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1.观测水平角与竖直角时,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误差的影响。
2.角度测量包括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
3.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点的绝对高程,而至任意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它的相对高程。
4.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水准仪纵轴竖直;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视准轴水平。
5.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种。
6.写出水准仪上3条轴线的定义:1)视准轴是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2)水准管轴是过水准管零点的纵向切线;3)圆水准器轴是过圆水准器零点的法线。
7.水平角的定义是地面上一点至目标方向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观测水平角时,望远镜的视准轴绕仪器竖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水平面。
8.直线定线一般可用目估定线,当精度较高时才用经纬仪定线。
9.地面上两点M、N之间的高差为hMN = HN-HM。
若hMN<0,则点M高于点N。
10.钢尺实际长度与其名义长度之差,称为钢尺的尺长误差。
11.由标准方向线的北端或南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锐角,并注明象限名称,这个锐角称为该直线的象限角。
12.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高差)。
13.某直线的磁方位角(A m)为65°42′,其磁偏角(δ)为东偏3′20″,子午线收敛角(γ)为-2′10″,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65°45′20″,坐标方位角为65°47′30″。
14.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
因此平面控制网可构成导线网和三角网的形式。
15.相位式测距原理是通过测量调制光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再按公式计算出距离的。
16.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17.高程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18.在一般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都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遵循这种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误差的传播范围。
19.三角高程测量一般与平面控制同时进行。
20.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
21.所谓地形图的测绘就是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和地貌按照一定的比例测绘于图纸上。
22.一个测站上,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包括观测、计算、绘图和立尺(跑尺)等工作。
23.由已知点A测量并计算未知点B的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高差法,其计算公式是HB =HA+hab;二是视线高法,其计算公式是HB=Hi-b。
24.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梯形分幅和矩形分幅。
25.测量水平角时,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竖轴)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使仪器的竖轴竖直;整平的目的是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26.竖直角的定义是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夹的锐角,观测竖直角时,望远镜的视准轴绕仪器横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铅垂面。
27.经纬仪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有一条边的方位角和一个点的坐标,观测数据是两点间距离和相邻两条线间的水平角,导线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求出各个导线点的坐标。
28.两点坐标反算中,已知△X AB<0,△Y AB>0,而tanα=|△Y AB |/|△X AB |,求出α=13°36′24″,则αAB=166°23′36″。
29.在精密距离丈量中,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
30. 一组闭合的曲线是表示山头还是洼地,要根据示坡线或高程注记来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测量任务范围内的是。
A.公路运营管理B.测图C.用图D.放样2.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的科学。
A.平面位置B.高程C.A、B都不是D.A、B都是3.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
A) 旋转椭球体 B) 大地体 C) 参考椭球体 D) 都不是4.在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等于。
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5.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A.水平面B.竖直面C.水平视线D.铅垂线6.关于微倾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所产生的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大小一定,与前后视距无关B.误差大小与两点间高差成比例,但与距离无关C.误差与前、后视距之和成比例D.误差与前、后视距之差成比例7.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若瞄准的是目标正上方的某点,则所测的角度结果与该角的实际值相比。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8.测量上确定点的位置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来实现的,下面哪个不在其中。
A.距离B.方位角C.角度D.高程9.与右图中竖盘刻划相对应的竖角计算公式为。
