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采油厂螺杆泵井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为充分发挥螺杆泵井采油低成本、低能耗的优势,保证螺杆泵井采油规模化应用的顺利实施,延长检泵周期,确保安全生产,结合第九采油厂螺杆泵井的实际应用情况,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第九采油厂所属各采油作业区。
第二章资料录取1、螺杆泵井录取资料全准系指油压、套压、动液面、静液面、产量、转速、电流、油气比、原油含水化验、扭矩及轴向力全准。
2、油压、套压:正常情况下,油压、套压每天录取一次,每月至少录取20次,对气大井要求加密观察,合理控制套压。
3、动液面:正常情况下,每10天录取1次动液面,每月至少录取3次,并同步录取油压、套压、产量、转速、电流资料。
若沉没度大于500m或小于200m,需加密液面测试,及时诊断泵况,查找原因。
4、转速:正常生产井,每10天录取1次转速。
5、电流:正常生产井每天录取1次电流,每月至少录取20次。
电流波动超过1.5A要核实产量、泵况等情况,应加密录取,及时查明原因。
6、扭矩及轴向力:根据各作业区具体情况,要求螺杆泵井每两月至少进行1次扭矩及轴向力测试,必须同步测得油压、套压、动液面、产量、转速、电流、系统效率,并形成测试资料台帐。
7、产量、静液面、原油含水化验、油气比的资料录取要求与抽油机井相同。
8、对新投产井、作业井、调参井、热洗井等特殊井,必须及时测试。
要求在开井生产7天内,每天录取油压、套压、动液面、产量、转速、电流、扭矩等资料,并及时上报工程技术大队。
第三章日常管理与维护1、扭矩测试1.1现场扭矩测试的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螺杆泵井扭矩现场测试操作规程》。
1.2螺杆泵井扭矩测试要求,螺杆泵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两月至少进行1次扭矩及轴向力测试。
1.3扭矩测试前,必须对空载传感器进行零点标定,标定时无异常提示方可使用,否则联系厂家校验测试仪器。
对于长期固定在一口井上的传感器,每三个月应拆卸下来进行1次零点标定。
1.4每月20日前各作业区及时上报螺杆泵井扭矩测试与系统效率资料,由技术队统一上报至工程技术大队机采室。
1.5每次扭矩测试均选择“测起始过程”的测试模式,每次测试时间至少持续10分钟,测试数据不能有间断。
1.6测试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扭矩与轴向力曲线变化情况,扭矩或轴向力波动误差超过±10%应多次复测验证。
1.7根据测试结果,结合现场其他数据,判断螺杆泵井运行状况。
发现泵况异常时,采油队要在24小时内上报工程技术大队。
2、清防蜡为防止蜡堵引起杆断脱,作业区应从产量、电流、液面和扭矩的变化摸索出油井结蜡规律,制定有效的清防蜡措施。
2.1热洗清防蜡2.1.1热洗原则:空心转子螺杆泵直接热洗,实心转子螺杆泵上提转子热洗。
2.1.2热洗周期:一般情况下,当螺杆泵井的电流、光杆扭矩上升20%左右,则进行热洗清蜡。
作业区应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每口井的热洗周期,制定单井热洗计划。
2.1.3热洗质量要求:热洗介质温度为75-80℃(必须低于90℃),出口回油温度在40-60℃,出口压力控制在2.5MPa以下,出口无死油、蜡块,电流和光杆扭矩恢复到正常值。
2.1.4实心转子螺杆泵热洗:热洗前先释放掉防反转装臵的反扭矩(液面深的螺杆泵井应将套管灌满水),然后用吊车缓慢上提光杆,确保转子底部提出定子,保持转子在上提状态进行反洗井,热洗后光杆下放的速度不大于1m/min。
