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组织损伤 (打印版)

软组织损伤 (打印版)

一、软组织:(一)、定义:指人体的皮肤、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

(二)、软组织损伤含义:因各种急慢性外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软组织的损害。

病因:外因:1、外力伤害:外界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持续劳损2、风寒湿邪侵袭。

内因: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职业(三)、筋广义:包涵四肢及躯干部,除骨之外的软组织。

狭义: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深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四)、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病理表现:1、充血和水肿;2、出血;3、渗出和增生;4、局部增生;5、组织液渗出。

二、《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三、治则: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缓急兼顾);扶正驱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治法:汗、和、泻、消、吐、清、温、补、通、散五、软组织治疗(一)、禁忌症:1、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的早期;2、可疑或已明确的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者;3、诊断尚不明显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者;4、有严重心、脑、肺疾患的患者;5、有出血现象的血液病患者;6、有骨关节炎、骨髓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7、施治部位有严重皮损伤或皮肤病者;8、妊娠3个月左右(尤其是腹部、腰骶部);9、精神病疾患,不能与医生合作者。

(二)适应证1.一切急性软组织损伤及慢性劳损性软组织而无皮肤破损及完全断裂者。

2.急性软组织损伤后或因治疗不当引起关节僵直的患者。

3.骨关节及软组织解剖位置紊乱的患者。

4.骨折、脱位后期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的患者。

(二)、手法操作注意事项:①诊断要明确②精力要集中③体位选择要适当④手法、力量要适宜⑤治疗要有序:头面,胸腹,肩背,腰骶,上肢,下肢⑥施力轻重交替要有节奏⑦手法的变换、衔接要自然⑧时间要灵活⑨操作要卫生六、扭伤:间接暴力作用导致关节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而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七、落枕1、定义:落枕又称“失枕”,是颈部常见的筋伤之一,是指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转颈失灵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特点:①常为急性起病。

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多见。

③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儿童罹患极少。

④老年患者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⑤病位在颈项部。

多见一侧,亦可见两侧。

⑥有自愈可能性。

2、症状、体征(诊断)①、晨起时突然感觉颈项部疼痛不适,常以颈项部一侧的斜方肌或胸锁乳突肌痉挛疼痛和僵直为主②、头部被迫采取强迫体位,不能自由转动,头常偏向患侧③、颈项部肌肉紧张,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可触及条索状肌束,有明显压痛,颈部各项试验无神经根性压迫症状④、X线检查无异常改变或有轻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改变。

3、所涉及的肌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4、治疗:①松解放松法:轻柔的拿捏和揉法,滚法,同时做颈部轻微的屈伸和侧屈运动②解痉止痛法:拇指按揉、点压痛点及附近穴位,并弹拨肌肉痉挛处③理筋整复法:拔伸、屈伸、旋转、斜扳法④整理手法:拿揉患侧颈部肌肉,拿肩井,大鱼际揉肩胛内缘,小鱼际轻叩肩背部,擦法擦热颈项及肩背部注意事项:①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势,枕头不宜过高、过低或过硬。

②睡眠时不要贪凉,以免受风寒侵袭。

落枕后应尽量保持头部于正常位置,以松弛颈部肌肉。

③针灸治疗时严格把握适应症,并及时做好紧急处理的准备。

④手法治疗时动作要轻柔,不可使用暴力,特别是骨质疏松的患者以防骨折和脱位。

手法后卧床休息,可适当采用镇痛、消肿等对症处理。

八、颈椎病定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确切地说,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

(一)、颈型颈椎病1、临床表现颈背部酸痛,易疲劳;频发落枕;颈椎活动度下降,肌张力增高(压痛、条索状物);神经系统检查(—);X线片与临床表现可不一致。

2、诊断依据反复落枕;肩胛内上角或内侧缘常有酸胀感;排除颈肩软组织风湿及颈椎损伤;X光片显示退行性改变。

3、所涉及的肌肉:斜方肌上部、头夹肌、胸锁乳突肌、前中后斜角肌(二)、神经根型颈椎病1、临床表现①放射痛(急性发作或慢性发展为急性);②急性期表现为感觉过敏,后期表现为感觉减退;③所支配肌肉肌力及肌容积下降,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及桡骨膜反射减退;④颈椎活动度下降,向患侧运动受限明显,痛性肌性斜颈,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A、肱二头肌腱反射(颈5-6,肌皮神经):前臂半屈,叩击置于二头肌腱上的拇指,引起前臂屈曲,同时感到二头肌腱收缩。

B、肱三头肌腱反射(颈6-7,桡神经):前臂半屈并旋前,托住肘部,叩击鹰咀突上方三头肌腱,引起前臂伸展。

C、桡骨膜反射(颈5-8,桡神经):前臂半屈,叩击桡骨茎突,引起前臂屈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2、诊断依据①具备颈型表现②臂丛神经根刺激症状③影像学检查示与受损神经相应节段的退行性改变征象④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可确定受损部位在颈段脊神经根⑤排除脊髓、神经丛、神经干病变3、所涉及的肌肉:胸小肌,喙肱肌,肱桡肌,(三)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为退行性的颈椎间盘及椎体后缘骨刺因颈椎不稳先刺激、随后压迫脊髓而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

