分。

据一般的学理认识区分标准如下:()承揽合同以工作成果为目的劳务供给仅仅是手段或过程而雇佣合同劳务本身即为目的()承揽人完成工作成果获得报酬雇佣合同中提供劳务即获得报酬而有无工作结果在所不问()承揽人提供的劳务具有独立性而受雇人则须听从雇主指令具有从属性。

()承揽人一定条件下可将劳务转授他人为之受雇人的劳务则须亲自为之。

至于有学者在论著中列出的承揽合同中的定作人与雇佣合同中的雇佣人是否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有所不同并非区分合同类别的标准仅是区分以后带来的法律效果的差异于区分本身无意义。

非典型承揽合同中承揽人所提供的仅是劳务的实施前述标准还需进一步推敲。

()合同目的判断。

承揽合同在完成一定工作之后一般需要交付工作成果但工作成果并非有体物而是无形劳务之结果则不为一般意义的交付。

因而在判断是否为承揽合同时就不宜考虑是否具备有体物工作成果或物质形态体现的工作成果的交付。

()取得报酬方式的判断。

定作人按照工作成果而非劳务时间支付报酬并不是说承揽合同一定要在工作成果完成后再支付报酬实务中也存在定作人预付部分或全部报酬的情况。

当然在雇佣合同中如果是长期用工雇主一般都会定期支付报酬。

然而在某些需要长时间完成工作成果的承揽合同中并不能排除定作人分期支付报酬的情况。

在短期用工中以是否定期支付报酬为判断标准显然也不可行。

()所提供劳务是否具有独立性的判断。

按照控制理论判断被雇主雇请的人在引起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时

的身份究竟是承揽人还是雇员其最根本的标准是控制标准如果雇主对引起损害发生的人享有控制权则引起他人损害发生的人在侵权法上的身份就是雇员反之则为承揽人。

在承揽人仅提供劳务的承揽合同中定作人在关注劳动成果的同时对劳务过程也很关注甚至指示整个劳务过程。

这又是否能够说明定作人是在“控制”承揽人呢?可以这样理解定作人因其本身具有检验、监督承揽人的义务又由于这种合同的特殊性如果不对劳务过程监督工作结果就很难保证。

换言之定作人关心的仍是工作结果对劳务过程的监督仅仅是保证工作成果顺利完成的手段而已也应认定为承揽合同。

()由于不具有人身专属性承揽人可以将工作转予他人执行这也是认定承揽合同的一个标志无需赘言。

区分非典型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更多的是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

以本案为例甲为了保证美容院的正常开业在装修完成后与乙达成口头协议要求乙对美容院内外做清洁卫生。

按照一般逻辑甲对合同的需求是两天内完成美容院的内外清洁工作而对于乙采用何种劳动工具、工作方式并不关注即甲关注的是最终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劳务本身。

即便甲在现场指挥更多的也是对是否能如期顺利完成保洁工作的关注。

甲乙约定“劳务费为元”、“两天内完工”也说明甲追求的是一次

性的工作成果而非持续性的劳务。

故此可以判定该合同为承揽合同。

(二)难以区分合同类别情况的处理

在合同双方约定条款不全、中性尤其是在没有约定由谁向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等场合区分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十分困难。

崔建远教授曾举出两个难于区分的案例:甲请乙每周为其擦拭门窗玻璃为其支付报酬若干元或甲请乙将其在A地的汽车辆驾驶到B 地为其支付报酬若干元。

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承揽合同为有名合同《合同法》设置了较为齐备的规定而雇佣合同为无名合同我国现行法欠缺具体规定应将系争合同作为承揽合同来处理”。

有名合同规范针对该合同类别的特殊性对一些常见的约定条款或交易行为设定确定化的规范更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无法对合同性质做出判断时依承揽合同这一有名合同相关规则来处理更能厘清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权利义务明确责任承担者。

但在涉及第三人利益的场合下如此处理或许并不妥当。

在实际生活中雇主往往为了逃避对第三人承担的侵权责任似乎更乐于接受定作人的身份。

因此笔者认为在某些难以确定合同性质的场合如果不涉及第三人利益可以认可有名合同适用优先但在有向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上宜依照有利于第三人权益实现的原则来认定合同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