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

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

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物理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告知物理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跟着您学物理的过程中,长见识,长本事,有出息。

各阶段有各阶段的侧重,具体到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怎样定位呢?初二的学生正处生命构造成长期,这时的生长,不只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大脑也在成长,需要丰富的感受和机械的记忆来锻炼大脑。

咱们物理课要多通过快乐的体验,减少繁琐的推理,即使要讲理论,也可以多用拟人的模型使学生找到亲切感。

其次,当不理解为什么,却还要坚持一件事时,我们最需要意志力。

初中的学生能够不理解而记忆一些东西,具有无条件地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为严格的规则建立,良好的习惯养成提供了条件。

只要调动足够的情感和威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有些天赋很好的孩子长大后一事无成,总是抱怨,就可能是因过早地开发逻辑力,过早地开始反思,培养批判精神,而没有积累足够地通过坚持、出于情感投入而完成的事,而这些事是今后形成意志力、判断力的源泉,就不能形成意志较强的自我,认为自己没那么大能耐,所以精神就过于依赖环境。

所以这样的学生上了高中,逻辑思维力确实较强,各种侧重思维能力的考试也能取得较高的成绩,但真正完成任务的毅力却不够。

初二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提升兴趣,培养良好技能规范和习惯。

从毕业后学生及社会的反馈来看,学生的良好习惯直接关系学习的潜力。

有的老师怕要求严,影响师生感情。

老师是否有足够的要求,这是学生是否能优秀的关键所在。

十几岁的孩子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可塑性很大,内在的潜力不可低估。

老师不能随意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标准,来博得学生一时的欢心。

学生没有做好,其实都是老师没有要求到。

要求到了,方法得法了,学生一定可以做好。

老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时候,其过程也是在教给学生怎样做事情的方法、原则和道理。

老师在对学生提要求的同时,要把对学生的期望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

使学生在背负着期望中感受到尊重和信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使他们的上进心得以激发,对自我的要求得到激励。

一、兴趣因素及策略(一)兴趣的因素出其不意,或通过新颖的形式、带来美感的呈现方式等做适当的包装,对于初中生,更具吸引力。

理解是兴趣的基础。

我看魔术,若总是感到不可理解,离自己太遥远,渐渐就会失去兴趣。

现象若弄得太多太玄,而一点儿不做解释,人们会觉得离自己太远,没有信心,反而不感兴趣了。

感到有用,多与生活,STSE联系。

如“冰棍白气是往上跑还是往下跑?”,观察冷库或冰箱门打开时白气往下跑,可问:“这白气与烧开水壶冒白气有什么区别?”对比再观察开水壶嘴的白气往上跑。

分析出冰棍白气是周围空气液化而成,密度较大往下沉。

开水壶冒白气是壶嘴冒出水蒸气液化而成。

这之后,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可追问“为什么空调安在上边,暖气安在下边?”让学生感受到咱们研究的物理问题对实际生活确实有指导意义的。

(二)提升兴趣的策略1.让学生动手有些学生假期里上课外班,把初二物理提前学了,认为学物理就是学那些知识点,对课上实验没有悬念,面对这种:“夹生饭”现象,老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来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来做实验,来讲实验。

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老师一拿出乒乓球和漏斗,学生就喊起来了:“吹它不掉下来!”面对尴尬局面,老师灵机一动,问:“真的不掉吗?你来做”,学生上来,因为没有练习,吹不起来,老师可提前练了一晚上,一做就成功。

学生对老师越发佩服了。

2.让学生说要注意物理课不同于科普。

学生可能因为知识面广而得意,留下似是而非的习惯,如做过山车实验时,小球为什么到不了最高点,学生能说出阻力、重力加速度等一堆名词,但实际并不理解。

还有些学生可能因不知道那么多名词而对学习物理感到自卑。

所以物理课老师要注意两种隐患:一种是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毛病,另一种是刚开始学物理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心态。

老师先让学生说,学生以为自己知道,结果学生说不清楚,这时才会认真听老师怎么说。

老师要用通俗的语言,清晰的思路,让全体学生都听懂,学生自然会对物理有信心、感兴趣。

3.如何使实验更有效,对学生更有吸引力:(1)适当包装。

如用“成语”。

当老师烧瓶内水的再沸腾时,嘴里总是念念有词:撤火时,---我“釜底抽薪”了;浇冷水---“扬汤止沸”…当看到水重新沸腾时,又问“这与家里煮饺子浇冷水有什么区别?”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启发着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用“魔术”。

出乎学生意料。

水火箭:用红色纸卷入小管中,先问要小管到大管顶部,怎么办?学生只说倒立过来。

若不倒立过来行吗?往大管内注水,问“空着时,都上不去,现在上边有水压着往下冲,行吗?”学生有两种猜测:不动,或掉下来。

再实验。

(2)用“最简陋的器材”。

给孩子做一个娃娃玩具。

可以用一张纸的边缘做成手和脚,打一个结做成头,用墨水画出眼睛和嘴巴;也可以买一个有真头发很真实的漂亮娃娃玩具。

比较这两种娃娃,当然纸做的娃娃很丑陋,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看到纸做的娃娃后,不得不发挥想象力把娃娃想象成真人。

这种想象工作对大脑的形态有形成和塑造作用。

这样大脑就象肌肉一样通过合适的工作发达起来。

而漂亮娃娃不需要大脑发挥想像力工作。

大脑不能良好发育,只能渐渐萎缩。

好的玩具能灵活发挥孩子想像力且需要孩子动手建造。

曾拿出精美包装的万花筒与学生自制的万花筒,让学生挑,学生都选自制的,因为那里边融入了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和智慧。

