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_
其中的半导体还包括:
无机半导体:
如: 纯净的硅或锗(属于单质材料)
单晶硅片(上)和硅锭(下)
又如化合物类半导体: CdSe、CdS、CdTe、 CuInSe2、CuInGaSe等 ZnO、TiO2、GaAs、GaP、 InP、GaN、ZnS等
有机半导体:
特征:主要的基本单元含π-电子,具有共轭性
材料的载流子本征迁移率 Intrinsic mobility
本征迁移率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一些实验观察。
R.G. Kepler, Phys. Rev. 1960, 119, 1226. Charge carrier production and mobility in anthracene crystals 新意主要包括: 1、脉冲光生载流子 2、变温迁移率测试 左图说明了迁移率可随温度而改变, 低温下表现出更高的迁移率。
S
0.8
Si S C4H9 C4H9
n
0.8
Absorption (au)
Absorption (au)
0.6
0.6
0.4
0.4
紫黑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0.2
红色
400 500 600 700
0.2
0.0
0.0 300
Wavelength (nm)
Wavelength (nm)
其中的导体还包括:
金属:电导率很高,三维导体
①最外层电子轨道中存在自 由电子(价电子) ② 三维对称晶体结构
石墨:二维导体
+
半导体掺杂:也能良好导电
p-型掺杂: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或 n-型掺杂:多数载流子为电子 重要实例即为半导体硅或锗的掺杂 (如: heavily doped n- or p-wafer)
3.6. Sonogashira Coupling 炔氢与芳卤化合物之间的偶联
+
Si H H
Pd(PPh3)2Cl2 I I CuI, Et3N Si n
4、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吸收光谱与颜色
1.0 1.0
0.8
C8H17
C8H17
n
0.8
Si
Absorption (au)
Absorption (au)
Br
Br n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方法”使碳原子联结 3.2 Heck Coupling Richard F. Heck Born: 1931, USA Affiliation: University of Delaware, USA 芳卤与烯氢间脱卤化氢偶联
O O
Br
Br n
注意: 1、半导体掺杂不适合用作光电器件中的活性层。 2、通常无法对半导体掺杂来提高迁移率。
重要的英文单词
Mobility 迁移率 ( high carrier (hole or electron) mobility) Carrier (hole or electron) transport 载流子迁移 Charge transport 电荷迁移 Electron transfer 电子转移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电子离域 Electron localization 电子定域
Polydithienosilole
喹啉
O N
Al
N O N
O N
N
Ga
O N
O N
N
In
O N
O
O
O
Alq3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构筑实例(5)
芴
H3C
CH3
H3C
CH3
H3C
CH3
C8H17 聚芴
C8H17
n S H13C6 C6H13 S Si S C6H13 C6H13 S n
芴-silole共聚物
碳60,C60,fullerene, buckminsterfullerene
3、反应性中间体及其人名反应
3.1. Yamamoto Coupling 芳卤化合物脱卤偶联
1. Ni(COD)2, biPy, COD N N toluene-DMF, 80o, 24h 2. PhBr, 80o, 24h 97% N N
0.0 300
Wavelength (nm)
Wavelength (nm)
发光的重要类型
1) 激发发光的方式: • • 光致发光 (photoluminescence):光诱导激发态 电致发光 (electroluminescence):电诱导激发态
2) 发光寿命长短: • • 荧光 (fluorescence):寿命短,纳秒级 磷光 (phosphorescence):寿命长,微秒、毫秒级 荧光材料与磷光材料
二、认识有机半导体
石墨烯:单层石墨
1.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 1) 按分子量大小: • • 小分子类有机半导体(分子量几百到几千) 聚合物类有机半导体 (分子量变化大,可由几千 到几百万)
2) 按化学结构 比较复杂和难准确分类,常用的结构描述包括: 含(?)的化合物、含(?)的配合物、含(?)的聚合物 等
本征迁移率可以看作材料的极限迁移率。 目前已知的一些影响材料迁移率的因素: 1、结构因素 化学结构、分子的平面性、分子的聚集有序度 2、其它因素 温度、缺陷或陷阱(如杂质、氧气等) 因此,应十分慎重宣称得出了材料的本征迁移率,某些情况 下称“更趋于本征迁移率为好”。 获得“更趋于本征迁移率”的方法: ①低温、 ② 没有陷阱(traps,如杂质、氧),通常为单晶 ③ 特殊的纳米器件
噻唑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构筑实例(1)
氮原子 N
N H3C
N
N
N
CH3
N N N N N
N N N N
硅原子
Si
Si Si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构筑实例(2)
双键(烯)
O
O 聚对苯撑乙烯撑
n 聚乙炔
n
三键(炔)
n
聚对苯撑乙炔撑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构筑实例(3)
并四苯(tetracene)
CH芳环:
+
Br 87-97% R
Si R
3.4 Suzuki-Miyaura Coupling
Akira Suzuki Born: 1930, Japan Affiliation: Hokkaido University, Japan
芳卤与硼酸(酯)化合物之间的偶联
(HO)2B R
Si R
B(OH)2
+
Br
-HCl -HBr
O
O
3.3. Negishi Coupling
Ei-ichi Negishi Born: 1935, Changchun, China Affiliation: Purdue University, USA
锌试剂与芳卤化合物之间的偶联
PdCl2(PPh3)2 THF ClZn R Si R ZnCl
“更趋于本征迁移率”的结果举例
1、R.G. Kepler, Phys. Rev. 1960, 119, 1226. Charge carrier production and mobility in anthracene crystals
垂直于蒽的ab轴平面的方向: μh = 0.4 cm2/V s, μe = 0.3 cm2/V s 在蒽的ab轴平面上: μe (a or b axis) = 2.0 or 1.3 cm2/V s
本课程是光电材料与器件的交叉科学,半导体材料的迁移率对光电器件的性能 具有决定作用,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对载流子迁移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对影响材料性能和器件性能的载流子迁移过程有深入的认识。
第一章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 迁移特性、机制
一、材料的导电能力
1、材料的导电能力 导电性能:材料按电导率的大小可分为: 1)导 体: 2)半导体:电导率10−9(Ω−1cm−1) 3)绝缘体:电导率更低,如普通的塑料、陶瓷等
三、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能力
1、半导体材料:本身应十分缺乏自由存在的载流子, 否则不能作为半导体材料来使用。 2、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形成包括: 电极注入载流子和光诱导的载流子。 3、不同材料的载流子迁移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按迁移性能的不同可分为:高迁移率半导体和低迁 移率半导体。 无机半导体材料代表: GaAs单晶:104 cm2/V s 单晶硅:102~103 cm2/V s 多晶硅:101~102 cm2/V s 无定型硅:100~101 cm2/V s 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 有机半导体材料代表: 纯净的单壁碳纳米管~105 cm2/V s 小分子:Pentacene、α-6T、C60、 众多平面型共轭分子。 聚合物:P3HT等
聚芴
0.6
H13C6
C6H13
H3C
CH3
n
0.6
共聚物1
0.4
白色
400 500 600 700
0.4
0.2
0.2
黄绿
400 500 600 700
0.0 300
0.0 300
Wavelength (nm)
Wavelength (nm)
1.0
H13C6 C6H13
1.0
S H3C 共聚物2 Si CH3 S n
咔唑
CH2 CH N n N C6H13 聚(2,7-咔唑) PVK n N C6H13 聚(3,6-咔唑)17C8
C8H17
N S
N
n
Si H17C8 C8H17
S N S N
S n
苯并噻 二唑
F8BT
PSiF-DBT
H3C N N H17C8 C8H17 S 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