2.1.5空心转子螺杆泵正常生产时,洗井阀在自身预紧弹簧和油管液柱的作用下密封空心转子内腔;热洗液从油套环空注入,流经空心转子内腔,打开洗井阀直接进入油管,热洗时确保洗井阀打开灵活,泄压后关闭灵活,重复密封不渗漏。
2.1.6洗井前要核实井的地面驱动装臵、井下泵、杆规范,清楚掌握基础数据,洗井完毕后,下放光杆到位后,必须准确上提防冲距。
2.1.7作业区每月5日前上报本月螺杆泵井热洗计划。
热洗后应及时对比热洗前后的电流、扭矩、系统效率、动液面、产量、含水等数据变化情况,分析热洗效果,及时上报工程技术大队机采室,每周至少上报3次,跟踪时间2周,直至电流和光杆扭矩稳定到正常值。
2.2化学清防蜡2.2.1化学清蜡前必须进行螺杆泵定子橡胶与药剂配伍试验分析,确认配伍性能良好后方可实施化学清蜡。
2.2.2加药周期、方式及药量根据井况相应选择。
3、调参与间歇采油3.1调大参、调小参、制定间歇采油工作制度,作业区要及时上报到工程技术大队机采室。
3.2对调大参井,要加密录取产量、动液面、电流、扭矩、系统效率等资料,防止参数调大后油井供液能力跟不上发生抽空烧泵现象。
3.3应用变频装臵的螺杆泵井,在调整参数过程中,根据单井产量及泵型采用逐级调整的办法进行上调或下调频率(10-20r/min),避免频率调整间隔过大。
从而降低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节能及保护电机的作用。
3.4调参或执行间歇采油后,作业区要做好后续监测工作,及时跟踪产量、含水、液面、电流、扭矩和系统效率,向工程技术大队上报措施效果表,每周至少上报3次,跟踪时间2周,直至沉没度稳定在200-500m范围内。
4、动态监测4.1螺杆泵井合理工作制度:合理沉没度200-500m,合理工作转速60-110r/min。
当沉没度大于500m或小于200m要重点关注,及时分析与治理,保证油井在合理制度下生产。
4.2作业区要及时整理螺杆泵井的相关资料、准确掌握每口井的生产运行情况,发现产液、液面、电流、扭矩等变化范围较大或其它异常时,要求在24小时内核实处理,并及时上报工程技术大队。
5、日常维护5.1 螺杆泵启动前:检查各零部件是否安装到位可靠,减速箱中的齿轮油是否到位,盘根是否填满并压紧,三角带张紧力是否合适,是否设臵电流过载保护,并确定光杆为正确转向后方可启机。
5.2螺杆泵正常运行后除特殊情况(如停电、更换盘根盒、测试等)外,不允许随便停机,机组一旦出现故障自动停机时,采油队立即上报作业区,在弄清故障原因之前,不允许擅自强行启动。
5.3每天要对螺杆泵井进行巡回检查,其内容包括:皮带的松紧情况、盘根盒是否渗漏、减速箱的振动情况及是否有异常声响、减速箱的箱体温度(小于等于50℃为正常)和箱内润滑油的油质与油位、电控箱的接触情况、关键部位的紧固情况。
5.4驱动装臵的维护与更换5.4.1防护罩:更换或安装防护罩前,必须待杆柱能量释放完后再进行操作,要求吊环及各部位螺栓必须紧固。
5.4.2加机油:减速箱的油面应定期检查高度和齿轮机油是否变质,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齿轮机油,一般每半年更换一次,齿轮油型号按厂家要求的加入。
5.4.3防反转装臵:防反转装臵是螺杆泵地面驱动部分重要的安全部件,对于棘轮棘爪反转机构,旋紧防反转机构上的旋紧螺栓。
作业区联系驱动装臵厂家对防反转装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确定防反转装臵是否灵活可靠,运行一年半后,及时更换棘轮棘爪反转机构的刹车片(棘爪),并形成设备维护与更换记录档案。
日常巡检中若发现防反转失效或棘爪等部件磨损严重,应立即维修或更换。
5.4.4机械密封:对于螺杆泵地面驱动装臵的新式机械密封基本能保证1年的运行周期,便于生产管理,如密封失效应及时更换或返厂检修。