(3)加强对比,没有比较就没有说服力,就不好定结论。

酒精的汽化实验,有学生提出可能是袋内空气的热胀冷缩所致,老师需做对比实验,一个先滴入酒精,一个不滴;然后把两个塑料袋都共同撞扁,口气紧,放到热水中,这回一个胀起,一个仍然扁状。

(4)一节课避免全讲或全做分组实验课,学生动手做的时间不能太少,但也不能撒开手连续做20多分钟的实验。

要想办法拆开成各段。

二、培养技能的策略技能需要重复强化。

象电路识别画等效电路图、受力分析等,可以按程序解决的技能,是要反复强化的。

下面从看、听、说、读、写、做等学习技能来提出分步建议。

再从力学、电学、画图等方面谈谈具体规划。

(一)分步1.观察(1)指导观察是有门道的,训练有素就是要有序。

最近我看到有篇文章提出课本上观察水中的笔或筷子的实验可以分出:①筷子在杯外:水平方向放大,竖起方向不变;②筷子在杯中,从上方看,向上弯;③筷子在杯中,从侧面看,有:不变、变细、不见、变粗等现象。

(2)观察层次,从“看”到“有目的的看”到“自己有目的的看”。

一个实验可以做三遍,A先拿出个实验,让学生说看见了什么?(看)B大伙说完了,知道自己没观察到的,再做一遍,再看(观察:有目标的看)C自己觉得还有什么规律,是这样吗?再看(更进一步的观察)。

2.高效听课老师对如何高效听课的指导首先向学生提出高效听课的标准。

其二,通过课上训练。

其三,通过讲评作业(或试卷)让学生感悟。

表扬作业某些题做得好,是因为听课仔细,把老师强调的重点要点落实的好。

3.实验步骤的表达,有经验的老师,不是一下子提出让学生写完整步骤的要求,而是随着学习物理的进程,分步达成的。

①一开始,老师写完整步骤;(让学生:完整认识步骤结构)②然后,老师写步骤,但挖空,让学生填;(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关键点、重要细节)③渐渐地,老师写部分步骤,学生写部分步骤;(目的是让学生认清结构,弥补所缺)④最后,学生写完整步骤。

(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步骤的结构)4.归纳表述: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画出入、折射光路后,怎么表述偏折的方向?①有的让光线向右斜射的同学表述为:“向原方向的左侧偏”,那么还有的同学做的是让光线向左斜射,看到光线向原方向的右侧偏;怎样表述,能把它们都归纳进去呢?②这时老师推荐法线当参照;(图21)③不用“左、右“来描述,换用“远离”或“靠近”法线来描述,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5.阅读学生学会如何看课本,不仅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他受益的不仅是物理学科,而将是收获了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

这种能力将使他受益终身。

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按以下几步:(1)学会快速查找和阅读物理课本教给学生,要查阅某一章节,首先查看书的目录;要对某一章或全书的内容及主要线索有个大致的了解,首先查看书的目录及插图。

这样也有助于阅读各个章节时,能从整体上把握。

(2)教会学新课时如何阅读物理课本将阅读内容分解——分几步①摘抄目录,首先明确这章分了几节,各节的课题,能把各节大致分成几个单元。

②通读各节内容:知道并记录各节讲了几个知识点。

③进一步细读:知道各知识点,教材是怎样论述的。

可将细读的内容出成思考题给学生。

这一节,各知识点的详细内容有哪些,做了哪些实验,举了什么实例,例题主要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后作业是针对哪些知识点的?等等。

(3)教会复习时如何读物理课本读全章时,要看的内容有四项:知识点、插图、探究实验、研究方法。

具体:知识点——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哪些实验或例证得出得出的。

插图——是用来说明什么的。

探究实验——探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出现的现象。

研究的方法——用了物理学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4)看物理课本中插图的指导可分三步:一看:看图;二想:插图要说明什么;三看:看图下面的图标注释;四想:怎样说明。

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看图和回忆实验过程自己复习。

6.制作就举制作“针孔照相机”,如何面对残次品的例子吧有些能仔细阅读课本的同学会注意到课本上有孔相对大小的照片,但有的学生缺乏对孔的大小的认识,交来的制作,往往把孔挖的较大,但利用此制作,学生在围着蜡烛观看时,顺便还做了老师曾演示的声音灭火的实验。

学生不了解瓶体要不透光的要求,有的选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使光线的对比度降低而观察不到像,可以用手罩住屏幕,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遮光筒的作用。

在有的同学不成功后,一定要分析原因,若孔太大,不必重做,可再贴张纸,用圆规扎个眼;若杯体透明,加遮光筒,若还不行,就重做。

培养学生分析原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不必一定按统一的模式重新来过。

有的老师抱怨初中物理“前边尽玩,后边紧张”局面。

所以我们要做好规划,把咱们的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各学段中。

(二)具体规划1.力学之前的规划重视简答题,简答属复述,选择属再认,复述比再认难。

不能只是停留在学生只要明白道理就行了,要训练学生如何规范表述,通过优秀作业点评:道理谁都懂,就看谁能讲得更清楚些。

如何写实验或调查报告,首先强调一般格式应包括的内容为必须达到的要求,学生的创造性内容做为鼓励。

有的老师可能把创造性内容做为重点。

我认为这个阶段,先打好规范表述的基础。

怎样做考试后的总结的学法指导,对不太会学习的学生来说,越早让他意识到(花时间在反省类知识)越利于他后边更难内容的学习。

尤其在外边上辅导班的学生,容易出现“夹生饭”现象,但还只归因于自己马虎,课上照样还是不记笔记,还没有意识到课堂上不只是学“知识”,还在训练类比、等效、极限、归纳、图式等“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