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姓名: 王洁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32班学号: 2223205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2007 年5 月25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红色旅游的内涵、起源及意义 (1)(一)红色旅游的内涵 (1)(二)红色旅游的起源 (1)(三)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2)1、经济意义 (2)2、文化意义 (2)3、政治意义 (2)二、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一)资金来源有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二)游客单一、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 (3)(三)不注重对旅游资源重点景点的保护 (3)(四)景区管理松散化 (4)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一)科学规划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4)(二)综合开发旅游产品,进行多种旅游形式的结合 (5)1、红与绿相结合 (5)2、红与古相结合 (5)3、红与俗相结合 (5)4、红与忠相结合 (5)5、红与凝相结合 (5)(三)走资源整合的道路 (5)1、主题突出 (6)2、多层次化 (6)3、合理安排红色旅游产品的参观和展示顺序与节奏点 (6)4、抓住旅游热点带动温点和冷点,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效益 (6)5、分析市场走向,创新、更新红色旅游线路 (6)致谢 (6)参考文献 (6)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王洁指导老师刘庆友摘要: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红色旅游不仅可迎合一部分旅游市场的特殊需求,也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成熟,各种新的问题出现了。
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的内涵、意义的分析,指出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科学的规划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走这样一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红色旅游; 可持续发展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d travel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Wang JieTutor Liu Qingyou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ed travel has rised quietly, intensify and rapidly domestic. Red travel can not merely cater to the special demands of some tourist markets,but bring the considerable economic income to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too, bringing about an advance in local econom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activity, consumption idea of the travel is constant and ripe, various new problems have appeared. This text jus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its connotation, the significance, w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of red travel,the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d travel. That is making a scientific plan and source conformity path for red tourism's development.Key words: red trav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红色旅游的内涵、起源及意义(一)红色旅游的内涵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活动[1]。
红色旅游所凭借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它们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
(二)红色旅游的起源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解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国内旅游迅速崛起。
革命圣地、纪念地凭借多年来一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开始发展旅游业。
这些地区原有的旅游六要素大致配套,加上已有较高知名度,相比其他地区获得了不少发展先机,人们走向这些地区进行参观游览。
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红色旅游的真正起步阶段。
90年代中后期,抗战胜利 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红色旅游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报道,举办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红色旅游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接待高峰。
2004年2月,沪、京、赣等7省市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口号,拉开了红色旅游热潮的序幕。
国家旅游局也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
(三)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2]。
1、经济意义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很多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艰苦。
让革命老区尽快发展起来,让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是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3]。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快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形成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2、文化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和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锤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既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征程中极其重要的精神力量,是激发爱国主义思想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好教材。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这些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这些精神。
发展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在游览娱乐过程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4]。
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游览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3、政治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是一段奋斗的历程,是一部辉煌的历史。
发展红色旅游,通过重温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有助于人们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华夏沃土和民众心坎里,帮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的基础上,如何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走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用事实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二、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业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异军突起,尤其是带动了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大发展[5]。
但是,与一般旅游业的发展一样,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人们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建设中只追求经济利益,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利,致使红色旅游资源遭受破坏大额现象随处可见[6]。
作为我国旅游业新近崛起的一种主题文化游形式,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我们平时所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的方面。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要求红色旅游者与红色景区大自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诸要素协调一致,同生共荣。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环境,必须对红色旅游环境存在的破坏因素进行分析[7],才能够寻求出合适的保护红色旅游环境,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 资金来源有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大多红色景区除财政拨款之外,收入主要以门票为主,其他如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收入非常有限。
由于没有门票之外的其他资金来源,且门票价格普遍较低,所以景区多以被动发展为主,从整体上削弱了景区的竞争力。
所以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都是高投入、低收益。
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变成了“红色接待”,一类是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想方设法免去门票;一类是一些“特殊人物”,不仅免票,还要景区或地方政府安排吃住行。
例如,湖北红安县某一部门,在2006年7月中旬的一周内竟接待了5批“游客”,哀叹不堪重负。
这样下去,非但不会给处于老少边区的红色旅游区增加经济收益,反而会增加财政负担。
由于历史原因革命遗址遗迹多分布于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的山区与农村,特别对革命老区而言,由于地方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差,道路不通畅,电力供应不足,通讯配套设施落后,旅游宾馆饭店少、档次低,游客进不来,或进来后,又由于接待条件制约留不住客人,这种现象在众多红色景区普遍存在。
在一些刚起步的红色旅游区,景区内外的自然环境还有待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