老式驱动装臵的光杆密封盘根盒发生渗漏时应及时联系厂家进行维修,采取压紧压帽或更换盘根等处理措施。
5.5电控箱部分:螺杆泵电控部分主要由电动机、控制箱、变频控制柜等组成。
电机维修保养应与抽油机井的电机维修保养原则一样,每半年进行加注黄油一次。
电控箱的检查主要是看开关是否灵活可靠,且每月至少开箱检查除尘一次,对损坏的电器元件进行修理更换。
第四章新投(转)产井管理1、按转、投螺杆泵方案要求下泵投产,正确连接井口,启抽前应做到1.1启动前检查各零部件是否安装到位可靠:检查方卡子、防脱帽及法兰盘螺栓的紧固情况。
1.2检查电机工作旋向是否正确,禁止反向旋转(从上向下看,光杆的正确旋向为顺时针,抽油杆处于上扣状态)。
严禁直接启机,确定光杆转向正确后方可启机。
1.3检查减速箱中的齿轮油是否到位:从箱体油标处可以看清齿轮油的多少,油位1/2—2/3处为宜。
1.4检查盘根是否填满并压紧:盘根压盖不要压得过紧,以免启机后盘根过热烧坏而迅速失效(在加盘根时,每道盘根之间都应加黄油,可增加密封性能,还可避免盘根过热烧坏);在螺杆泵运行过程中,可随时调节盘根压盖松紧度,达到不漏不渗的目的为止。
1.5检查三角带张紧力是否合适:皮带紧固后,在皮带中间施加30N压力,皮带变形量小于6.0mm,即皮带保证不打滑、不过紧,此时张紧力为合适。
1.6设臵过载保护电流,一般按正常运行电流的1.2倍设臵。
1.7检查井口流程和闸门是否正确开启。
1.8井口保温要符合要求;皮带轮、方卡子等运转外露部件要有防护罩并示有安全警句;井场平整、无油污、杂草;变压器附近无杂草;家属区、闹市区的井(50m以内)要安装护栏;井号标志清晰符合要求;地面连接电缆要求埋地,电机接线盒要密封且安装进线导管;电控箱与井口的距离大于6m,电控箱箱体下面离地20cm以上,电控箱安装要求无晃动。
2、启抽试运行2.1检查减速箱是否有异常声响。
2.2观测电机运转电流是否正常, 地面设备是否振动过大,若电流不正常或地面设备振动过大,应检查原因,确认之后方可启动。
正常运行时,电流应稳定,并准确记录。
2.3试运行5分钟后,停机观察防反转机构的工作性能是否良好。
2.4试运行10分钟后,在保证地面设备不渗不漏的前提下,应立即憋泵,关闭生产闸门,观察油压值是否上升,憋压时间不宜过长,油压值有明显上升显示即可,且不能超过3.0MPa。
2.5投产后电源相序不得任意改动,停机维修时,必须先做好相序标记,机组运转正常后才能离开现场。
3、新投螺杆泵井,减速箱正常运转一个月后,放掉减速箱体内齿轮油并清洗箱体,加入新齿轮油。
4、新投螺杆泵井,启抽和试运行时,作业队、泵厂家、作业监督员、采油队技术员均要在现场,机组运行正常,方可交井投入生产。
5、新投螺杆泵井,应在最低转速下试运行;而老井转螺,在预产确定的前提下,按设计转速的下限投产。
投产后将沉没度控制在200-500m内。
6、新投螺杆泵井7天内,每天录取油压、套压、动液面、产量、转速、电流、扭矩等资料,特殊情况要加密录取观察,并及时上报工程技术大队。
第五章作业管理1、作业队接到施工通知,准备作业时必须提前2天通知工程技术大队。
2、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遇到特殊情况及时与作业区及工程技术大队沟通。
3、作业施工过程及要求3.1压井替喷、刮蜡冲砂、探砂面、起下管柱、通井、洗井等作业要求与抽油机井相同。
3.2酸化作业后下泵要求在下泵前把井内酸液彻底替洗干净,防止残留酸液造成定子橡胶的腐蚀。
3.3在运输、井场停放等过程中,螺杆泵及其配套装臵、油管、抽油杆要求放平、固定,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尤其是转子表面不能有磕碰损伤、弯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