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制度比较
在美国,一般刑事案件从被害人、目击证人、知情警官向主管官员控告时就可以进行侦查。 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决定以及某些州的法律规定,警官有权在公共场所临时扣留他所怀疑 的行人车辆,询问该人的身份和当时行为,并且可以对其进行拍身搜查。对于重罪的现行犯,私 人和警察都可进行无证逮捕,部分州甚至允许警察在有合理根据的情况下无证逮捕非现行犯。
(4)主要由检察官和预审法官对警察的强制侦查行为进行司法抑制 大陆法系国家虽然也建立了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制度,但这种司法抑制主要 来自于预审法官,有些国家还来自于检察官。 (5)审前羁押比较普遍,保释适用率低 大陆法系国家比较重视羁押对于侦查工作的积极意义,基于查明案情的需要, 大陆法系审判前羁押的目的不仅在于保全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以防止其逃跑 或隐藏,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全证据,防止嫌疑人或被告人毁灭,隐藏实物证据或 者对于证人实施不当影响,甚至是与同案犯串供。
(二)侦查程序中侦辩双方力量的悬殊性
如前所述,法律赋予我国侦查机关的侦查权力过于强大,而犯罪嫌疑人的防卫权相
对弱小。虽然我们不宜盲目照搬别国做法,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无视现实存在的种种
弊端而对法律改革无动于衷。目前,世界各国之间诉讼模式正呈融合之势,都努力在打 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侦查目的之间寻求着某种平衡。目前,我国诉讼中较大幅度地融
侦查制度比较
604寝室
侦查制度分类
中国学术界普遍将侦查制度分为三类: (1)英美法系侦查制度 (2)大陆法系侦查制度 (3)社会主义法系侦查制度
英美法系侦查制度
受当事人主义诉讼观念影响,英美法系国家的侦查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弹劾式 特点。英美国家强调侦查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侦查机关与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作 为平等的当事人有对立有抗争。主张法官以第三者身份介入侦查阶段,监督,制 约侦查活动的进程,采用双轨制的侦查模式。
入一些对抗制因素的做法是可行的。当前,我国公民整体法治意识明显提高,社会经济、
文化水平已得到极大提升,科学技术实力突飞猛进,这些因素对于侦查机关依法履行职 责、顺利完成侦查任务是十分有利的,侦查机关有能力解决好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
内在冲突问题。
可采取的办法: 1.适当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保护。 刑事诉讼直接关系着公民生命、自由权利,对于审前程序的刑事侦查来说更是如此,在 刑事侦查程序中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保护意义不言而喻。 2.建立侦查机关行使特定权力的司法授权和审查机制。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由法官颁布许可令的“令状制度”,除少数 情况外,逮捕、搜查、窃听、羁押等强制措施,侦查机关都要事先向法官提出申请,经过专 门的司法审查程序后才能行使这些侦查权。 3.在侦查阶段建立完善的侦查人员证据收集规则。 我国,侦查机关证据收集规则原则而不具体,粗略而不全面,刑事诉讼法虽然原则性地 规定了一些零散的证据收集规则,但要囊括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实是远远不够的。 4.建立侦查与羁押分离制度。 我国,侦查羁押期间,侦查人员可以随时讯问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 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如果建立侦查、羁押分管制度,将会缩短侦查人员控制 犯罪嫌疑人的时间,从而减少侦查人员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机会和条件。
(二)侦查权限 就侦查权限而言,在实行当事人主义侦查构造的美国,侦查机关权力的行使要受到较多限制。 目前,美国在侦查中实行强制侦查法定主义和令状主义。美国警察享有广泛的询问权,但逮捕等 强制措施的实施必须由法官决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均有权采取拘传、拘留、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分别享有逮捕决定权和执行逮捕权。
(2)侦查权力具有集中性,使用条件也较为灵活与宽松
大陆法系的侦查权集中在警察,检察官和预审法官手中,为保证侦查机关依 职权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侦查机关拥有强大的侦查手段,包括任意的侦查手段与 秘密侦查手段。
(3)警检方面关系紧密配合,采取结合型的侦诉结构
将侦查程序与起诉程序交叉,结合在一起是大陆法系国家多用的结构方式。 为保证追诉犯罪的效率,侦查与起诉职能之间具有紧密的连接关系,侦查服从于 公诉职能。
(一)侦查启动程序的科学性
比较而言,美国侦查启动模式更有利于实现侦查的目的和功能。从根本上讲,刑事侦
查程序的首要功能和任务在于及时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由于犯罪 行为本身具有隐秘性、突发性特征,而侦查程序在启动上却存在相对滞后性,因此,为了
对犯罪行为作出及时、迅速的反应,刑事侦查必须具备迅捷、灵敏的机动性反应机制。
(6)犯罪嫌疑人防御权有限,律师参与权受限
