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自用课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自用课件)
3、分值6-8分,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学 习 要 点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中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的景象描写
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描写
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
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 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的分类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
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①、高洁、淡雅、朴素。 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操守。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 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关键点:提炼所描写的物象特征的词
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 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 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求诗意。
步骤一、描摹诗歌图景;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 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二、概括景象(意境)的氛围特点;
物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关键点:
知人论世,关注时代背景、环境特征, 了解作者经历。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爱恨情长、情意绵绵的形象。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意境:绚丽、明净 感情:暂时定居成都的愉快闲适的心情。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 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 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 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 观点态度怎么样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 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以草木繁盛反衬衰败荒凉,抒发盛衰兴亡 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 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此句用野草、麦子 的繁盛反衬战后的荒凉。
5.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写景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步骤一:描摹诗歌图景;
(2)步骤二:概括意境特点;
(3)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 美景象(概括)。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 寄 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 寓 的 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情 报国无门的感慨。
感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
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其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等诗句,都 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 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6.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坚贞高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 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 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 是咏自己。陆游的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冷 落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 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 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
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
“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
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
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
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 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 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 3.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 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 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 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 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 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 味。 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 中《折杨柳》的曲子传播得很远,而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 青青的春色不曾看见。《折杨柳》曲词为 之情。 伤春叹别的内容。
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 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 史进程中已由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情 感。分析古代诗歌应从这些事物的特有的内涵 入手。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 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误例
(1)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 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
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
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2)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 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 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 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 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 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 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 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 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引发离愁别绪,思家念亲怀国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乡的愁绪。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
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 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 的是悲苦的思乡之情。
7.松——坚贞高洁,顽强不屈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 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答案示例
•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又高傲的落寞者(失 落者)形象 (第一步)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 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独。 孤云孤独却又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 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 厌,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孤独寂 寞之感得以安慰。 (第二步)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 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
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
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
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
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