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师风现状及其对策思考内容摘要: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灵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情况下,立师德、正师风,又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从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加强责任心,对学生施以无私的爱入手,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为人为本理念,师德师风建设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 立师德正师风对策及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系于教师。
历史赋予了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灵魂。
今天,我们面临着尴尬:工作量大,条件艰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曾经拥有的道德底线受到威胁。
在这种形式下,立师德、正师风,放在了当前师德建设中突出的位置。
一、当前师德师风的现状调查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曾经,我们的教师在三尺净土上,勤勤恳恳,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为培育祖国的后代呕心沥血。
曾经,在“12·23”井喷和“9·4”洪灾中,我们的教师热爱学生、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灾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
因此,我们骄傲,倍感自己职业的神圣和光荣。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价值取向面临着新的挑战,师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特别是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又面临着一次道德底线的挑战。
一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下,抵挡不住不良思潮的侵袭,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不良现象。
他们师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原则和规范,主要表现在:1.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悄然而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第三职业,想方设法谋取私利。
有的教师捧着铁饭碗,打着小算盘,课余到社会上兼职,热衷于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有偿培训班,通过订阅资料捞取回扣等。
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经费改革了,收入大大减少,还比不上打小工的,明显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态,这山望着那山高。
于是有了教师干脆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跳槽。
这部分教师干工作以经济为杠杆,一切向钱看,全然没有了奉献精神。
2.缺泛敬业精神和事业心通过调查,教师中对本职工作的“无为”,对非本职工作的“有为”的现象相当严重,充分反映了部分教师理想信念和师德观念已淡化,事业心、责任感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个别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不讲奉献,把教师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抛诸脑后,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安心从事教育工作,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偏移。
个别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专心教书育人,在位无心任教,备课不认真,上课消极应对,对学生不严格要求,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自卑心理的现象。
新形式下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形式的发展,但少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师表意识淡薄调查中,部分教师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不具有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顾及影响,把自己从事的职业无所谓。
个别教师言行有悖《教职工行为规范》,参与社会违法活动,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体罚或变相体罚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于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形象,打牌赌博,进入非法色情场所等。
打这些行为均不同程度地损坏了教师形象,影响较坏。
4.缺乏爱心“教师应该像父母一样给予他们无私的爱,用爱用心教书育人,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只知道教书,忽略育人,不知道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有的甚至歧视、讽刺、挖苦后进生,进行心理施暴和体罚,对那些“屡教不改”者,动辄“撵出教室”或请家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的现实意义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新时期,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要务,面对当前的形式,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坚定信仰,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陶行知先生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
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
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讲自信心、进取心、奉献精神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仰,就会倡导奉献精神,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
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
从先生的言行中,让人感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
王生英,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河南一贫困山区女教师,中央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王化敏称她是“很理想化的人,是教育界的苦行僧”。
曾经只有40元月工资的她和丈夫一道卖光了家里的一切,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了一间大教室,容下了几十个学生,从此,为山里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
正是这种对职业的信仰,促使她甘当苦行僧,承担起了本不该让她承担的责任。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仰,从选择做教师起,就会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
邹有云老师,胸怀崇高的理想信仰,为了太阳山明天的太阳,他兢兢业业、甘于清贫、无私奉献了30年。
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对教师工作极为崇高、极为重要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
2.明确责任,增强教书育人动力责任是一种使命。
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会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那将会影响几代人甚至是国家的未来。
如果教师经常用职业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就会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其实做起来非常简单,就看你想不想做,怎样做?我们常说,抛开其他一切因素,凭良心教书,其实,这非常朴实地道出了教师的一种本能的责任,有时,它就是一种莫名的冲动。
当你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就会感到一种责任,因为我是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
对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个孩子,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双优生,可是,他无声无息地辍学了。
后来我对他进行了家访,当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父母离异,后来生父和继母都外出了,他只好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再供他读书时,一种责任油然而生,我要让他重返校园,第二天,这个孩子回到了学校。
工作中,像这样让人感动,触及我们心灵的事太多了,没有理由不让我承担起呵护孩子、像父母一样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责任。
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一句拜托,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当学校领导语重心长地交办给我任务时,我就要对我的学校负责,我要努力把工作干好。
不为别的,只为一种责任。
所以,加强教师责任感教育和唤起教师的责任,是教师安心从教、甘守清贫的强大动力。
3.培育爱心,让师德闪光“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爱心是做所有事情的动力,只有你爱,你才会想;只有你想,你才能做。
这是没有附加条件的。
我们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你爱他,他才能爱你。
我们面对可爱的小狗都能产生喜爱之情,面对将死的小鸟都会产生怜悯之心,面对这些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他们呢?爱心,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
教师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可见爱心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
许多老教师他们情系学生,情倾讲台,十年一日,耕耘不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
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
她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
这句座右铭,陪伴霍老师在小学教师岗位上度过了60个难忘的岁月。
全国优秀教师韩培兰说,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
30多年的教师生涯,让韩培兰悟出了许多道理,也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韩培兰的办公桌抽屉里,有这样的小纸片:明天给小涛调换一下座位,放学后到大杭家里家访,林浩进步了,要加一朵小红花……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润泽了无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涉世之初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与真情。
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矢志不渝的奉献,甘愿一生过着一灯如豆、四壁清辉的生活,动力何在,源于对孩子们的爱。
4.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学习能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也能改变人的行为习惯。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各种与师德相关的学习活动,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内容,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开展此项活动。
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心得体会等。
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集中与分散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文件,提倡“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规范,引导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教师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