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 (1)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 (1)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院系:法学院专业:法学姓名:陈武向指导教师:成晔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陈武向班号:C201044708 院系:法学院同组姓名无指导教师:成晔一、课题名称浅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二、课题内容本文以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意义和目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三、课题任务要求1.观点正确,论证充分。

2.结构合理,逻辑严密。

3.满足一定的阅读量。

四、同组设计者无五、主要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

[3] 《行政复议法学》,方世荣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2页。

[4]《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反思》,武汉市洪山区法制办公室主任·余指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一九八九年四月四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24次会议通过。

[8] 《论行政复议证据制度的完善——以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为视角》,戢浩飞,法律教育网,2006年12月18日。

[9] 《完善行政复议证据制度的理性思考》,吴隆文、李孝忠,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上海刑事律师网 2007年03月07日。

[10]《行政复议证明责任浅析》,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中国法制信息网,2005年01月24日。

[11]《浅析行政复议证据效力的确定》,王思健,海门市政府法制办公室,2004年9月3日。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年月日内容摘要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平台。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建国初期开始,行政复议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健全,完善、发展。

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行政法规规定了行政复议。

但是对行政复议的称谓没有完全规范如"申诉"、"复审"、"复验"等,进入八十年代,行政复议制度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行政诉讼法》颁布后,为配合行政诉讼工作的实施,国务院于1990年12月2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对行政复议作了比较系统规定。

行政复议法在总结1990年国务院制定的《行政复议条例》施行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制度。

行政复议制度的确立,为相对人申请行政救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这项制度实际运行效果距立法者的初衷相去甚远,远没有发挥其内部纠错,全面救济的功能。

本文试图从行政复议的意义、目的、发展历程、行政复议制度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做初步的探索,希望在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历史进程中,行政复议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复议;制度;研究Key words: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Institution;Analyse目录内容摘要 (I)目录 (II)引言 (1)一.建立行政复议制度的意义和目的 (2)1.意义 (2)2.目的 (2)二.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历程 (3)三.行政复议制度现状 (4)1.行政复议制度的社会宣传效果前所未有 (4)2.行政复议法的行政培训力度空前 (5)3.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6)4.行政复议法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7)四. 存在问题 (11)1.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仅限具体行政行为 (11)2.行政复议机构地位上难以中立超脱 (12)3.现行复议程序不够公开透明,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 (12)4. 行政复议缺乏必要的证据规则 (12)5. 行政复议中缺少律师代理制度和法律服务 (12)6. 行政复议中缺少复议监督机构 (12)7. 复议终局的规定违背了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 (13)8. 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制度设计不完善,影响办案质量 (13)9.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存在漏洞,在实际办案中存在无法应用该条款进行操作的现象 (14)10. 行政复议文书送达制度面临挑战 (15)11. 行政复议制度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15)五.原因分析 (16)1.行政复议法理论研究发展缓慢与行政复议制度不完善紧密相关 (16)2.立法滞后是行政复议制度不完善问题的重要原因 (17)3.配套制度不健全是行政复议制度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形式 (18)六.完善对策 (18)1.加强行政复议法理论研究,为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18)2.加快行政立法步伐,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19)3.建立行政复议法律适用问题解决机制,为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及行政应诉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和帮助 (19)4.从五个方面完善行政复议管理制度 (19)结束语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引言行政复议制度的确立,为相对人申请行政救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这项制度实际运行效果距立法者的初衷相去甚远,远没有发挥其内部纠错,全面救济的功能。

本文试图从行政复议的意义、目的、发展历程、行政复议制度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做初步的探索,希望在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历史进程中,行政复议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建立行政复议制度的意义和目的1.意义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制度,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保护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对纠正行政机关的错误行为更有力、更快捷,因而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从制度上遏制和清除腐败,必将发挥其巨大而重要的作用。

2.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了行政复议所要达到的三项目的,即:(1)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这是行政复议所要实现的直接目的。

复议活动是一种依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的制度,对不合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加以撤销和纠正。

(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这是通过复议、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具体行政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我们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它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为了人民,行政复议制度作为一种防止和纠正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权的救济制度,目的当然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

行政权是一种法定权力,是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度的法律授予行政机关行使的。

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

为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必须建立对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的各种制度。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

行政复议制度正是这些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

二.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历程行政复议制度已经在中国实行了很多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行政复议制度就开始逐步建立,并先后在财政、税收、海关等领域实行。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到1990年底,我国已经有100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了行政复议。

1990年12月,为了配合行政诉讼制度的实施,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对行政复议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促进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

1999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5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通知》;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结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新形势,专门下发通知对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复议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要求,把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具体化,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制度的可操作性,国务院于2007年5月23日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近几年来,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积极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全国平均每年通过行政复议这个制度平台解决行政争议8万多起,纠正了一大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了政府的形象。

三.行政复议制度现状1999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使行政复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部法律按照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扩大了行政复议范围,简化行政复议申请程序,增加了申请人参与行政复议的机会,明确了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

行政复议法克服了此前《行政复议条例》的一些制度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复议制度的特点。

行政复议法实施之后,我国行政复议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

1.行政复议制度的社会宣传效果前所未有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头两年,各地方和各部门都按照国务院的通知的具体要求,组织了许多声势浩大的学习宣传活动,有的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舆论工具,有的采用街头咨询、办宣传栏、宣传车流动宣传、发放传单和有关资料、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等形式,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公民了解行政复议制度,帮助公民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观念。

在这轮行政复议法的宣传潮中,省级政府和国务院部门起到了组织协调作用,许多省级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有些部门也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专门研究行政复议法的贯彻落实问题,及时制定本省区或者本部门贯彻实施的具体方案。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许多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了本地区、本部门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的通知,大力推动行政复议法的贯彻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