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不具有收集证据的权利,追求令状主义,沉默权,律师 帮助权形式化是大陆法系的鲜明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单轨制侦查与双轨制侦查比较(以中国和美国为例)
(一)侦查主体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我国享有侦查权的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 全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和军队保卫部门。其中,检察机关负责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的侦查;军队保卫部门负责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的侦查;监狱负责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 的侦查;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负责其余绝大多数刑事案件 的侦查。 在美国,联邦一级具有侦查权的机构有:联邦调查局、税务局、缉毒局、移民局、海关总署、 烟酒武器管理局、特工局、邮检处等。这些机构以往分别隶属于联邦司法部、财政部和邮政 管理总局等联邦政府部委。
(2)控辩双方力量相衡性 不承认侦查机关有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建立了针对侦查机关侦查权 的司法审查机制,法官作为中立第三方介入侦查。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对抗是以 双方具有相当的抗衡能力为前提的。因此,作为一方当事人,侦查机关不能有单轨 制侦查模式侦查机关那么大的权力和自由,对所有涉及限制或剥夺公民自由、财 产、隐私权等权益的强制措施一律由中立的第三方以发布许可令状的形式批准才 得实施。
大陆法系侦查制度
大陆法系的侦查模式具有较强的纠问式特点,侦查程序中强调侦查机关职能 作用的发挥,以客观的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不强调辩护人及其辩护律师的积极性, 有人称为职权主义侦查模式,是典型单轨制侦查模式。
单轨制侦查制度主要特点
(1)侦查机关调查收集证据的单向职权性 大陆法系国家认为法庭审判并不总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适当场所,刑事案 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必要在审判前进行有效的侦查才能揭示犯罪。无论是司法警 察,检察官,还是负有侦查责任的预审法官,都要客观地收集利于和不利于嫌疑 人的证据。所以侦查程序是侦查机关单方面依职权对嫌疑人或嫌疑事实进行的官 方调查程序。
(3)警检关系面具有独立性,实行分离型侦诉结构
在英美法系国家里,侦查和起诉由不同机关进行,互相互不参与。在制 定法或判例法上,侦查权都不隶属于公诉权,侦查程序也不是 起诉程序的副 产品。 (4)严格控制审前羁押,广泛适用保释措施
英美法系关于逮捕后继续羁押的目的,传统上仅限于保证被追诉者于审判时 到庭,因而不允许侦查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为获得取证上的优势而对嫌疑人采取 羁押,更不允许 把羁押作为获取口供的手段。 (5)嫌疑人的防御权和辩护律师的参与权能获得有效保障 除了前述的辩方具有平行收集证据权利之外,出于正当程序的要求而否定嫌 疑人接受讯问的义务,并且要求令状主义,沉默权,律师帮助权和辩方的诉讼准 备活动尽可能的实质化是英美法系的特点。
双轨制侦查制度主要特点
(1)控辩双方调查收集证据活动的双相性
不承认侦查活动只是国家机关的单方面追诉活动,强调侦查机关与嫌疑人地 位的平等性、对抗性。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被视为政府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 人之间关于刑事责任的一场争执,侦查是以公平地作好审判准备为目的,作为政府 代表的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方都有权各自独立收集证据,任何一方都不能被强 迫为对方提供进攻或者防御的武器。因此,侦查阶段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侦查机关的罪案调查活动与被告方的辩护性调查活动同时展开,没有高低先后之 分,并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侦查活动向前发展。
因此,侦查程序的启动不应当附加不必要的程序性限制。从这一角度说,美国随机型启 动模式无疑更有利于及时发现犯罪、制裁犯罪。而我国属于程序型启动模式,虽然设 立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侦查机关滥用侦查权力,但是几十年的实践表明,侦查前的立案 程序明显不适应现实生活中与犯罪作斗争的需要。
(三)侦查启动程序 在我国,立案是侦查启动的必经程序。《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2条规定, 公安机关对接受的案件应当迅速审查,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自己管 辖的,由受案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刑事 诉讼法第8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 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精神,侦查机关只有在立案以后的 侦查阶段才能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