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03资料
(3)1976-1990 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深部油层、外围盆地 “二次勘探”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现今产量维持在5000万吨左右。
二、盆地的基底及时代
盆地的基底及时代的认识和观点
① 华力西褶皱带拼合基底。 杨继良等应用K—Ar法对盆地内30多块基底
岩样进行了同位素定年,一般年龄值为135~ 301Ma,未发现>350 Ma的数据,且认为基底岩 石类型均可与盆地四周相应层位岩石露头相比, 即盆地基底主要属天山一兴安华力西期褶皱带 的一部分,为一由周边向内延伸形成的拼合基 底。并提出“盆地基底分别由大兴安岭海西褶 皱带和吉黑海西褶皱带混合而成”。
c.嫩江以西的大兴安岭及其以西地区 为火山岩发育区
初始裂张阶段
3.裂陷阶段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北北东向的岩石圈断裂和地壳断裂进一 步发展。
改变了东北盆地群前中生代时期东西向和北东向的构造格 局,成为北北东向的构造格局。
火山与岩浆活动减弱,并向东移动,
在松辽盆地区,盆地中央莫堆面拱起使异常地幔作用明显, 造成持续拉张。
1.基底拼合褶皱期 古亚洲洋消失,
古中国大陆固结形 成并开始向外增生。
基底拼合褶皱期
2.初始裂张阶段(中晚白垩世-早 白垩世营城期)
基底断裂和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一 系列相对分割呈地堑式的小型断裂群。
a.晚侏罗时期的沉积轮廓是东部为一 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b.沿牡丹江断裂、在牡丹江断裂与嫩 江断裂间为一套陆相碎屑岩与火山岩 建造
中央断裂隆起上升,两侧形成拉张裂陷,陡峻断崖地形明显, 形成目前盆地雏形。
中央坳陷区 裂陷阶段
4.坳陷阶段(K,q一K;n)
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也是盆地南部
成油和聚油期,该期盆地发展为统一巨型 坳陷盆地。泉头组沉积时期,沉积范围逐 渐扩大,为披覆式沉积,以河流相红色泥 岩为主;
青山口一嫩江组沉积时期为非补偿式沉
② 前寒武纪结晶地块基底。
王鸿祯等 根据松辽盆地周围出露前寒武 纪地层、盆地内伊春存在稳定型含化石的下 寒武统地层等,主张该区存在前震旦纪隆起, 提出“松辽地块”概念,并将其归人哈萨克 斯坦构造域。
个别专家认为“松辽盆地基底是由较老 的刚性变质岩系组成的稳定区,称为安达一 开鲁微古陆”。
少数研究者承认古老基 底的存在,但强调它是 古生代建造“漂移的若 干小块体” 或称之为 “碎裂结晶地块基底”。
和快速坳陷一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一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一加速裂
陷松和辽加盆速坳地陷是一中减速一裂新陷生和减代速陆坳相陷一含裂油陷气、坳盆陷地终,止和是缓伸慢展反转 一裂快陷速型反盆转和地快。速差异坳陷一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坳陷一反转停止
和坳陷终止。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形成了“下断中坳上隆顶平”的 盆地结构。
纵向上:松辽盆地基底
华力西构造层
可划分出6个构造层,
加里东构造层
由上而下分别是:华力
贝加尔(兴凯)构 造层
西构造层、加里东构造
层、贝加尔(兴凯)构造
四堡构造层
层、四堡构造层、吕梁 吕梁构造层
构造层及阜平和迁西构 造层
阜平和迁西 构造层
三、盆地的类型
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一加速裂陷
嫩江运动以后,盆地深部地质结 构逐渐趋于调整均衡,盆地全面 上升,湖盆规模收缩,仅为原来 的四分之一。挤压运动一方面 使先期地层发生褶皱;另一方面, 挤压力也使盆地差异性隆起,盆 地中心差异性沉降。
积,湖盆发育、水体扩大、变深,其中青 山口组一、二段和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 期是湖盆两次兴盛期,以半深湖一深湖相 沉积为主,形成南部主要生油层和盖层;
青山口组三段和嫩江组三、四、五 段沉积时期是湖盆两次衰退期,盆地面积
缩小,以滨浅湖相为主。
坳陷阶段
5.构造反转阶段
盆地开始发生构造反转,原来的 大型正断层变为逆冲断层。
松辽盆地
内容提纲
一、盆地的名称、面积、位置及勘探阶段 二、盆地的基底及时代 三、盆地的类型 四、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五、盆地的发育时期,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属性 六、盆地的构造 七、盆地的主要生油层,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一、盆地的名称、面积、位置及勘探阶段 名称和位置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盆地周围为山脉丘陵所环绕,东为长白山系的 张广才岭,西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 南部为康平一法库丘陵地带,现今是个地貌盆 地。
③复合基底。在张德润所提“松辽盆地为前寒武纪古老块体与古生代浅变质岩
的综合基底”的基础上,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基底性质即不是整体属于古生 代造山带,亦非全属前寒武纪地块,而是古生代造山建造与早前寒武纪建造拼合的 复合基底 。
4、“多层结构” 特征平面上:
松辽盆地北部基底结构表现为东西分带及南北分块的特征; 西部基底主要由二叠系浅变质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 中部为中央坳陷区,古中央隆起区分布有糜棱岩和前寒武系古老块体; 南部有下古生界变质岩,其余均为二叠系浅变质岩与花岗岩; 东部为基底隆起区,分布大量印支期花岗岩和二叠系浅变质岩 。
松辽盆地由西向东地震地质构造解释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松辽盆地具有
松 辽
两隆三凹一斜 盆
坡的构造格局, 总体表现为中
地 构 造
隆侧坳、隆坳 单
相间的特征
元 划
6个一级构造 分
单元 36次一级构造
及 部 分
单元
井
位
图
西部斜坡区 中央坳陷区 西南隆起区
开鲁坳陷区
北部倾没区 东北隆起区
东南隆起区
五、盆地的发育时期,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属性
(1)1955-1964 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喷油,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
27井产工业气流。 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1975 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工业有流。 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大地构造位于天山一兴蒙地槽褶皱区的东 端,属吉黑地槽褶皱系,西部为内蒙海西晚期 褶皱带,东部是吉黑海西晚期褶皱带,南部为 华北地台北缘一内蒙地轴。
一、盆地的名称、面积、位置及勘探阶段
规模:北北东向展布 长750km 宽度330-370km 面积约26万km2
一、盆地的名称、面积、位置及勘探阶段
勘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