1、临床表现①中央型病变:病人多感整个上肢麻胀、无力。

病人手部小肌肉常受累,表现为手部动作迟钝以至持筷、系扣、写字等动作感到困难,因而临床上病人手指精细运动功能障碍为此型病变的特征。

多数病人自觉无名指及小指麻木。

前角细胞受损后可见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多见于指间肌、鱼际肌萎缩等②椎体束型病变:中央型病变发展,常可使椎体束受累。

轻症病人自觉下肢麻木、无力,可出现下肢踏棉感。

重症病人自觉下肢发紧,行走困难,易摔倒。

③横贯型病变:在锥体束型病变的基础上,病变如向周围扩展,则位于前侧索部的脊髓丘脑束可发生缺血性损伤。

病人多见有前胸部以下的麻木感。

临床表现除具有椎体束损害所引起的症状外,前胸部胸2~7平面以下常呈现痛温觉减弱或消失,重病人可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2、诊断依据①具备颈型表现②长传导束受损的症状、体征③脊髓损伤平面不易确定;下肢运动与感觉障碍呈不完全性④病情波动⑤X光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出现狭窄;CT、MRI 示脊髓受压(四)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及侧方椎间盘突出,刺激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全。

1、临床表现①眩晕(慢性、持续性;发作性剧烈的)②视皮层功能障碍③第Ⅷ对颅神经(面神经)功能障碍2、诊断依据①具备颈型的临床表现②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③TCD或血管造影④X光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⑤排除血管自身病变3、治疗:(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间盘或骨质增生或两者同时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膜内的或椎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

1、临床表现①头痛,眼痛②咽喉,食道,心脏等的异常2、诊断依据①具备颈型的临床表现②出现自主神经(以交感为主)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③排除器质性改变④X光片可示退行性改变3、治疗原则:舒筋活血 , 解痉止痛 , 理筋整复4、主要手法 : 滚法、点按法、揉法、拿法、拔伸法、拔伸旋转法、搓法、抖法、拍打法等。

①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 1 分钟 , 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 , 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左右。

随后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5分钟左右。

②点穴按摩:风池、风府、夹脊、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和颈肩背及患侧上肢部。

③弹拨颈部五线。

④颈项部拔伸法,医者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并向下用力,双手拇指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住下领部,嘱患者身体下沉,术者双手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把颈牵开 , 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

⑤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 , 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主 , 用多指横拔腋下臂丛神经分支 , 使患者手指有串麻感为宜。

⑥牵抖患侧上肢 2-3 次 ,搓揉上肢,最后拍打肩背部和上肢 , 使患者有轻快感为宜。

⑦加减:颈型颈椎病:放松肌肉神经根型颈椎病:拔伸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点百会、太阳、风池等注意事项①对颈椎病的推拿治疗,尤其在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 , 以免发生意外。

②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不正常的工作体位。

③避免头顶、手持重物。

④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过低、过硬。

最好另用一只小枕头,垫放在颈项部。

⑤治疗后,可选用一宽硬领围于颈项部,用以固定颈椎,并要注意保暖。

⑥本病可以配合颈椎牵引治疗。

重量约 3-5 Kg , 每次 20-30 分钟。

⑦对脊髓型颈推病,推拿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进行性加重趋势 , 应考虑综合治疗①局部症状,如疼痛等②引起的症状,头痛,头昏,失眠等③压痛④试验:被动牵拉和抗阻力主动收缩2、治疗:①放松治疗②点穴治疗③起止点按压治疗④理筋手法治疗⑤牵拉治疗⑥放松治疗十、斜方肌上部损伤痛④试验:被动牵拉和抗阻力主动收缩3、治疗:①放松治疗②点穴治疗③起止点按压治疗④理筋手法治疗⑤牵拉治疗⑥放松治疗2、功能:颈椎侧屈3、相关症状:①肩背部疼痛②肩胛骨内下方③上臂前下方④前臂桡半侧下方,至拇指和食指⑤前臂和手背面疼痛麻木4、辨证要点①颈侧疼痛不适,并可引起上半身任何一处的肌筋膜疼痛,以及引发其他部位的关联症状,如上背、肩、臂、手部广泛性疼痛,或麻木等感觉异常,以及颈肩掣痛、不安甚至抽动;胸部疼痛等。

②肌肉的被动牵拉试验:头颈向健侧侧屈时出现疼痛或加重,甚至因疼痛不能进行。

③肌肉的主动抗阻力牵拉试验,头颈向患侧屈并重复做短促吸气时出现疼痛或加重,甚至因疼痛不能进行。

5、治疗:①神经按压阻滞②起止点及肌腹按压③侧压牵拉镇定辨证要点1、颈项部疼痛和僵硬,从沿肩胛骨内侧缘向肩或背部的放射痛,不能向患侧和健侧转动。

2、牙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方的C1横突c2-4横突后结节的起点和肩胛骨上角的止点以及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部上端之间的肌腹3、被动将患头向健侧稍前方按压,或顶抵患枕部抗阻力主动抗阻力主动耸肩时,出现疼痛或加重甚至因疼痛不能进行。

手法治疗:1、神经按压阻滞2、起点按压3、止点按压4、肌腹部按压及牵拉十三、臀中肌损伤1、2、髂嵴以下,梨状肌以上、阔筋膜张肌以内,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围成的扇形。

3、辨证要点①、臀部疼痛,单腿站立式可显现该肌及疼痛加重,疼痛尚可放射至髂嵴后部、骶骨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