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 《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 行和承担的形式责任相适应。” • 最经典的表述是: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 其罪。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 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 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轻 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 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 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 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真题重现
•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 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 定原则 •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 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 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 正确答案:C
罪责自负原则的司法适用
• ⑵ 对共同犯罪案件中各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确定, 应当以共同犯罪人预谋范围内的犯罪为依据,令 其承担共同犯罪中各自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超 出共同预谋范围之外的犯罪,应当由实行者本人 对该罪独立承担责任,其他未参与此罪的人,不 应对其负责。
罪责自负原则的司法适用
• ⑶ 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处理,应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 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不能把单位的其他成 员也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对其定罪判刑。 • ⑷ 对于刑法明文规定了犯罪主体范围的犯罪,要严格依 法办事,不能随意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以防累及无辜。
第五节 刑法的其他原则
一、罪责自负原则
罪责自负原则的含义
• 罪责自负原则的含义是: • “一人犯罪一人当”,谁犯了罪,就由谁承担刑 事责任; • “刑罚止于一身”,只处罚有罪的人,不连累那 些与犯罪分子仅有家庭、亲戚、朋友、邻居等关 系而并没有犯罪的人。
罪责自负原则的立法体现
• ⑴ 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原则 上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从而为保证无罪者不受刑事追 究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明确规定了各种犯罪的主体范 围,更有利于直接防止株连无辜。 • ⑵ 明确规定了共同犯罪的条件和刑事责任原则,对于主 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应当根据他们在共同犯罪中 的实际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其刑事责任。对于没有共同犯 罪故意或者根本未参与任何犯罪活动的人,不能以共同犯 罪论处。 • ⑶ 明确规定了各种刑法的适用对象,从根本上排除株连 无辜的可能。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 第一,定罪上一律平等。 • 任何人犯罪,无论其身份、地位等如何,一律平 等对待,适用相同的定罪标准。不能因为被告人 地位高、功劳大而使其逍遥法外、不予定罪;也 不能因为被告人是普通公民就妄加追究、任意定 罪。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 第二,量刑上一律平等。 • 犯相同的罪且有相同的犯罪情节的,应做到同罪同罚。虽 然触犯相同的罪名,但犯罪情节不同,比如有的具有法定 从重处罚的情节,有的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的情节,从而同罪不同罚,这是合理的、正常的,并不违 背量刑平等原则,因为对任何人犯罪来说,都有这样一个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区别对待的问题。 但如考虑某人权势大、地位高或财大气粗而导致同罪异罚, 则是违背量刑平等原则的,因为这等于承认某人享有超越 法律的特权。
需要注意的问题
• ⒈ 适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 ⒉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适用刑法人人平等,是司 法上的人人平等,并不包括立法上的人人平等。 • ⒊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具有全过程 性,不仅体现在定罪、量刑上一律平等,而且在行刑上也 一律平等。 • ⒋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的差别 (如刑罚个别化问题),问题在于导致差异的原因是否合 理合法。
真题重现
•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 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 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 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 构成要件要素 • 正确答案:C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 ⑵修订的《刑法》取消了1979年《刑法》第79条 规定的类推制度,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得以真正贯 彻的重要前提。 • ⑶修订的《刑法》重申了1979年《刑法》第9条关 于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 ⑷在分则罪名的规定方面,修订的《刑法》已相当详备。 分则条文由1979年的103条增加到350条,罪名数由1979年 的129个增加到412个。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通过后, 又颁行了1部单行刑法和七部刑法修正案,对1997年修订 的《刑法》进行了诸多修改,《刑法》分则条文达到367 条、罪名达到445个。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 所谓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彻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 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 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 首先,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 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 • 其次,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 这就是坚持法治,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 公正,反对徇私舞弊。只有符合刑事法制基本精神的原则 才能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 • 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 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 明文规定的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 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责自负原则的司法适用
• ⑴对所有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都必须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收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或不利的各种 证据材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防止错捕、错 判无辜。对于审判前发现错误的,要立即放人;对于审判 后发现错误的,要立即纠正,宣告无罪,予以释放。司法 机关应尽一切可能,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切实保障无罪 者不受刑事追究。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 ⑸在具体犯罪的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法定 刑设置方面,修订的《刑法》增加了法条 的可操作性。对于大量犯罪,尽量使用叙 明罪状;在犯罪的处罚规定上,注重量刑 情节的具体化。
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 第一,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 • 对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各种犯罪,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 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特征和犯罪构成 的具体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做 到定性准确,不枉不纵,于法有据,名副其实。对各种犯 罪的量刑,亦必须严格以法定刑及法定情节为依据。 • 第二,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 进行司法解释不能超越其应有的权限,无论是扩张解释, 还是限制解释,都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真实意图,更不能 以司法解释代替刑事立法。否则就会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相关原则或者说具体 内容与要求体现在两方面:形式的侧面与 实质的侧面。
形式的侧面
• ⑴禁止类推解释 • ⑵排斥习惯法,即要实行成文法 • ⑶排斥绝对不定期刑,我国刑法实行的是相对确定法定刑 主义 • ⑷禁止事后法即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 上实行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 第三,行刑上一律平等。 • 在执行刑罚时,对于所有的受刑人平等对待,凡罪行相同、 主观恶性相同的,刑罚处遇也应相同,不能考虑权势地位、 富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使一部分人搞特殊,对另一部分人则加以歧视。 掌握法律规定的减刑、假释的条件标准也应体现平等,谁 符合条件,谁不够条件,都要严格以法律为准绳,不搞亲 疏贵贱。当然,罪行轻重不同、主观恶性不同、改造表现 不同而给予差别处遇,这是行刑题中的应有之意,比如教 育改造工作中的评分制、累进制,都体现了相同情况相同 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司法公正精神,这不仅不违反 行刑平等的原则,恰恰是行刑平等的实质体现。
实质的侧面
• ⑴明确性原则,即要求罪刑规范必须清楚明确,使人确切 了解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范围,排斥含混模糊的规范。 • ⑵合理性,即禁止处罚不当的行为、禁止不均衡、残酷的 刑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 形式的侧面体现形式法治的观点,旨在限 制司法权。 • 实质的侧面是实质法治的表现,旨在限制 立法权。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 《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 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这就使宪法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结合 刑法的特殊内容,化为适用刑法人人平等这样一 项刑法基本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是: • 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 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 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 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 律的特权。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五节 刑法的其他原则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 刑法基本原则问题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一个带有全局 性、根本性的问题。 • 《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三项刑法基本原则,即: 罪行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 则。 • 第3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第4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 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第5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 刑事责任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