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无公害蔬菜活动方案

走近无公害蔬菜活动方案

“走近无公害蔬菜”科技实践活动方案——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小学陶福玲一、活动的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也关系着生产者的产品价位和效益的高低。

如今环境保护的意义已为人们所共识。

回归自然、享受自然食品和绿色食品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无公害产品已经成为国际农副产品贸易的基本要求。

因此,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现代健康生活的需要。

然而,在我们身边,种菜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蔬菜”,卖菜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蔬菜”,吃菜的人更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到底什么是无公害蔬菜?怎样识别无公害蔬菜?怎么种植无公害蔬菜?能不能让无公害蔬菜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让无公害蔬菜完全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希望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相关知识,通过动手实践,知道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要求,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向社会广泛宣传,希望能为家乡北碚种植无公害蔬菜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所以我们梅花山小学五年级实践活动组决定开展“走近无公害蔬菜”科技实践活动二、活动的目的1.在体验蔬菜种植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懂得在科学学习中要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合作与交流。

从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在对“无公害蔬菜”了解、认识、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3.通过亲身体验,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习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三、活动涉及的对象、人数1.指导教师:陶福玲2.参加学生:梅花山小学五年级科技实践活动组成员,一共30名学生。

3.其他人员:梅花山小学科学教师,五年级班主任,西南大学植保系学生。

四、活动主要内容1.种植蔬菜,为实践活动提供研究依据。

2.调查北碚地区种植、出售无公害蔬菜情况。

3.探究无公害蔬菜的栽种。

4.尝试种植无公害蔬菜。

5.宣传推广。

五、活动的难点、重点、创新点1.活动难点:探究无公害蔬菜的栽种。

2.活动重点:在对“无公害蔬菜”了解、认识、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3.活动创新点:(1)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和认识“无公害蔬菜”,通过自己动手种植蔬菜来进行科学研究,有载体,有实际意义,更有利于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自己学习配制土农药、自制土肥料,种植野生蔬菜,充分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兴趣,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3)学生将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社区宣传,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扩大影响,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

六、科技教育资源:1.场所:学校试验地、北碚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人力资源:西南大学植保系学生、北碚区梅花村菜农、北碚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3.器材:蔬菜苗、野生蔬菜苗、农药、化学肥料、锄头、粪桶、肥皂、草木灰、照相机等。

4.其它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超市营业员、菜市场菜贩七、活动过程和步骤:(一)成立科技实践活动组,制定活动计划1.分组。

“走近无公害蔬菜科技实践活动”是五年级学生选择的主题。

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三个班的班主任老师负责活动的指导工作。

将实践活动组的30名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一大组选出两名组长。

指导教师职责: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引领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衔接各方面关系,负责学生安全。

组长职责:带领组员调查、参观、访问,作好记录,管理纪律,保管资料,组织同学总结汇报。

(二)种植蔬菜,观察发现问题。

1.将学校的试验地分为三块,每一小组负责一块地种植蔬菜。

每一组种植一种蔬菜,每种蔬菜种植10株以上。

2.蔬菜种植之后,由组长带领组员负责管理。

并在组长带领下对蔬菜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

附:蔬菜生长观察记录表种植时间:3.通过观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

学生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的因为施肥重了,蔬菜死了;有的因为不施肥,蔬菜变枯黄了;有的蔬菜长了虫子,不知道怎么治。

三个月下来,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例如:怎样给蔬菜施肥?该不该给蔬菜喷洒农药?蔬菜为什么长势不好?为什么同一块菜地,有的菜长得快、有的菜长得慢?蔬菜生长对土壤有要求吗?我们北碚地区哪些地方可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三)研究无公害蔬菜1.知道什么是无公害蔬菜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翻阅图书,知道了无公害蔬菜就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2.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相关知识从互联网上了解无公害蔬菜的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技术,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3.实地调查了解无公害蔬菜的出售情况利用寒假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分小组到不同的超市、农贸市场进行调查无公害蔬菜的出售情况。

4.了解家乡北碚蔬菜种植情况(1)让学生走进农民的菜地,询问他们种植蔬菜的管理方法。

(2)从农业专家那儿了解北碚区的3个由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授牌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再到蔬菜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与一般蔬菜种植的管理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对土壤、施肥、治虫有哪些严格要求。

(3)请教专家讲解无公害蔬菜的相关知识。

(四)学习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知识,尝试种植无公害蔬菜。

※查阅资料,了解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学习合理使用农药。

学生结合自己种植的蔬菜,在西南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尝试合理使用用药。

首先,让学生知道使用农药的要求。

其次,让学生学会认识农药标签。

然后,让学生学习动手配制土农药。

※学习合理施肥。

在西南大学植保系学生指导下认识各种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肥料,并学习给蔬菜施肥。

※种植野生蔬菜。

让学生尝试种植鱼腥草、紫背天葵、荠菜等野生蔬菜。

从中收获实践经验增强环保意识。

(五)活动宣传学生通过对无公害蔬菜的探究,通过体验种植无公害蔬菜,深刻地认识到无公害蔬菜与我们的距离,以及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迫切性。

决定将自己的收获向社会进行宣传推广。

第一组学生给北碚区分管农业的区长写建议书。

第二组学生将“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和“土农药的制作方法”印成宣传单到农村宣传。

第三组学生自办“无公害蔬菜环保小报”,将它带到社区宣传。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1.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解决方法:三位教师各负其责,每位教师负责管理一组学生,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开展活动,落实责任,互相督促纪律,有情况及时向带队教师汇报,及时解决。

2.由于学生没有参加生产劳动的经验,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怕苦怕累,操作不当,甚至半途而废等问题。

解决方法: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劳动技巧,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

3. 学生不会种植野生蔬菜,成活率低了对科学研究起不了作用。

解决方法:之前让学生向自己的家长了解野生蔬菜的种植特点,教师交给他们一些方法。

种植的时候,请西南大学植保系学生手把手指导学生种植。

4.学生没有胆量对所获取的环保知识进行宣传。

解决方法:学校出面,老师带队,以学校的名义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宣传。

九、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认识了无公害蔬菜,了解了它的种植要求,体验到了种植无公害蔬菜的乐趣,感受到了人们生活上对无公害蔬菜的迫切需要。

通过给区长写建议书和到社区宣传,一定能让无公害蔬菜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本次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引起了社会对无公害蔬菜的关注,增强了全民的环保意识。

呈现方式:写出与“无公害蔬菜”相关的论文,将活动中的照片及宣传内容在校园中进行展示,向大家宣传“无公害蔬菜”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

十、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效果评价标准: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价。

效果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十一、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走近无公害蔬菜”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观察思考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了解了无公害蔬菜的相关知识,开阔了眼界;通过亲自动手种植蔬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通过自制土农药、土肥料,亲手栽种野生蔬菜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对所获知识的宣传,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十二、后续活动:1.继续坚持种植野生蔬菜,增加种植野生蔬菜的种类。

2.坚持将“无公害蔬菜”的相关知识在社区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3.坚持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大量种植无公害蔬菜,让我们的食品越来越健康,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附件:表1 附:蔬菜生长观察记录表种植时间:组别:蔬菜名:记录人:表2 无公害蔬菜情况调查表:表4 活动效果评价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