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版物理初二阶段测试附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上海科技版物理初二阶段测试(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初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5kgB.雪的密度大于1.0×l03kg/m3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重庆市内环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120m/sD.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nm2.世界短跑名将跑完100m只需9.8s,一辆汽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
比较这三者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 运动员、羚羊、汽车B. 汽车、羚羊、运动员C. 汽车、运动员、羚羊D. 羚羊、运动员、汽车3.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 只有a车B. 只有b车C. 只有c车D. a车和c车4.如图1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4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6. 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米/秒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 以1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 以1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 以2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 以2米/秒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7.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A. 你的物理课本B. 你的课桌C. 你的质量D. 你的钢笔8.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铝球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B. 铝球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C. 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D. 铜球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9.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A. 20 g,1. 0×103 kg/m3B. 60 g,0.8×103 kg/m3C. 60 g,1.0×103 kg/m3D. 20 g,0.8×103 kg/m310..甲、乙、丙三只杯子里,分别盛满质量相同的硫酸、水和酒精,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硫酸>ρ水>ρ酒精,三个杯子的容积关系为V甲>V乙>V丙,则可断定()A. 甲是水,乙是酒精,丙是硫酸B. 甲是酒精,乙是硫酸,丙是水C. 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硫酸D. 甲是硫酸,乙是水,丙是酒精11.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A. 汽车匀速转弯B. 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C. 苹果从树上落地D. 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12.关于力,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A. ①③B. ①②C. ①②③D. ②③④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空,20分)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知小车甲点位置放的是,在B点位置放的是,在C点位置放的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
19.如图9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_______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20.已知ρ水=1.0×103㎏/m3,ρ冰=0.9×103㎏/m3。
体积为1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
水凝固成冰后体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水的密度为1×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为。
三、作图题(每图1分,共2图,4分)21. 完成如图中的光路图:22. 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
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四、实验题(23题5分、24题11分,25题9分,共25分)23.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24.老师讲了“的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2)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柑橘的质量是______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30cm3,则柑橘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接着小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2分).(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5.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 1,如图甲所示m1=_______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V奶=___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cm3.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分)(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4分).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五、计算题(26题7分,28题8分,共15分)26.某采矿场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长1m的导火线,若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导火线后以5 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到达550m远的安全地区27.一烧杯装满水后,总质量是700g,放入一块合金后,总质量是820g,拿出合金后总质量为660g,问合金的密度是多少kg/m3上海科技版物理初二阶段测试——物理答案一、选择题1-6:ADCDBB 7-12:DAACBA二、填空题13:1.74;1.5;不变 14:匀速直线; 15;西 15:43;30;上16:光屏;凸透镜;蜡烛 17:变速直线;12.00;1518:1:4 19:A 20:103;变大;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3kg.三、作图题四、实验题23.(1)10.00;(2)一条直线;(3)缩小;照相机;(4)右24.(1)水平;左;(2)220.8;0.96X103kg/m3(3)偏大;柑橘带有部分水,质量偏大;(4)用牙签压着柑橘浸没在水中,用小烧杯接住溢水杯溢出的水,在将小烧杯接接住的水倒入量筒,读出水的体积;(5)用溢水法测柑橘的体积,由于在小烧杯倒入量筒时有部分水会残留在烧杯中,所得出的体积会偏小,最后测出来的柑橘密度会偏大。
25.(1)81.4;40;1.1;倒入量筒时,有部分酸奶会残留在烧杯中,测出的体积会偏小(2)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带盖的质量m;②将水倒满玻璃瓶,拧紧盖子,测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m1;③将水倒出玻璃瓶,擦干,再将酸奶倒满玻璃瓶并拧紧盖子,测出酸奶和玻璃瓶的总质量m2;④p酸奶=(m2-m/m1-m)X p水五、计算题26.先求出导火索烧完所需时间t,再求在这个时间t内,点火者跑过的距离s,将s与550米进行比较,若s>500米,就能到达安全区。
t=s1/v1=1m/0.8cm/s=125s S=v2t=125sX5m/s=625m所以,点火者能跑到安全区。
27.4x103kg/m3.过程略。