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厦门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职改办、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总结几年来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经验,提出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申报条件问题。
(一)申报参评职称的教师必须是申报当年在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申报参评“选青”的教师,申报当年年龄须在40岁以下,任职期内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至少一次为优秀,并获得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方面的单项表彰或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以上的综合表彰。
选青对象参评还须同时具备论文获较高水平(一篇较高水平、一篇一定水平)和说课获优等成绩的条件。
申报选青的教师不能兼报正常晋升。
(三)教研员申报参评,也须同时具备论文获较高水平和说课获优等成绩的条件。
(四)担任电教、实验、劳技和信息技术课的专任教师,其班主任工作不作为必备条件。
从2004年秋季开始,小学科学学科的专任教师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任教师参评时,其班主任的任职要求可参照体、美、音学科专任教师的任职要求,须提供二年(小学三年)以上的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心理咨询等活动
的工作计划、学期工作总结及平时主要工作情况记载材料。
劳技和信息课的专任教师也须提供上述材料。
(限市评范围)
(五)中学教师的任课周课时数按省市课程计划规定的要求;小学教师任课课时总量要求仍执行厦教职改〔91〕057号文的规定。
从2004年秋季开始,近四年中,在高三年级任教达2年以上的高考学科专任教师,其在高三年级任教的周课时数,可按省颁周课时数乘1.2的方法计算。
二、关于参评教师考评问题。
(一)从2004年秋季开始,所有参评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均须参加说课项目的考评。
凡在近三年中参加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必须有说课或上公开课等环节)并获三等奖以上成绩的教师可申请免于说课考评。
其中,申报选青的教师须获得省级三等奖、市级二等奖以上成绩的方可申请免于考评。
(限市评范围)
(二)从2004年秋季开始,参评教师的说课成绩和论文评定等级二年有效。
(三)破格申报的教师均须参加论文答辩。
其他参评教师的论文是否需要进行答辩,由评委会根据评审需要确定。
(四)申报中学一级职称的教研员、兼课的行政人员(中层及以上的领导除外)也须参加说课考评。
三、关于专业不对口问题。
同类相近专业的教师申报职称评审,须进行申报学科的论文答辩和说课考评;跨专业的教师申报职称评审,须提供所申报学科的专业进修的结业证书(参加大专以上正规院校培训,且累计受训时间一年以上),并进行论文答辩和说课的考评。
四、关于外地调入教师参评问题。
从2003年九月份起,外地调入的教师在调入前,已按省厅有关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评审获得任职资格(以正式批文为准),在经我市教育、人事部门确认后,可不进行职称重评。
若属调动之后才经批准取得的任职资格,或是不符合申报条件取得的任职资格和评审材料不齐的均需进行重评。
五、关于评审材料问题。
(一)教研员申报参评,工作量可按工作日计算。
须提交1、任职期内,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2、任职期内,每学期不少于40课时的听课记录或新教师培训教案。
(二)实验教师申报参评,工作量按课时计算,计算办法仍依据闽教职改〔1994〕072号文的规定;电教教师和成教专干申报参评,工作量可按工作日计算(一天为一个工作日,兼课的时数可在学校工作量证明中予以体现)。
上述教师须提交1、任职期内,每年的工作计划和总结;2、任职期内,每年的平时工作记载材料。
(三)参评的教案应为申报前最后一学年度的第二学期的教案,申报的前一学年度在毕业班任教的教师可提交申报前最后一学年的教案。
属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教案,须同时附上自然形成的个人加减和课后反思等内容,方予认可为个人的申报材料。
从2006年秋季开始,申报参评教师的教案将从近四个学年的教案中随机选定一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考评。
参评的教案,均需获学校教务部门审核确认为选定学期的教案后方可报送。
(四)参评教师所提供的公开课、示范课的考评材料,必须是任现职以来在所在学校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学校开课的评价材料。
六、关于推荐测评问题。
(一)申报参评的教师应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述职,学校组织的测评应为全体教师参加的测评。
(二)从2004年秋季开始,学校评议推荐小组组成人员可增加3—5名。
学校每次召开评议推荐会时,应提前半天从小组组成人员中随即抽取9—11人参加会议(评议推荐组组长除外)。
增加的评议推荐组成员仍按规定的程序推荐和审批。
(三)学校评议推荐组应在教师个人述职和全体教师测评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充分的讨论和综合评议,根据任职条件和参评教师的德才表现,按规定的程序予以推荐。
要防止以职数名额推荐和随意拔高或降低推荐标准等现象。
厦门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厦门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