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植物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汇总

食用植物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汇总

食用植物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分析了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粮油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认为我国粮油工业中企业生产规模将El趋大型化、规模化,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粮油产品将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以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杂粮、特种油脂的开发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粮油加工业副产品将进一步得到利用等。

关键词:粮油工业现状发展趋势Abstract:The status of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that the production scale in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El increasingly large scale, enterprises will be further integrated to enhance; grain and oil products will move towards safety, quality, nutrition, convenient dir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processing of grain and oil foodstuff will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s, specialty oils and fats will be further attention; grain and oil processing industry by-products will be utilized to furtherKey Words:Grain and Oil Industry ;Status quo;Development trends1、引言众所周知,食用油中植物油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据中商情报网讯:2012年3月份,我国生产精制食用植物油410.7万吨,同比增长8.22 %。

2012年1-3月,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的产量达1060.9万吨,同比增长9.49 %。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3月,山东省精制食用植物油的产量达160.5万吨,同比增长22.61 %,占全国总产量的15.13 %。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分别占总产量的9.44%、8.93%和8.51 %在中国植物油主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

其中大豆油和、花生油、菜籽油是这些年主要的食用对象。

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

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等。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

食用植物油脂的用途:人类的膳食中需要保证油脂的含量。

如果人体长时期摄入油脂不足,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即会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食用用植物油脂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主要用于烹饪、糕点、罐头食品等,还可以加工成菜油、人造奶油、烘烤油等供人们食用。

2、我国食用油加工的基本情况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设备的制造。

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粮油加工企业遍及城乡,小型分散。

典型调查及推算结果表明,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达20多万个,其中仅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10万多个。

但这些企业中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粮油加工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根据国家粮食局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2010年,全国入统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 468个。

其中日加工能力100t以下的企业519个,占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总数的34.92%;日加工能力100~200t的企业314个,占21.13%;200~400t的企业344个,占23.15%;400~1 000t的企业163个,占10.97%;1 000t以上的企业146个,占9.83%。

2010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年处理油料能力为13 111.1万t、油脂精炼能力为3 972.5万t,分别比上年增加2 164.8万t和582.6万t,增长19.8%和17.2%;食用植物油汇总产量为3 1 5 4 . 4万t,实际产量为2 2 4 2 . 5万t;实际年处理原料10 277.9万t;产能利用率为78.39%。

年油料处理能力、精炼能力和食用植物油产量按企业经济类型划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3 579.1万t、1 428.6万t和1 371.4万t,分别占总数的27.30%、35.96%和43.48%;民营企业分别为8 371万t、2 187万t和1 530.4万t,分别占总数的63.84%、55.06%和48.5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为1 161万t、356.8万t和252.6万t,分别占总数的8.86%、8.98%和8.01%。

2.1、近10年我国粮油加工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第一,各省粮油工业总产值排序出现很大变化。

多少年来稳居第一的江苏现在被近几年粮油工业快速稳步发展的山东取代;河南、黑龙江、河北、安徽、湖北等粮油生产大省积极发展粮油工业,排序大大提前;过去粮油工业产值中等偏后的广东、福建和广西挤进了前10名,充分说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食品工业发展快,他们能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沿海港口的优势发展粮油工业,尤其是促成了油脂工业的迅猛发展。

原来排序较前的辽宁、吉林、湖南、四川、内蒙等省区的排序退后了。

应该说这种变化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第二,行业年末从业人员大幅减少。

在行业产量、产值和资产总额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粮油加工业年末从业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10年前减少了一半,说明我国粮油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有提高。

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企业生产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得益于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机制活,用人少;得益于国有粮油加工企业改制重组的成功。

第三,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2005年我国入统的11118个粮油加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54个,仅占全部人统企业的13.1%,这一数字比2004年的22.8%又降低了9.7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0个,占全部人统企业的1.1%;民营企业9544个,占全部入统企业的85.8%。

可以看出我国粮食部门的“改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过去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将继续减少,国有粮油企业成为粮油加工企业中的“少数民族”已是必然趋势。

第四,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正在日趋大型化。

目前我国日处理原料1000吨以上的粮油加工企业已达101个,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因为日处理10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小麦粉加工企业和植物油加工企业在国外也不多见。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共有11家日处理油料能力达6000吨以上的大型油厂,其中有5家在中国。

江苏张家港的东海粮油日处理油料能力达12500吨,是目前世界上日处理油料能力最大的油厂;还有广西防城港的大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为7500吨;河北秦皇岛的金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为7000吨;江苏连云港的益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为6000吨;河北三河汇福粮油日处理油料能力为6000吨。

第五,我国粮油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我国粮油加工企业加工的精米、精面、精油的比重和档次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

从2005年人统企业的生产情况可以看到,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的产量已占大米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企业生产的小麦粉中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的产量已占小麦粉总产量的81.3%;我国生产的食用植物油中一级油、二级油和三级油的产量已占食用油总产量的66.7%。

2.2、当前我国粮油加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粮油加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生产能力过剩和开工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人统企业中,未开工或基本未开工的企业约占10%,还有许多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利用率低。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测算,我国大米企业的年开工利用率平均为34%;小麦粉生产企业的年开工利用率平均为61%;食用植物油企业的年开工利用率也只有一半左右。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几年各地新建的不少大型油厂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与此同时很多地方还在大量建设小米厂、小面粉厂。

据某省调查,2003--2005年当地新建的171个大米加工厂中,日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项目仅有16个,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下的小机组占建设总数的90%以上,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势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粮油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粮油工业存在着企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不够;产品品种,特别是专用米、面、油产品较少,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粮油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薄弱,自主创新不足,产品技术储备匮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在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中己广泛应用的挤压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我国粮油工业上的应用刚刚起步;行业消耗较高,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差距较大;工艺设备配套水平及机电一体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等,上述问题制约了我国粮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我相信,国的粮油工业和粮油科技己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我们对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信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一粮油产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今后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规模逐步扩大,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