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地球运动【考情解读】【核心素养分析】1.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

2.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运用地球公转规律和原理解释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3.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关时间和日期的判断和日期的判断,观察昼夜更替现象;观察北极星周围天体运动轨迹及运动方向。

实地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分析日影长度、日影方位、太阳能集热板角度和方向、楼间距等实际问题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4.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自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知识清单】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自转方向(1)侧视图(如图A):自西向东。

(2)俯视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自转周期3.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h 。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 ︵,图丙中的BP ︵。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 ︵,图乙中的BP ︵,图丙中的AP ︵。

2.产生时差(1)地方时①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以120°E 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日期分界线①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其位置不固定,会随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②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为“今日”和“昨日”的分界线,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如上图所示) (3)产生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四、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如图所示: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五、昼夜长短及其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六、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七、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 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考点梳理】高频考点一、地球自转与航天基地选址【考点精讲】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2.地球自转速度规律的应用(1)比较和判断纬度高低①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②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南北纬30°为1 447 km/h,南北纬60°为837 km/h,根据所给地点线速度数值,就可以判断其所处高、中、低纬度。

(2)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知识拓展】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考法揭秘一】分析判断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2020·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A 2.A【解析】第1题,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纬度略小于60°,且纬度自北向南减小。

第2题,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考法揭秘二】分析判断航天基地的选址条件(2020·河南新乡一中模拟)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4.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答案】3.A 4.C【解析】第3题,海南文昌位于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

第4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较则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

高频考点二、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考点精讲】1.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定“基准时间”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在光照图上,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已知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2)定“东西方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相对时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时间数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方法3.日期变更的分析方法(1)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 ①经线展示图示②极地投影图示(2)日期范围的计算 ①数轴法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头为180°经线。

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

如下图,90°E 为0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

②180°时间法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

随后,0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

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

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24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

高频考点三、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考点精讲】1.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如图中C、D两点此时刻太阳均位于地平线上)。

(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即图中的θ);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数(如图中C、D两点的纬度值为α和β)。

(6)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特别提醒】晨昏线被分为昼弧和夜弧两段圆弧,尽管太阳高度均为0°,但对应的时刻不同,昼弧上对应的是日出时刻,而夜弧上对应的是日落时刻。

3.晨昏线的应用晨昏线是地球光照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含很多地理信息,利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读光照图,其主要的应用总结如下:(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2)确定地方时再如侧视图上七个时间点的“挖掘”:(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高频考点四、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考点精讲】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点:(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下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分析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理解几个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1)α=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的纬度数。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的纬度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