(其中L为盘左时的读数)A.90°-LB.L -90°C.270°-LD.L-270°10.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米,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则其尺长改正为。
A.30米B.0.012米C.30.012米D.0.006米11.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40.000m,后视读数为1.125m,前视读数为2.571m,则前视点B的高程应为。
A.43.696mB.38.554mC.41.446mD.36.304m12.在山区丈量AB两点间的距离,往、返值分别为286.58m和286.44m,则该距离的相对误差为。
A.1/2047B.1/2046C.1/2045D.1/204413.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45°,则下列象限角表示的直线和该直线重合的是。
A.南偏西45°B.南偏东45°C.北偏西45°D.北偏东45°14.若竖盘为全圆式顺时针注记,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盘左读数为L,盘右读数为R,指标差为x,则盘左、盘右竖直角的正确值是。
A.90°-L-x ;R+x-270°B.90°-L+x ;R-x-270°C.L+x-90°;270°-R-xD.L-x-90°;270°-R+x15.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地性线的是。
A.山脊线B.山谷线C.山脚线D.等高线16.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
A.旋转椭球体B.大地体C.参考椭球体D.都不是17.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27°58′41″,δ=2′18″,γ=-2′18″,则该直线的磁方位角为。
A.127°54′05″B.128°00′59″C.127°56′23″D.128°03′17″18.水平度盘指标与照准部的转动关系和竖盘与竖盘指标的转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
A.无差别B.水平度盘:指标转动,度盘不动;竖盘:指标不动,度盘转动C.水平度盘:指标不动,度盘转动;竖盘:指标不动,度盘转动D.水平度盘:指标不动,度盘转动;竖盘:指标转动,度盘不动19.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8m,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6m,导线全长为392.90m,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A.1/4911B.1/6548C.1/3929D.1/400020.假设用一根钢尺往返丈量AB和CD两条直线。
分别量得AB距离为184.504m 和184.506m,CD距离为178.558m和178.508m,那么。
A.AB精度高B.CD精度高C.精度一样高D.无法计算21.在单三角锁中,观测到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值分别为58°28′30″,42°29′56″,79°01′46″,则在该三角形中,其内角改正数值为。
A.+4″B.-4″C.+3″D.-3″22.三幅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别为1:1000、1:2000、1:5000,则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A.1m;2m;5m;B.0.1m;0.2m;0.5m;C.0.01m;0.02m;0.05m;D.0.001m;0.002m;0.005m;23.已知αAB =312°00′54″,DAB=105.22,则△X、△Y分别为。
A.70.43 ;78.18B.70.43 ;-78.18C.–70.43 ;-78.18D.–70.43 ;78.1824.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A.等高距B.等高线平距C.基本等高距D.都不是25.在1:1000的地形图上,AB两点间的高差为0.10m,距离为5m;则地面上两点连线的坡度为。
A.1%B.2%C.3%D.4%26.在小范围测大比例尺地形图时,以作为投影面。
A.参考椭球面B.大地水准面C.圆球面D.水平面27.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92°45′36″,则其坐标反方位角为。
A.192°45′36″B.12°45′36″C.167°14′24″D.12°14′24″28.如右下图所示,OC=60.500m,β(∠AO C0)-β1(∠AOC) =+30″,则C C0的值为。
A.+0.009mB.0.009mC.–0.0045mD.+0.0045m29.接图表的作用是。
A.表示本图的边界线或范围B.表示本图的代号C.表示本图幅与其它图幅的位置关系D.都不是30.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8.500m,要测设高程为8.350m的B点,若在A、B两点间,架设仪器后视A点的读数为1.050m,则视线高和前视B点的读数应为;A.9.400m ;0.900mB.9.400m ;1.200mC.9.550m ;0.900mD.9.550m ;1.200m三、名词解释题1.大地水准面: 代替海水静止时水面的平均海水面是一个特定的重力等位的水准面(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线正交),称为大地水准面。
2.水平角:一点至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3.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4.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至目标倾斜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锐角。
5.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以表达直线方位。
6.照准部偏心差: 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7.方位角: 以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起算,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
8.平面控制测量: 在全测区范围内选点布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9.子午线收敛角: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10.导线: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11.视距测量: 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望远镜视距丝(上、下丝)同时测定地形点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12.导线相对闭合差: 在导线测量中,实际计算出的闭合(或附合)导线坐标并不闭合(附合),存在着一个终点点位误差f,f与导线全长的比值就称为导线相对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