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意见云教师[2005]8号各州、市教育局: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2005]5号)、《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意见》(教师[2004]4号)的精神和《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首批实施工作的批复》(教师司[2005]24号)要求,以及省教育厅《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部署,并结合云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决定在我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制定下发《关于云南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意见》(见附件1),请各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该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从2005年开始,组织我省部分州、市、县(市、区)作为首批实施地区。
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开。
到2007年底,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认证。
该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由师范处、电教馆和招考办等处(室)共同组成的云南省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2)和计划实施专家组(见附件3),对该计划实施工作进行组织、实施与管理,该计划项目办公室设在省电教馆,负责该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启动实施该计划是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保证该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目的。
请我省首批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州、市级教育局根据本通知和《关于云南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意见》的部署,结合本州、市的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
并于2005年9月30日前将实施方案分别报送省教育厅师范处和项目办公室。
附件:1.关于云南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意见2.云南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3.云南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专家组附件1关于云南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2005]5号)、《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意见》(教师[2004] 4号)的精神和((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首批实施工作的批复》(教师司[2005]2号)要求,以及省教育厅《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部署,并结合云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宗旨和意义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建设计划”)的宗旨: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推进全省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当前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迫切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有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去改革教学方式,进而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另一方面,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也有赖于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对其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三,指导和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技术”培训的重点是要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使教师有效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有关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依据;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依据;是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和评估的依据。
第四,有利于加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水平;整合各类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相关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益。
二、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目标和任务(一)目标:1.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2005—2007年间,利用多种途径和不同手段,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2.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云南省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
到2007年,云南省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取得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颁发的证书。
3.逐步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
(二)任务1.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课程,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以及统编的培训教材,按照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
同时,加强与教育部在我省开展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相衔接与整合,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相关培训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免修、承认部分培训内容的办法,减少重复培训,提高培训效益。
2.建设培训基地和培训资源平台。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有计划、分批建设我省的三级培训基地。
2005年列为首批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州(市)、县(市、区)加快培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建设和完善省电教馆“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网”,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天地网合一的信息资源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地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3.借助云南省区域教师网络联盟和云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通过“人网、地网、天网”的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级教育技术培训者的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
4.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办法,组织参加统一考试。
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和考核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全省通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制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证书。
5.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证制度。
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认证制度。
制定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相关的配套政策,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与教师资格认证和再认证制度,以及教师职务晋升条件相挂钩,形成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有效机制。
三、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整合力量、规范管理、提高效益1.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实施“建设计划”对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同时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主管部门的责任,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坚决制止多头管理,重复培训,要以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严把质量关。
按照教育部教师[2005]5号文件的指示精神,为加强对实施“建设计划”的组织管理,省教育厅已成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加强对实施“建设计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云南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与厅内有关处室、各市(州)、县的联系、协调工作,对实施“建设计划”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办公室设在云南省电化教育馆,具体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还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对各州(市)、县组织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控;承担研究制定我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组织培训辅导教材的开发、审定、遴选等工作;负责协调我省的考务组织与管理工作。
3.建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专家组(见附件2),承担对州(市)、县级培训的评估、认定工作,指导各州(市)、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
各试点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指导机构,保证培训工作规范、科学地实施和发展。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方案》的要求,我省必须抓好省、市(州)、县(市、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的建设,规范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使培训基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