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3逻辑关系编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4]4本质意义编辑本质就是“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

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5]。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5]。

意义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3][5]5媒体评论编辑新华网“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4]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是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令人热血沸腾。

[6]大公报“四个全面”是对这些思想实践的概括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战略指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相互作用、螺旋递进,将贯穿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四个全面”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科赛尔·戈迈兹(作者为土耳其中央银行北京经济参赞。

杨福鼎翻译)[7]评论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露出很强的信息: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7]。

这一发展框架不仅对中国民众很重要,对于外国人也很重要。

因为它会影响到中国各方面的政策和战略,影响中国改革进程以及今后的经济走势。

就这一点看,“四个全面”为与中国经济相关联的所有利益群体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框架[7]。

“四个全面”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和未来发展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积极向中等发达水平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目标[7]。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一直充满活力[7]。

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存在因改革乏力造成增长停滞的风险。

全面深化改革能有效防止此类风险[7]。

无论开放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系统,还是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教育改革、环境保护,中国还有很多基本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

可以预期,中国在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会时刻保持警醒,并使未来充满希望[7]。

全面依法治国在短期内或许与中央银行和宏观经济政策没什么关联,但法律法规事实上对各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它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7]。

中国企业会从法治进程中收获很多。

如果企业明确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它们就会更倾向于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7]。

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有关[7]。

事实证明,善治是使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好奉献社会的关键因素。

不仅如此,善治还能推动改革,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有利社会环境[7]。

国际经验表明,落实经济规划需要高效率的中央银行。

在这方面,中国的央行具有优势[7]。

好的货币政策框架是有效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条件。

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7]。

最开始,发展中国家在高通胀率的情况下维持价格和金融稳定,损失了一部分资本充足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同样失去了维持长期经济稳定的能力。

日本在试图结束几十年的经济衰退局面,欧洲也在未知的风险中努力推行货币政策[7]。

中国的表现很抢眼[7]。

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波动幅度很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学者发现,长期以来中国制定5年规划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中国的5年规划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称赞[7]。

如此看来,中国人民银行既肩负着重任,也拥有较为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中国有着非常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同时正朝着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开放的方向发展[7]。

中国人民银行从来都不匆忙进行金融改革,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标稳步推进改革[7]。

适应性的学习一直是中国央行的传统,这样可以避免导致自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错误,也可以避免利率或汇率波动给经济带来的损失。

大量外汇储备为本国货币政策改革的独立性提供了保障。

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人民银行被认为是最好的中央银行[7]。

总之,“四个全面”对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布局,富有效率的中央银行保证各项经济规划得到落实,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光明。

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7]。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助理鲍里斯·古斯列多夫(欣闻翻译)[7]评论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是一体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7]。

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7]。

从中国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

从中国与外部关系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倡议,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既帮助沿线国家发展,也推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比如经济总量较大而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经济迅速崛起带来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外安全局势复杂;政府治理能力仍有待提高等[7]。

这些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7]。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将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治理腐败,加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性,将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更高效的政党组织,提升管理和主导社会变革的综合能力。

总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向导[7]。

贯彻“四个全面”,解读生动清晰——新华昨日可视化跨版报道引发热烈关注“要把‘四个全面’贯穿于‘建设新江苏’的全过程,锲而不舍推进,勇于实践创新,努力在践行‘四个全面’上创造特色、走在前列!”昨日,本报4-5版推出“我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路线图”可视化跨版解读报道,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殷重托以及省委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迈出的坚实步伐。

这组独具匠心的报道见报后,在全省上下引发热烈关注,各界人士畅谈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理解,热议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责任担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目了然昨日7点40分,全省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开始了第一天的考察行程,从苏州到南京,全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参会代表们来不及阅读纸质版的新华日报,但通过浏览本报电子版和关注微信公众号,“四个全面”跨版解读报道引起热烈关注。

“形式非常活泼,版面也很清爽,对大家宏观把握‘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常州市委书记阎立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常州围绕“四个全面”展开了专题调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可视化的解读非常悦读。

”苏州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通过手机看到本报的跨版解读报道后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涵丰富。

”他介绍,吴江已将“四个全面”的工作部署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定目标、出举措、抓落实。

参观考察途中,南京浦口区委书记瞿为民在微信上看到了本报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图解读”。

联系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他感到非常振奋。

“努力在‘四个全面’上创造特色、走在前列,对浦口来说,就是要把‘四个全面’贯穿于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他说,当前,关键是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叠加的难得机遇,努力建设健康宜居的自然生态、创业创新的人文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江阴市市长沈建仔细阅读本报的跨版解读报道后,第一印象是“大气”。

他指着右边一栏的“足迹”说:“这个版面把中央部署与江苏实践紧密呈现在了一起,体现了‘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

他认为,“四个全面”是指导工作的总纲领,江阴将把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与地方实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这次你们的整个报道给人感觉是耳目一新,视觉上有很强冲击力,色彩搭配很好,非常生动。

”省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孙肖远形象比喻道,“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蓝图,报道推陈出新,使‘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