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形势及展望?赵蕾耿瑞欧阳海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摘要:中国作为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水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急剧退化,水产品出口国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可预见的未来,提升水产品贸易发展动力仍将是中国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梳理中国水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产品贸易未来发展及政策走向。
关键词: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展望水产品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随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特别是食物结构的优化转变,人们的蛋白质摄入源已从传统谷物类食品逐渐向肉类食品转移,而水产品作为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之一,近年来需求量大幅增长,从而推动了世界水产品贸易量的增加,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水产品贸易也快速增长,但伴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急剧退化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品进口国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加速上升趋势,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产品贸易发展动力的提升已然成为中国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于此,本文在梳理中国水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产品贸易未来发展及政策走向。
、1中国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传统渔业大国,渔业在中国农业中拥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水产品也成为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自中国加入WTO后,关税降低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使中国渔业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国际贸易逐步形成了以国产水产品出口为主力军、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格局。
2013年,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2.6亿美元,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出口额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为提高中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其中,水产品仍为第一大出口产品。
水产品出口额自2002年出口额首次超过泰国起,已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2001—2012年,中国水产品贸易额占世界水产品贸易额比重稳步提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为世界水产品贸易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形势及其特点2.1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自加入WTO以来一直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2001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426.7万t,2013年达到812.9万t,与此同时,水产品进出口总额也由2001年60.7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289亿美元[1],增加了近4倍。
其中出口量额的增长均高于进口量额的增长。
2001—2013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2.9%,进口额年均增长12.4%,出口优势较为明显。
见图1。
2.2水产品贸易顺差不断扩大除了1993年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额与进口额基本持平外,从1990—2001年,中国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每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顺差。
加入WTO以后,中国水产业切实抓住了机遇,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实现水产品出口额逐年大幅增加,贸易顺差由2008年的52.1亿美元扩大到2013年的116.22亿美元,增加了1倍多。
2000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中位列第一,首次超过畜类产品的出口额。
水产品贸易顺差自2004年起中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的情况下继续扩大。
2.3一般贸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受到世界经济低迷、技术性贸易措施加剧、国内水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作为中国水产品贸易的重要形式,来进料加工自2008年以来终结了多年连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3年中国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117.1万t(比2012年增长3.1%),出口额53.6亿美元(比2012年下降1.4%),而一般贸易出口仍然稳定增长,在水产品贸易中占主导地位,2013年中国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为263.78万t(比2012年增长4.98%)、出口额146.7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17%)。
2.4名优养殖水产品出口表现良好中国水产养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大量养殖水产品出口世界各国,特别是许多名优特色养殖品种,其贸易量逐年增加,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水产品供应,同时也提升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贸易地位。
2013年,仅对虾、罗非鱼、贝类、鳗鱼、淡水小龙虾等几类名优养殖水产品,其出口额占到全国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其中,贝类、罗非鱼、小龙虾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呈现不同幅度增长,出口单价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图2)。
优势水产品养殖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加工区域布局的形成以及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进而促进了中国水产品养殖出口的规模化发展。
2.5出口市场总体格局不断调整目前,中国已向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水产品,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但水产品出口的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
2001年以来,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等水产品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变化,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大。
近几年随着国内各类营销活动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持续波动,中国水产品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走势,总体格局不断调整。
2013年,中国对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4大市场的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53.2%,比2012年下降4%,比2001年下降近30%。
例如,随着中韩水产品贸易量的不断下降,2013年韩国市场在中国水产品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已滑落至东盟和中国香港市场之后。
此外,美国和欧盟市场出口额分别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5.8%和11.2%,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8.43%和3.13%,呈现恢复性增长[1]。
中国香港和东盟两个市场出口额之和占出口总额的23.5%,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5.72%和11.83%,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总体保持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1](图3)。
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的水产品输出在2010年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3年对中国台湾水产品出口额达到1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5%)[1]。
此外,近些年来中国对中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出口增幅也较为明显。
2.6主要进口品种及进口市场格局变动不大近年来,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而反观国内食用水产品的进口增加却较为缓慢,鱼粉类相关产品仍然是当前中国水产品进口贸易中最主要的进口产品。
2008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波动较为明显,但总体的市场格局变动不大,俄罗斯、美国、秘鲁、智利、东盟和挪威仍是中国6大主要进口市场,其中,俄罗斯始终是中国第一大水产品进口国,进口量和进口额一直保持稳定增加的趋势。
2011年美国超过秘鲁成为中国第二大水产品进口国(图4)。
2013年,在主要进口市场当中,除秘鲁和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进口市场的水产品进口量(额)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东盟的水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增幅最大,而自加拿大的水产品进口量(额)增幅也较大[1](图5)。
图42008—2013年中国主要水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进口额变动2.7主要进出口省份布局基本稳定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一直是中国主要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区,沿海省份更是水产品贸易的主力军。
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福建、海南是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排在前6位的省份,加入WTO前后这种格局基本不变。
2012年之前上述6省出口额之和均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0%以上。
2013—321—年,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浙江、海南、广西、江苏等沿海省份出口额之和占到了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3.47%,山东和福建的出口额之和几乎占了全国水产品总出口额的半壁江山,其中,福建赶超山东首次跃居中国水产品出口省份首位,江西和湖北仍是内陆最重要的水产品出口省份。
近年来,随着部分内陆地区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品对外贸易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但在全国水产品进出口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
3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1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作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和WTO成员,中国的水产品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走势印证了世界经济的变化过程。
如图6所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缓慢,进口额甚至出现负增长,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持续乏力,消费需求不断萎缩,进口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2009年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拐点,进出口额增长4.54%[2],仅超过2009年的0.25%,进口额同比增长为-0.23%,再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水产品进出口市场比较集中。
尽管中国水产品出口市场格局在不断调整中,但仍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一些优势出口品种,因此极易受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贸易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反倾销是制约水产品出口增长的瓶颈目前,进口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中国水产品贸易主要是以成本优势为核心的数量推动型增长,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低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水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同时,这种优势也是制约中国水产品贸易发展的一大“软肋”。
一方面,在水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水产品加工业,仍然以初级加工为主,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附加值偏低,质量缺乏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最近几年出现的水产品药物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心和出口水产品的国际形象。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水产品进口市场对中国水产品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加速上升和更加隐蔽的特点,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水产品进口的检验检疫标准不断翻新,对各项安全标准和检验标准的要求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抑制了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也使得国内的养殖渔民和加工企业遭受严重损失。
另外,由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迟缓,为缓解国内压力,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而国内养殖加工企业为争夺市场互相压价,使得反倾销制裁成为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掣肘。
3.3水产品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日益严峻目前,中国水产品进出口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日益严峻的贸易形势和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